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些介绍诗韵的书籍和有些诗词作家向青年人讲诗韵时,建议采用京剧的十三辙,据说是便于掌握。我感到有些不妥。
我国自古“书同文”而“语不同音”。为实现祖国语言的统一,解放后推行了普通话,作诗填词,也自然要用普通话,故有中华诗韵问世,如《诗韵新编》等书。但全国戏曲达三百六十个剧种(1959年统计),在语言上仍各行其是,保持着各自的曲韵。京剧又是皖、苏、鄂等各地艺人在几个剧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流行全国的剧种。从阴阳四声来看,虽属中原音韵系统,但吐字发音及其韵脚又多采用湖广音。这个问题,许多专家不断进行探讨,至今似尚难“确诊”。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京剧语音与普通话不同;京剧十三辙与诗韵十八韵也不同。如:诗韵有庚字韵、鱼字韵、支子韵、歌字韵等,在京剧十三辙中斗弃之不用。如:庚字韵并入人辰辙,歌字韵并入梭勃辙等等,都给作诗填词带来困难。曲韵与诗韵历来都有区别,王力先生也强调过“词和曲是有区别的”,并说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与元◎倬从之的中洲音韵“之于曲,竟像广韵之于诗,一样地由势力”。而今天的京剧十三辙与诗韵十八韵,同样不能人为地统一起来。
尽管说京剧要改革,也绝不能用普通话去唱皮黄;尽管有人倡议作诗押大致相同的韵,也不可能像京剧那样地把庚青韵与真文韵押在一首诗词中。如果说要求同存异,我想,也要先把这异在何处弄明白,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京剧十三辙为什么比诗韵少五个韵目,为什么许多立志改革的京剧工作者,不全用京音来唱皮黄呢?因为实际工作中的改革没有一点儿科学态度是难能奏效的,所以,我觉得主张用京剧十三辙写诗填词,总是欠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