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电影江湖这个血雨腥风之地流传出这样的话——“商业电影是垃圾”,“冯小刚乃丐帮帮主”。此语流传至今,冯大导演现在如果想要辩解些什么的话,恐怕已是难堵众人悠悠之口了。难怪冯导会仰望长空发出如此之感叹——商业电影惹了谁? 其实若要深究言传之根源,无非就是从一些酷爱所谓“艺术电影”的电影人不屑之口流传至“人间”的,让一些要摔出自己风格,讲求精神至上的从影人跟风而上,以突现出自己的艺术水准之高尚。他们推崇的永远是——塔尔科弗斯基,侯孝闲,基耶斯罗弗斯基,贾章柯,黑泽明……的一系列不太适合大众欣赏的艺术电影。这里没有任何贬低大师的意思,大师毕竟是大师。在一个悠闲的夜晚,捧上一杯温暖的咖啡在手中,陷于沙发之中欣赏侯大师的《恋恋风尘》《童年往事》…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带有些浓郁的小资情调。本人也乐于沉郁其中。不耻问诸位一句,中国十三亿人口中能有多少人可以有此雅兴在忙碌了一天,受尽上司白眼惶惶不可终日之后,还有如此情调闲观大师之作,做一番人生哲理思索,感叹人生?非也?!难也?!我想,看完之后,大概他会蒙头无语失眠到天亮吧。要是碰上个抑郁的“愤青”,看完《天生杀人王》后,那就不知道谁该倒大霉了,说不准倒霉人儿还会身手异处呢!公安同志,您可又得忙了!你说人民警察又惹了谁呢。哎!!! 在一场商业电影散场后笑出一天的疲惫,挥别白日的懊恼,如此有何不可?“酷爱大师的人们”有句话大概也常在你们嘴边闲挂“大师的时代亦然过去”。没错,大师时代已是过眼云烟,连我们的侯大师也要往商业电影迈步,一部《海上花》,聚集无数当红艺人,真乃美人图是也,但票房还是居低不升,大师事后自嘲到“商业电影也不好搞啊,搞来搞去又搞成如此,对不住投资老板”。喉大师要搞商业电影恐怕真得去跟冯导学学了。 要说冯导,也是在经历了开篇之作《一个和八个》毫无票房可言之后,投身于商业电影怀抱之中。前一阵《手机》事件,大概又是冯大导的炒作新招吧。你崔永元越是骂,越有人爱看,不分男女老少都捧了场,弄得人人疑神疑鬼互相揣测,毕竟靠《实话实说》串红的老崔也是一位师奶杀手呀,他的私生活可是备受她们关注的。这里并没有说影片隐射老崔的意思,只是让人疑惑这老崔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就着了冯导的道儿了呢。看,这票房是直冲云霄。冯导不回应?那就对了,他正趴那儿偷着乐呢。冯导的人品在这里就不枉加评论了,但这种炒作高招也就他能琢磨出来。老板不把钱给他拍片,还给谁呀?! 老友们在大家讲求精神至上的此时,是否愿意睁眼环顾四周,考虑一下现实的无奈与残酷。现在的电影要求票房,票房高了才能将成本捞回,才会有老板出钱让你玩电影。大师也要有钱才能搞大师之作啊。无疑,商业电影支起了整个电影市场的运行发展,它适合于大众消费。电影开创之初也就是打着“为大众服务”之口号而昂首挺入众人眼帘。问众朋友一句?商业电影延续鼻祖之精神有何之错?! 文章至此,撰文者呜呼:此次言论没有争风攀比之意向,只是为商业电影悄言低语一句——商业电影惹了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