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京剧现状,给有关方面提三点小建议—
我每次看广播电视报,只见京剧《玉堂春》或“戏曲节目”而不知前者演员时谁,是哪艺流派;后者则连剧种都没有说明,这样的节目预告等于零。因为京剧爱好者都又偏爱,同一《玉堂春》,听梅派的不听程派,有听张君秋的,有听赵燕侠的。如各人之胃口,喜咸不喜甜,或喜辣不喜酸,含糊不得。再者,戏曲看的是“角儿”,花钱看戏,也得先问谁演的,至于什么戏,倒是次要的。希望各广播电视报恢复过去登剧目也登演员的好传统。这是第一个建议。
近几年,各剧团忙于排新戏,许多老戏却黄鼠了。恢复老戏已越来越难。重创新,轻继承,无异于釜底抽薪,希望各剧团能像“文革”前一样,在经常上演老戏的同时,有计划排一些新戏。因为没有老戏的基础,新戏是排不好的。应该说,艺术没有新旧,只有高低,不要以为拿个剧本就能排戏,没有名角,就没有观众。总之,要重视恢复老戏,是我的第二个建议。
第三,事实证明,大赛、评奖,只能热闹一时。演员是唱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必须通过演出来争取观众。如果北京的两大京剧院能调兵遣将,唱一唱对台戏,生对生,旦对流派旦,流派对流派,锻炼了演员,满足了观众,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