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演艺界,李亚鹏堪称一个异数。在关于演员的笼统的“两大阵营”的划分中,李亚鹏似乎哪边都沾不上——说他是偶像派吧,他很有些够不上当下“花样美男”的相关标准;说他是实力派吧,他的演技屡受批评,未尝有止。几乎可以这样说,个体李亚鹏在演艺界两大阵营之间凸显了明显的“边缘地带”的色彩。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软硬件都不甚了了的后生,人气指数却一路看涨。网民、舆论对他有太多的批评,这其中一部分是因为他演的一些角色的确令人大摇其头,一部分是因为他和几个女星的分分合合。人们批评他的表演木讷、造作,从他和几个女星先后分手的事实对他做出“花心”的论定。然而,总是在一片骂声未歇中,人们又在报上读到这样的消息:由李亚鹏主演的又一部新戏要开拍了。 演技见仁见智,没有可以量化的明细标准。虽然如此,但李亚鹏演的两部金庸戏绝不能说得上成功。作为一个演员,李亚鹏的失误在于面对恶评如潮没能及时自省。记得当年《笑傲江湖》播出后,他应邀在网络上与网民对话,面对群情汹汹,还很为自己鸣了些不平。后来的《射雕》,令李亚鹏的口碑跌至低谷。然而,也只是到了最近,他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演《射雕》时太使劲了,过犹不及。所以,两部金庸剧,除了演技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李亚鹏总结之处,比如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善待批评。 感情的事,真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旁观者未必总是能清。我们对一个人做“花心”的道德批判,但在大众的内心深处,在批判的外衣下,是否暗藏了某种对于“花心”的向往呢?在普遍的欲花心而不能的压抑下,李亚鹏接二连三的情感事件,无疑将招来远比他所应承受的要激烈得多的批评,尽管抨击的背后,或许是一口咕嘟而下的馋涎。 批评并不可怕。说话说到无人理会,是一种悲哀,如果公众对某一个演员连批评的兴致都没有了,那同样是莫大的不幸。李亚鹏的遭遇让我们想起来了当年将红未红之际的章子怡。当年章子怡一边频频登上杂志封面,一边因穿着性感、喂成龙吃葡萄,其兄章子男面对媒体态度不佳而倍受批评。或许,李亚鹏也一样,正在经历一个演员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演员,我们愿意给予更多的宽容。(林如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