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戏剧 >> 话剧 >> 话剧《涅克拉索夫》 >> 专业评论
评论:话剧第五代为何尚未形成国际声誉?
YULE.SOHU.COM  2004-04-19 10:08  来源: 搜狐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自今年四月起,去年底刚刚成立的国家话剧院便以一系列经典剧目吹响了现实主义回潮的号角,已经陆续面见观众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萨勒姆的女巫》以及即将于7月2日推出的迪伦马特名剧《老妇还乡》构成了国家话剧院成立后的首轮演出,而这三出话剧的导演查明哲、王晓鹰和吴晓江都是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中戏导演系79班”是他们曾经共同的名字,虽然他们三人仅仅是这个班20名同学中如今还活跃于戏剧舞台的代表,但是他们的集中亮相引发了人们对“中戏导演戏79班”的关注,这个群体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作为“文革”后恢复招生以来的第一批中戏导演系学生,与他们同时代且有着同样经历的是电影学院导演系78级。如今,这个电影导演精英集合体有了一个更为简练而霸气的名字--“第五代”,它几乎成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同义语,他们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国际声誉,更以强大的势能加速着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进程。

  然而与他们相比,同样支撑着中国话剧半壁江山的中戏导79班却没有那么幸运,由于话剧受众的相对小众化以及话剧的舞台特性,中戏导79班不仅没有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的声誉也仅限于圈内或话剧爱好者。但既然选择了话剧,就意味着他们已做好了成为“寂寞英雄”的心理准备。

  虽然戏剧与电影的生产流程和美学倾向截然不同,但同一时代的两个领域都有优秀群体出现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除少年时代的坎坷甚至“文革”插队的经历外,承前启后的时代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虽然与21世纪更为年轻的导演那信马由缰似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文革”的禁锢打破之后那种被压抑的自由灵性的尽情释放同样闪现着前所未有的光辉。

  1984年,中戏送走了这批有着特殊时代烙印的学生,每一位老师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年入学时班中年龄最大的是30岁的金翼,而年龄最小的则是当时年仅22岁的王晓鹰,在那出毕业大戏《培尔金特》中,这20人将自己的才华尽情展现于剧中,而这出剧目不仅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成为他们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重新审视中戏导79班的同时,也记住这些老师的名字:徐晓钟、白轼本、曹其敬、鲍黔明、徐敏。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 话剧也有黄金一代:中国第五代话剧导演(04/19 10:05)
  • 话剧《涅克拉索夫》导演丁如如介绍(04/19 09:57)
  • 话剧《九三年》背景介绍-史诗般的时代(04/16 09:11)
  • 话剧《油漆未干》—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15周年(04/13 11:56)
  • 诗化的语言 话剧《九三年》回归文学(03/30 11:28)
  • 名著搬上话剧舞台 《九三年》没有爱情戏份(03/18 11:26)
  • 话剧《九三年》主创及演职人员表(04/13 11:06)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