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王朔再次联手 “扫荡”北京所有幼儿园挑选“大头”方枪枪 | 张元:就是想拍这样一部柔软的电影 |
本报讯 由张元导演、根据王朔小说《看上去很美》改编的同名电影已经正式建组,正在紧张的前期筹备工作中。这是张元继《我爱你》之后又一次与王朔合作。根据张元本人透露,这个计划在他拍摄《过年回家》期间已经开始酝酿,到今天最终拿出剧本前后经历了近6年的时间。王朔本人也参与了剧本的改编工作,“剧本保持了原著的核心,也做了一定的改动,王朔对这些改动都表示满意。”张元告诉记者。
由于《看上去很美》的主要人物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所以在剧本确定之后,张元的剧组就已经开始在北京寻找3岁至6岁的适龄儿童。副导演阿松告诉记者,剧组几乎“扫荡了北京所有的幼儿园,前后看过的小朋友共计两万余名。”而在家长带领下慕名前来的小朋友更是不计其数,制片方甚至开通网站www.zhang-yuanfilms.com招募小演员。当记者到达北京某饭店的剧组所在地时,已经看到百余名小朋友和家长正在焦急地等待面试。
在张元到来之前,几位副导演分别负责安抚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组织四处乱跑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试镜。一般情况下,负责面试的副导演都会问小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年龄、姓名和幼儿园的名称等等。很多小朋友都有所准备,在DV前展示他们的才艺,也有个别的小家伙连自己的名字和年龄都以“不知道”来回答。
经过两个月寻找小演员的过程,剧组的副导演们已经具备了与小朋友相处的能力,记者所见到的几位男性副导演基本上可以去幼儿园客串阿姨的角色。据悉,在如此大规模的挑选过程中,已经圈定了100多名小朋友入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对这些孩子进行再挑选,其中20多名幸运儿将在电影正式开拍前集合起来,进行包括穿衣吃饭、与其他小演员相处,以及表演基础等方面的训练,在此之后最终确定扮演主要角色的小演员将为7男6女共计13名儿童,剧组方面则以“人盯人”战术给每位小朋友配备一名副导演,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排除在拍摄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而所有出镜的小群众演员将有数百名,剧组专门为这些孩子配备了儿科医生和护士、儿童营养顾问和儿童餐厨师。
在面试小演员的现场,张元对“大头”的小朋友显得很有兴趣,先后有两三个外形和个性都很突出的小朋友受到张元的关注。其后,张元又和这几个初步确定的小朋友的父母谈话,以确保这几个孩子可以住组。张元告诉记者,《看上去很美》将是一部完全不同以往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不仅对他本人,对这些孩子都将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本片的投资预计为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拍摄周期3至4个月。
张元:就是想拍这样一部柔软的电影
新京报:什么时候对《看上去很美》这个题材产生兴趣,有了拍摄的想法?
张元:实际上很早以前,在制作《过年回家》后期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吧。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这几年中,我和王朔还有其他一些朋友一直在讨论这部戏,直到最近才确定下来,要把它拍成一部电影。
新京报:这个拖延这么久的心愿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张元:像你今天在现场看到的那样,我们的工作量可以说是特别巨大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细致的也是琐碎的。但是在这一切之后,这部电影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管对我本人,还是对参加这部电影的孩子来说,都是奇妙的人生旅程。
新京报: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有哪些东西吸引您?
张元: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三岁,四岁或者五岁的孩子,他刚刚开始看到外边的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对他自己内心和他刚开始成为一个人的最原始的状态,这个对我很有吸引力。对于成人来说,他们知道什么叫表演,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但是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表演了。那么在这个电影当中,我们到底让孩子去演另外一个人还是扮演他们自己?角色还是自我,对于作为拍摄者的我而言就是选择和挑战。
新京报:在你心中,对这样的选择和挑战是否已经有了结果呢?
张元:没有结果,可能在拍摄过程中,或者影片最终完成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最终的结果。
新京报:你刚才说到孩子学习表演是指他去扮演一个人的角色吗?
张元:可能是这样,但是不止是这样,因为任何一个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都有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扮演另外一个状态。这样的表演和我们职业的表演不是一个含义。
新京报:在这样一部戏里,会出现哪些问题?
张元: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只有一些小问题。我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觉得没有难度。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无数小孩子,每个我都喜欢,没有出现特别难以选择的感觉,对我自己而言我要选择的是最有特点的孩子。这些孩子都很自然,从他们本身散发出很吸引人的可爱之处。
新京报:您说的特点是指什么?
张元:适合我的角色,除了可爱,我希望他们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东西。
新京报:切入点是什么?
