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与保留的
《英雄本色》构成了我喜欢吴宇森的最初理由,在那部电影里面,他让小马哥用一身简朴而不失冷峻的装束,和一套观众在其他枪战片里面司空见惯的枪械,演绎了一段令人血脉贲张的男儿豪情。那种现代都市之中的潇洒写意,同样绵延在《喋血双雄》之类影片当中,并让我在许多年后仍然无限怀念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与震撼。
新作《致命报酬》(下简称《致命》)是吴宇森从香港辗转来到好莱坞之后的第六部作品,在好莱坞工厂里面锻造出来的“吴氏”产品里面,我们已经习惯于看到诸如器官移植和记忆消弥一类的新奇技术,体验到振聋发聩的声响和高速剪接的镜头组合。面对好莱坞电影工厂中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吴宇森似乎练就了东方太极般的从容接纳。
在对昔日的朴素“本色”和今天的夸张“变脸”进行比照之后,一些观众得出了不无忧虑的结论。他们认为吴宇森来到好莱坞之后,变得更加花哨和充满商业气了。对这种情感的经典概括可以表述为:吴宇森已经“失去自己”了。——尽管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吴宇森”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导演这种形式上的转变丝毫没有减弱他在内心底层的一种坚持,那就是对人类本身处境的亲切关怀。在《英雄本色》时代的电影里面,他试图捕捉到游走在现代都市丛林之中人类的最后一抹豪情;在今天的技术主义时代,他则试图探讨已经忘乎所以的技术与无能为力的人类之间的关系问题。与前者所处时代的温情脉脉相比,后者故事的赖以展开,显然需要运用一些极为现代的技术元素来予以有力支撑。
《致命》则是这种尝试的最新代表,如同《变脸》和《碟中碟2》一样,影片一开始就展现给观众一种匪夷所思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足以让人心醉目眩。然而问题在于,具有双刃剑属性的技术往往会对使用者自身造成致命的伤害。在《变脸》中,那种改换面容的技术让正邪双方的处境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逆转;在《碟中碟2》中,那种足以毁灭人类的药剂让观众在影院中为之捏汗。《致命》则把这种悖论式的情境延伸进人类的记忆领域,当迈克已经失去了证明自己一切的能力,当明天的事情已经如真实的图画般一览无余,导演试图再次发问:一旦技术远远的超越于人的掌控能力之外,世界将会怎样?
和吴宇森之前的影片一样,当技术已然成为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的妖孽之后,这种技术也就距消亡之日不远了。在《致命》的末尾,“时间机器”最终走向了毁灭,紧随而来的是田园般的温文恬美。上述叙事策略的运用在吴宇森从前的影片中并不鲜见,不仅如此,在细节层面,吴宇森同样习惯于让观众温故知新:影片最后,当门突然打开一只白鸽飘然而至的时候,我忍不住会心的笑容,吴宇森原来还是吴宇森。
禅语有云:人有两大痛苦,一曰纠缠于昨天,二曰执著于未来。吴宇森倒更象是取了中庸之道。在昨天和未来之间,他显然找到了某种和谐的法则。于是从他的影片里面,你能够看到他有所坚持又有所抛弃,有所流变却依然本色难改。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 林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