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王菲)昨天,记者从国家话剧院了解到,国家话剧院即将上演一台现代版“茶馆”——《厕所》。
《厕所》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个时期的北京。从简陋的灰砖公厕,到收费厕所,再到五星级厕所。看守厕所的史爷,青春美丽的丹丹,小偷佛爷,自由撰稿人胖子,包工头三丫儿,外交部厕所画家张老,同性恋英子,前卫的靓靓……小小一个厕所,世间百态,尽在其间……
《厕所》编剧过士行再度回归戏剧观众的视野已时隔了七八个年头。同样幽默的京味语言,更加智慧的叙述结构,在“大导”林兆华的积极参与下,作为“尊严三部曲”的第一部——《厕所》的首演将成为6月话剧市场值得期待的作品。目前,国话排练场已被改造成厕所的格局,而公演时的舞台依旧如此,上世纪70年代的蹲坑、80年代的古建筑造型、90年代的星级设备将营造出一个别致的“厕所舞台”。
从由《鱼人》、《棋人》、《鸟人》组成的“闲人三部曲”到由《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又名《火葬场》)以及一部尚在创作中的剧目构成的“尊严三部曲”,被誉为“怪才”的过士行在谈及此次创作的动机时说,《厕所》的创作是源于1996年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厕所展,展览中从春秋出土的陶制厕所到德国的野战厕所无奇不有,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前言中来自《圣经》旧约中的一段记载,摩西带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发布了一条训令,就是“掩埋好你们的排泄物”。另外,就是他曾在资料中看到过罗马曾有那种可容纳上万人的浴室,里面有近3000个便坑,其中一个便坑刻着一句话:能够在一起排便的民族才是团结的民族。由此,启发了他写一部关于排泄的戏。
大概在1997年的时候,过士行跟“大导”说要写一部关于厕所的戏,当年写了五分之一,主要脉络是从厕所的展览到厕所的沿革,但因为没有引入人类学的概念,后来写不下去了。重新写时我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个时期的北京厕所为主线,借用了《茶馆》的结构,试图解释人要有尊严。有的人很有钱,但却没有尊严,也就是富而不贵;有的人穿着很简朴,却很得体,很有尊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厕所》就是蹲着的《茶馆》。
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称《厕所》是一出老北京的戏,放在国家话剧院演,一定会大放光彩。林兆华这样解释《厕所》:“它反映了几个典型年代的人的精神状态,这个戏的叙述和表达方式都是北京味很浓的,但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又是很难把握的。《厕所》比过士行以往的作品都更智慧,人物的每一步发展结构都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性思想,第一次看剧本时我都忍不住偷着乐。剧中第一幕的小偷在第三幕变成了大款,第一幕中的便衣在第三幕竟然变成了大款的保镖。今年6月在法国举行的‘夏日风戏剧节’上,法兰西喜剧院将朗读《厕所》剧本,这在中国当代剧坛还是第一次。”而这么出色的剧本,自然吸引到了大牌明星加盟,该剧主演是著名影视明星小陶红和赵亮。
今年6月29日,《厕所》将在天桥剧场首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