张元:它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它。但是可以肯定,我找到了。
新京报:您过去的影片风格各异,每部都有不同的关注点,您是否能告诉我们这样不断的变化是你内心不同层面的真实反映,还是你刻意的需要改变自己?
张元:对于今天的艺术工作者和创作者而言,在他的心里和创作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面。对我个人而言,拍摄《妈妈》的时候,我也拍了大量的音乐录音带;《儿子》和《东宫西宫》也是同一个时期的,风格完全不同;最近的《绿茶》、《我爱你》和《江姐》也是一年内完成的。我的电影不管什么风格样式,都需要关注人的内心和社会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东西。昨天,我听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美国,要求中学生写诗来表述自己的另一面。对一个普通人而言,每个人都有不同侧面,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也一样有不同的面,无论是审美或者对艺术的要求都有不同的方向。把作品排列出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我们的内心和今天这个世界的多面性。这实际上是让我感兴趣的。
新京报:对这种呈现出不同面的结果是否能让你满意?
张元:我对自己不是很满意,我觉得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去拍。比如我们选择《看上去很美》这个题材的时候,电影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可以说各式各样的电影都已经有了。从最早的一个镜头的《火车进站》到今天,特别是近期,因为技术的进步,电影的表现更加复杂了。电影的审美标准已经很繁杂了,电影没有确定的评价标准。我对我选择的这部戏内心充满希望。因为像这类影片很少甚至没有。虽然大家现在都在拍大片,拍功夫片,都是很硬的,我却想拍摄这样一部柔软的电影。
新京报:你本人重视票房吗?会担心收不回来吗?
张元:我还是很有信心,但是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首先,电影本身必须是一部好电影,如果能够获得好的市场回报,那就是让大家都满意的事情。
新京报:去年你的《我爱你》和《绿茶》先后上映,观众有不同的反馈,您是否关注这些评论?
张元:听到了就是听到了,大家都会不同的看法,我非常清楚表扬和批评的区别。我的电影就是那样的电影,必定有人不喜欢而有人喜欢。
■ 王朔触电作品
●1988年 《轮回》
导演:黄建新 主演:雷汉、谭小燕、王学圻、贾宏声
虽然在内涵上与原小说不完全贴合,但站在电影的角度还是有许多特别之处。●1988年 《大喘气》
导演:叶大鹰 主演:蔡鸿祥、邝平、谢园、张波
观众知道叶大鹰,很多是因为《红色恋人》,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在改编王朔小说为电影的过程中显示了自己的导演个性。●1989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导演:夏钢 主演:陈继红、吉虹、纪玲、罗钢
一部有争议的小说改编成了一部有争议的电影,虽然没有大腕,但这部电影却有着持久的魅力。
●1989年 《顽主》
导演:米家山 主演:张国立、潘虹、梁天、葛优、马晓睛
这是一部过了十几年看上去依然很美的电影,如此恰到好处的夸张,如此深刻含蓄的批判,在今天看来真是凤毛麟角。
●1992年 《青春无悔》
导演:周晓文 主演:石兰、张丰毅、柳云龙、吕丽萍
●1993年 《消失的女人》
导演:何群、刘宝林 主演:葛优、耿歌、剧雪、尤勇
●1993年 《无人喝彩》
导演:夏钢 主演:丁嘉莉、方子哥、盖克、谢园
好像只有王朔式的出人意料的故事才能改编成如此出人意料的电影。其实这是王朔先剧本后小说的一次反改编,这样诞生的好小说并不多见。
●1994年 《永失我爱》
导演:冯小刚 主演:郭涛、徐帆、剧雪
王朔小说纯情风格的一次影像集中展示,但是煽情煽得有些过度。
●1994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 宁静、陶红
天才小说家王朔与天才导演姜文的“强强联合”,用影像把文字的光芒进一步放大。这样完美的合作不知何时才有下一次。
●1996年 《爸爸》
导演:王朔
王朔导演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有一些领会当然是其他导演无法代劳的。
●1998年 《甲方乙方》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刘蓓、何冰
以贺岁片新浪潮为代表的国产影片市场的回暖始于《甲方乙方》,在观众欢呼冯小刚的时候,却忽略了王朔对于这部电影的决定性作用。
●2000年 《一声叹息》
导演:冯小刚 主演:傅彪、刘蓓、徐帆、张国立
“贺岁片”导演冯小刚转型之作,真实地反映了中年男女组建家庭之后面临的生活和爱情危机。
●2002年 《我爱你》
导演:张元 主演:徐静蕾、佟大为
电影版少了一些浪漫,多了一些斤斤计较,所谓现代爱情,就是一场讨价还价。
(记者冯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