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跟刘欢是两码事,最近罗大佑说F4和声假唱,于是有人站出来说如果F4连唱都是做假的话,他愿意退出歌坛。其实大可不必,连罗大佑都说了,F4是娱乐不是音乐,所以假唱也有情可原,喜欢F4的人估计没几个是冲着他们的歌去的,否则还要罗大佑干嘛?不过,这年头娱乐总是爱披着各种外衣出现,时间一长就会把水搞浑,所以 也就罗大佑这样资历的人才敢站出来说F4的“坏话”。 其实,罗大佑说的不过是句实话,可放在浮夸的娱乐界,就显得有点不厚道,人家和你井水不犯河水,干嘛揪住人家不放?还有崔健,不好好写自己的摇滚,整天追着不会唱歌的人屁股后头打假。当然,外国人也爱犯同样的毛病,“绿洲”乐队在英国音乐大奖颁奖礼上说:“谁说英国工业大奖不幽默,他们都把最佳新人奖给了。 最近,还有一条关于F4的消息,说他们的唱片出了没人买,电视剧拍了没人看。想想这四个男孩也挺惨的。短短不到两年的光景,便沦落到这般田地。 这几天,北京的媒体正连篇累牍地报道刘欢个人演唱会的事情,你说刘欢都长成那样了,还有那么多人喜欢,而且这个人从上世纪80年代跨世纪地受欢迎到现在,真是奇怪。我问刘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刘欢说,他只唱好听的歌。刘欢抓住了大众的普遍审美,管它是《弯弯的月亮》还是《千万次地问》,只要好听他就唱。于是刘欢的身上,多多少少带点历史不算很长的中国流行音乐的活化石的影子。 我在猜想,喜欢F4的人,同时也喜欢刘欢的人估计不多,所以,F4和刘欢其实没什么可比性。但有一点可以跳出娱乐和音乐之外来看,唯心论一点说,其实人在一生中他该得到的东西可能就那么多,你是想在两年内一口气得到还是平均分配到一生当中?假如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刘欢是幸运的,F4是不幸的。 说得再唯物一点,商业社会是在制造流行,像F4这样在整个华语地区形成罕见的热潮是很少见的。同样,像刘欢这样至今连一张像样的专辑都没出过的人,竟然20年来屹立不倒,在华语歌坛更是少见。商业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关键在于你是怎么把握它,要么你被它玩弄,要么你玩弄它。安迪·沃霍尔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可以做十五分钟名人。”沃霍尔看到了商业的威力和可怕,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诱惑,当你做名人超过了十五分钟之后,就会想到更长久,于是就很自然地进入商业的游戏规则之中。接下去就是你想成为刘欢还是想当F4的问题了。可只要你这么一想,就会进入上面说的唯心论的怪圈。所以,人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管是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