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双亲的儿童,心灵创伤潜在而长久。长影新片《灿烂的季节》所面对的,就是此类失亲孩子的成长情境。应当说,这个题材极易过度戏剧化,人物的痛点、命运的波折,都可能成为一种“煽情”的手段。但是,以银幕诗人著称的导演宋江波却无意追求“苦难”的效果,而赋予这段童年故事以平实、温馨的格调。
小学四年级的金豆自幼丧失双亲,与奶奶相依为命。他学习成绩好,自立意识强,不惧别人的欺侮。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迷恋“小神童”书屋的图书,因上课偷看《金色的南北头》遭到老师批评,书也被没收。而书是书屋女主人纪华放入金豆书包的。不甘过经理太太清闲日子的纪华,在开办的书屋中注意到这个好学懂事的小金豆,又通过“送书”、“还书”加深了对孩子处境的了解。怀着童年失母的记忆,受妹妹纪真当“代理妈妈”的启发,她下决心向妇联申请做了金豆的“妈妈”。出乎意料的是,丈夫魏四海、女儿瑶瑶对她请来的家庭新成员并不欢迎。对此,影片做了真实的勾勒,着重从生活侧面描摹纪华与金豆母子感情的生长轨迹。
先是金豆“脚臭”的尴尬。金豆第一次登门,刚踢完足球,脱鞋进屋,瑶瑶说他脚臭得像“踩狗屎”了。金豆自尊心受挫,可纪华一边替他解脱一边帮他洗澡换衣服,进而教他养成“进门就洗脚”的习惯。这个日常细节看上去微小,“含情量”却颇大:既暗示孩子生活上缺乏长辈细心的照料,又显现纪华不嫌弃孩子、充分体贴孩子的母性。再就是,全家野游金豆下湖溺水。纪华气得边打边骂:“我告诉你金豆,以后你要再敢到野泡子里游泳,我就打断你的腿!”情急之中对孩子的真心疼爱袒露无遗。金豆也懂得,没有母亲的心就不会有如此对儿子生命的珍重,所以他由衷地表示,“打死我”也不换妈妈,“打孩子的妈妈才是真妈妈!”母子亲情,是一种天然的骨肉之情。以社会关爱方式重建的伦理亲和,关键在于“代理妈妈”的真情。没有宽厚而无私的爱心和同情心,肯定化解不了孩子的心理隔阂。金豆扮演者王博,年方九岁已拍过多部电视剧,对角色的天真、质朴的把握可谓恰到好处;著名演员剧雪饰演纪华,也是倾情投入,她的含蓄与端庄,为片中母亲形象增添了真挚的内蕴的美。
剧中“代理妈妈”纪华还为金豆和奶奶住房的回迁让魏四海找市长关照,鼓励金豆参加区里举办的儿童房屋设计大赛。如果说前者是超越一般“代理妈妈”能力的带理想色彩的“个例”,那么后者则可视为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发展创造精神的切实笔触。而更能表明金豆精神成长的,是魏四海过生日闹情绪时,孩子主动为“爸爸”买鲜花,请他回家那场戏。在这里,小金豆在纪华母爱的感召下,不但萌发融入纪华一家的亲情,而且开始懂得了对他人的理解与关爱。金豆的诚意,深深地打动了纪华全家人,也强烈地感染了观众的心。
纪真“代理”小远航这条副线,并非可有可无。游泳教练员纪真、海军军官的儿子小远航和警察志鹏,三个可爱的人物构成影片一曲充满青春情趣的华彩乐段。纪真把不敢下水的远航扔进泳池、帮他训练成功的情景,从另一侧面对母爱做了别致的诠释,而“代理”期间纪真与志鹏在个性碰撞中擦出爱的火花,可以说丰富和扩展了影片呼唤真爱的主题。
这部影片,取材于长春市妇联已开展十年的“代理妈妈”活动。“代理妈妈”与扶贫救助不同,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建立一种真情的交流关系。无论在现实生活或艺术表现上,这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前,在某些社会群落重利轻义,把爱与诚信湮没于利己主义的冰水之际,《灿烂的季节》表现了一个重获母爱的童年故事。影片彰显的那超越家庭的无私而博大的爱,特别珍贵并令人向往。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1日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