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因为漫迷的介绍和盗版光盘店的中年老板的“吐血推荐”,我第一次接触到日本最红的卡通剧《棋魂》,讲的是一位千年前因为围棋而死的棋手藤原佐为,附身在千年后的一个小学生近藤光身上,并将他引上了围棋之路的故事,当时看完了第一部,觉得得有意思,特别是片中所有人对围棋的那份热爱的确让人感动,这是一部很认真的作品,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他的对手们,都对围棋抱着一种近乎圣洁的情感,至今还记得一段佐藤的名言:千年虽过,黑白二色依然让我迷醉!千年虽逝,棋子拍落的金石之音仍震撼我心! 不过说老实话我没想到这部卡通片在日本红了这么多年而经久不衰,甚至在日本引发了青少年学习围棋的热潮。后来在香港又看到了它的漫画书,译名是《光之棋》。所以当我听说网上有这个故事的小说版之后,第一时间上网去看了看。好笑的是,故事除了基本框架及人物名称和日本的《棋魂》差不多,内里讲的东西却很不一样。再看作者,也不是堀田由美和漫画版的小健,而是中国前著名棋手、围棋评论家曹志林,这时才明白,他不过是借题发挥,写了这么多年来他对中国围棋的感受。包括一些中国围棋届的阴暗面,我不喜欢看那种太现实的东西,曹志林版《棋魂》就这样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淡忘了。 动脑的和动手的:两种态度 没想到不久,曹志林的这篇作品,一时间引发了无数原来热爱《棋魂》动漫的FANS们的议论,争论到他签名售书的现场。 日本漫画和小说创作的情况,中国其实是不太一样的。那是一个很规范的流程,漫画在连载前,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人设和故事设定,这也是漫画的重要部分,人设包括主要人物、人物身份、性格,人物基本关系以及形象(原画),故事设定当然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走向。这些当然和中国也差不多,相信每部作品都要经过这一部分的创作,然而中日两国的从业人员对这一部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日本人视这一部分为作品最精华的部分,有的动漫作家甚至做完这一部分,剩下的具体故事都交给助手去画去完成,但人设和故事框架是他的,作品也就是他的。中国人似乎对这一点的态度正好相反,创意是别人的,具体的工作是我做的,就该属于我的作品。 借题发挥各抒已见 对两者显然的相似,曹志林也是承认的,当然在曹先生看来,这个相同没有问题,关键是由此发挥的具体内容不同就可以了。实际无论是人物心理描写还是具体的情节,两者还是很不一样的。当时,我也觉得曹是在借题发挥,比如“假输”,这种中国足球界、围棋界的阴暗面和特产,日本人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日版意在写一种对围棋执著精神,着力于刻划人物,对具体的围棋技术,着力不多,电视版每集都有独立于动画几分钟的围棋小知识,也说明在围棋专业层面,日本版更重视围棋的普及,让不懂围棋的人也看得懂,也喜欢围棋。 而曹对棋局的分析更具有专家的眼光。我看完全没下过围棋的人读曹的《棋魂》估计读不下去。作为小说,曹版描写的人物形象不如日版丰满。显然两个作者专业不同,日版的作者是在棋手和漫画家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而我们的曹先生本人就一位专业的棋手兼评论家。对赌棋、假输等等的描写,让你感觉曹小说中的棋手们,是有好人坏人之分的。坏人就是喜欢捣蛋。而日版中,无论是正面描写的小光和佐为,还是他们的对手,都对围棋抱有圣洁的心态。 两个故事的结局也有所不同,原版《棋魂》中,佐为自从与塔矢名人在网上对弈之后,意识到自己能够延续千年其实只是为了让进滕光有机会目睹这一绝妙好局,于是他的灵魂不久之后从进滕光体内消失了。实际上是和小光融为了一体,它似乎想说明对围棋的追求,并不是在于个人的输赢。而曹版《棋魂》的结局,就很煽情了,谷少龙因为跌落山崖命垂一线,就在勾魂无常即将带走谷少龙的生命时,天行推开了谷少龙的灵魂以自己代替,在让自己消失的同时保住了谷少龙的性命。谷少龙多年之后,在中国棋坛获得了新人王赛的冠军。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 虽然在出版后的作品中,人名和地点不同(网络版连载版连人名地点都有太多类似),还把还魂的道具从棋盘换成了箫,不过还是有痕迹可寻。但不能否认的是,两者还是两本不同的作品,你看完曹版的《棋魂》就知道了。个人不想对两者的是非发表定论,不过显然日版,无论是漫画书还是动画片其可读性、可看性、趣味性都明显强于曹版的小说。 编辑:一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