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中演 >> 焦点
秦川,一个看上去不像钢琴家的钢琴家
YULE.SOHU.COM  2004-05-14 10:24  来源: 中演国际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采访手记:

  5月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大赛组委会特邀上届冠军秦川于开赛前未大赛作社会推广,并在大赛期间作一场独奏音乐会,秦川的名字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秦川是谁?对于记者来讲,这是去年年初筹备本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时才听说的。他是上届比赛的冠军,随后赴美在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又闻听他去年年底在法国获得了以现代作曲家梅西安命名的“梅西安现代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作为一个29岁的中国钢琴家,能够以现代作品演奏在国际上赢得殊荣,他应该具有相当特殊的艺术天赋,而对于我这样专门报道古典音乐的记者来讲,秦川似乎不同于以往采访过的所有钢琴家,他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

  不久前,秦川为即将开赛本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在北京金帆音乐厅与众多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作示范和交流。令人大为疑惑的是,面对台下几百名正在以古典钢琴曲目学艺的琴童,秦川竟然以一套现代作曲家梅西安的钢琴作品向琴童们讲解示范,而有趣的是,那些从未接触过现代音乐的孩子们却也并未表现出任何的烦躁不安。在舞台上的秦川看上去似乎有些木衲,仅凭相貌你甚至不会认为他是一个音乐家。没有郎朗的热情和自我张扬,没有李云迪的自信、羞涩和稚气未脱,没有陈萨的敏感和阳光明媚,没有许忠的相貌粗鲁和内心细腻,没有孔祥东的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也没有杜泰航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秦川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和他们都绝不相同,他的确能够口若悬河,但思维方式却更像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位教授宋代土地史的专家,他的语速、节奏和顿挫中,处处体现着学者式理性思想的逻辑和闪光。总之,秦川是一个看上去并不像钢琴家的钢琴家。

  在随后饭桌上的谈话,秦川很少会回答有关自己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愿意谈及同行的高低得失,谈到他的音乐思想却总是滔滔不绝,往往语出惊人。但尽管如此,也并未能够使我对他的疑惑渐次悝清,反倒陷入更多的疑惑之中。秦川,一个看上去并不像钢琴家的钢琴家。晨报记者 李澄

  “最另类的人往往最学究

  最怪癖的人往往最正常”

  记者:我很惊讶你拿这样一套现代作曲家梅西安的作品与琴童作交流,他们能够听懂或者说这样的现代作品能否对他们的学习比赛有帮助?

  秦川:我刚刚获得了“梅西安现代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这应该算是我对参加比赛成绩的一个展示吧,另外,5月10日我在北京还有一场梅西安作品的独奏会,这应该是一个宣传吧。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传统中有很多框框和弊端,钢琴是一项必须从娃娃抓起的艺术,但是我们成年人往往事先就认为人生下来就不能听现代音乐,而应该去听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但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似乎很通俗,但它真的好接受吗?那种古典奏鸣曲的大构架和阴郁的音乐情绪,都不是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能够接受得了的。在我的音乐会上,往往在古典曲目上小孩子们不能安静,而现代曲目他们却能够非常安静认真地欣赏。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成人的生活和欣赏模式并不能够代替一切。

  “流行”,其实是被“洗脑”洗出来的!大作曲家马勒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只知道曾经有一个叫作马勒的指挥家,直到伯恩斯坦大量地指挥和推广马勒的作品,他才成为了家喻户晓与贝多芬齐名的伟大作曲家。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现在最“火”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60年代,在前苏联是没有人弹它的,它一直被前苏联人认为是拉氏的二流作品,正是逃到西方世界的俄罗斯钢琴大师霍洛维茨把它弹成了最“火”的流行曲,现在几乎所有的钢琴比赛上都是必弹曲目。名家推广,然后是得到广泛认可,生辟也会成为流行。但我仍然认为这是拉氏的二流作品。

  记者:听说你最近计划出几张唱片,并且是以“鸟”为主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你的曲目呢?

  秦川:我正在策划与国内的唱片公司合作推出3张CD,其中只有一张是以“鸟”作为主题,比如,有梅西安的20首“鸟”的钢琴套曲,还有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组曲《火鸟》的钢琴版,还有中国的传统音乐《百鸟朝凤》等等。作这种主题专辑是现代音乐界追求的一个趋势,他们选择主题不仅仅是这种明面上的,还可以是暗含的,比如维也纳第一学派或者维也纳第二学派的作品专辑,各种各样的类别组合,趣味无穷。在一个传统遭受“反感”的时代,这也是一种吸引观众的方式,要知道音乐是不能总关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的,它必须与现实观众的心理和趣味相一致。

  记者:还是回到你这次回国的事情上吧!还是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要在国际钢琴比赛期间的“示范”独奏会上演奏现代作品,而不是比赛或者与比赛曲目风格相关的作品?

  秦川:我不爱在音乐会上永远只演奏肖邦、贝多芬他们那些已经被人们弹“滥”了的经典作品,我觉得那是很无聊的事情!

  记者:为什么?你似乎总是在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是故作姿态还是天性使然?

  秦川:我从小就喜欢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事情。小时候不爱上学,不爱作功课,但是却酷爱英语,还爱读书。8岁的时候我就写了一首谐谑曲《讽刺巴赫》……(秦川父亲插话说:“他那首《讽刺巴赫》有非常现代的和弦,是全新的音乐语言,从没有人教给他。他有天生的音乐感悟力,所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成绩,作曲竟然是第一,那时他的钢琴成绩并不突出。”)其实,我也并不是只愿意演奏现代作品,我经常尝试着演奏那些“罕见”的古典曲目,比如李斯特、贝多芬、肖邦,他们还有很多不经常被人们演奏的作品,从中你会发现很多很好的作品,却因为演奏效果不太好而被人们冷落了。但是有价值的作品是不能以观众的喜好来确定的,它仅仅是不适合被大众接受而已。反过来说,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二流的大俗曲儿,但演出效果就是好。这就是现实。

  记者:记得你父亲曾经讲起你在5岁时撕信封“享受撕纸声中的音乐感”,还记得那件事情吗?

