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记者 应妮)随着英国电影节今日在此间落幕,马上就有新西兰电影节于后天跟进。而在此前,已经有法国、澳大利亚、埃及、爱尔兰等国在此间举行了规模不等的电影节。外国电影节扎堆成为京城影院的一道风景。 除了法国电影节因在“中法文化年”活动期间,所以规模还算盛大,多少也走了红地毯,中国影星也有姜文之类的大牌捧场。其余电影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删繁就简,在影院里举行一个酒会类的开幕式,之后几天放映几部该国电影,就算是一个电影节了。而其中绝大多数电影,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票房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不是说电影不好看,正如《英雄》一类的大片在中国可能火得一塌糊涂,若到美国放映可能就没几个人知道了。反之亦如此。 其实这些电影节到中国来举行,本身也并不在乎那点票房成绩。因为这些影片本身早就有DVD版本,喜欢的影迷早就看过了;没兴趣的观众更不会花大价钱进影院。然而此起彼伏的外国电影节仍然不甚热闹,恐怕其意也不只几部影片的推广而已。 文化交流可谓其一。如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各国皆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一个国家,从其文化入手亦最简单;推广一个国家,从文化入手也最易接受。各国电影的不同特色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 电影合作可谓其二。在澳大利亚电影节上,相关人士即表示澳大利亚电影制作人对与中方伙伴合作拍片很感兴趣。而近年来亦有不少中国电影在澳大利亚进行后期制作和数字效果,如张艺谋的《英雄》、何平的《天地英雄》、冯小刚的《大腕》和《手机》等一系列近来中国的热门影片。 旅游推介可谓其三。新西兰以《指环王》三部曲带热了该国的旅游,而中国人出境游近年来日趋热络,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任哪个国家都不会熟视无睹。在电影节期间放映的影片,宣传该国美丽风光,绝不失为一个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