  秦川:我记得那件事情,但是具体的感觉和为什么要那样做已经模糊了。我想那是一种发泄吧。(秦川的父亲并不这么看,“那天他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么小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思维,我还是觉得那是他音乐天赋的闪现。”)

  记者:你昨天在台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像个钢琴家或者艺术家,倒是更像个学者,而今天和你谈话你的思维又并不像是学者型的,似乎非常个性和另类。

  秦川:对!其实看上去最不像艺术家的人,往往是最艺术的;看上去最学究气的人,往往是最另类的;看上去最怪的人,往往是最正常的;看上去最反社会的人,往往是最爱社会的。我选择现代作品,并非特立独行,而是恰恰针对了大众的接受能力。任何社会对有个性、独创性的人都是不喜欢的,在西方世界同样如此,因为他们不喜欢与众不同。记得苏格拉底在临死之前曾经硕果这样的话,“愿作社会的苍蝇”,就是那种总是飞来飞去嗡嗡作响令众人讨厌的“絮叨”,因为,社会的生存其实需要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如果没有社会就会彻底完蛋的。我喜欢不寻常的事情,我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另类的,也喜欢听歌剧,我从不排斥任何东西。我认为作品的质量不取决于它的听众类型,质量是独立于风格之外的,而流行音乐不一定不好。我就有很多特别喜爱的流行音乐CD。

  记者:你平常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都作些什么?

  秦川:我的生活非常简单,跟老师上课,练琴,演出,读书,仅此而已。

  记者:你的音乐会的密度有多大?

  秦川:一年下来大约有十几场吧!我觉得已经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记者: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郎朗一年的音乐会大概超过150场。

  秦川:我觉得应该在200场以上,他真的很疯狂!但是对于我来讲,那样的密度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时间读书学习、练琴、思考,我担心很快琴里面就会没有内容了。

  记者:那么你现在都喜欢看一些什么类型的书呢?

  秦川:各种类型的都看。我现在正在看一本有关厕所的书,那里面讲到了关于马桶的历史,关于小便器的历史,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学问。我还在看莫扎特、海顿等音乐家的传记,人是需要不时地充电的,特别是搞音乐的,有些人弹琴的技术非常好,手快得不得了,但是他的音乐里面没有内容。

  记者:从来没有中国人能够把梅西安这样的现代作品,作为整套音乐会曲目演奏,你这样的选择有没有作为现代音乐代言人的取向呢?

  秦川:好的东西就一定要有人去弹,否则就可惜了。至于“现代音乐代言人”?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都不会是最权威的。嗯!这里有一个误区,人们常常把作曲家的话当作圣旨,但作曲家也会犯错误,他们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比如,在艺术史上有两个人是最会撒谎的,一个是斯特拉文斯基,另一个是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在他1911年创作的《彼得鲁什卡》中有一个和弦非常奇妙,后来当他年老时旧地重游,听到钢琴正在弹奏这个和弦,怅然“这个和弦是我当年发明的!”其实,拉威尔早在1901年创作的《戏水》当中就已经使用了这个和弦。再比如,拉威尔总是抱怨别人弹奏他的音乐太快,但是实际上他的谱子标记的就是这么快;而普朗克则总是抱怨别人弹奏得太“干”,但实际上他的谱子上到处都标记着“干”“干”“干”……

  记者:咱们又扯远了,还是回到这次的北京国际钢琴比赛上吧,你如何看待比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特别是那些正在步你后尘的那些琴童。

  秦川:参加比赛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因为音乐是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的,但是我同时也认为比赛是一个有志于音乐的人最好的途径。比赛是一定要去的,机会必须抓住,不要对结果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音乐比赛相当复杂,需要有运气,还要好的发挥,最后是评委的口味。在国外规模小一些的比赛,往往只有一两个评委,你只有靠运气了。而我们中国的钢琴比赛有十来个世界大赛评委主席一级的人物,它的结果就非常权威和公正了。

  记者:但是,你们获奖的只是学琴大军中的金字塔塔尖,更多的琴童,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讲?

  秦川:对啊!那些落选的孩子们还有他们的家长,倾尽毕生的心血一无所得,他们会问这样做值得吗?那的确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我觉得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并不一定要当钢琴家,也不一定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得到加分,不必那么功力,可以是一种爱好或者是修养。(秦川妈妈插话:“如果能够在来一次,我绝不会让他学琴,他的天资过人,小时候就爱动脑子,一堂钢琴课回家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完课,别人以为神奇,但其实是他爱动脑子,他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充分使用的。他可以是一个电脑天才,还是个语言天才,他的托福考试637分,他的英文论文连美国人也写不过他!”)我完全不同意您的观点,我的选择没有错误。其实,我觉得对于那些真正想毕生从事音乐事业的琴童来说,他们需要的不应该仅仅是把那几首比赛曲目练得炉火纯青,要想拔头筹金榜题名,更应该的是多听、多看、多研究,比如,贝多芬的奏鸣曲不仅仅是那几首,你还要研究他全部32首奏鸣曲,这样还不行,还要研究他的9部交响曲,还有10部协奏曲。要多看、多研究、多体会,这样才能够在你的音乐中体现出贝多芬的精神实质。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