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日本曾有过一个以机器人为主角的动画片,主角是一群可以变换成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形状的机器人,但是一定要由人来控制它。由于剧情一再重复没有新意,该公司濒临破产;美国“孩之宝”(Hasbro)公司看好了它,收购吞并后经过重新包装和制作,于1983年推出了他们的新玩具形象广告。这种机器人玩具沿袭了最初的构思,可以从机器人形态变成汽车、飞机、坦克甚至录音机等等。并让这些机器人有了独立思维能力,成为智能生命体。这些机器人一经推出,立刻风靡整个美洲大陆;同年后期,日本Takara株式会社也开始推出这种机器人玩具。 进入1984年,这种玩具已经成为美国和日本的畅销产品。同年,美国“孩之宝”(Hasbro)公司请迈特·达拉斯(Matt Dallas)和乔治·亚瑟·布鲁姆(George Arthur Bloam)设计并制作了一部16集的动画片《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简称TF。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形金刚》第一季(Transformers SEASON 1)推出以后,这部动画片在美国将近一百个电视频道播放,最初的播放是作为商业广告出现的,各个电视台向“孩之宝”(Hasbro)公司收取了高额的广告费用,在播放了半年以后,《变形金刚》动画片得到了极高的收视率,占美国所有动画系列片收视率的40%。于是“孩之宝”(Hasbro)公司开始出售动画片的播放权。 1984年10月,动画片的收入已经成为“孩之宝”公司TF盈利计划的主要部分(占总盈利的33%)。进入1985年以后,“变形金刚”已经是“孩之宝”公司盈利额仅次于“星球大战”的产品。这是“孩之宝”(Hasbro)公司当初并没有预想到的,在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后,“孩之宝”公司又在前16集的基础上于1985年又推出了49集。这就是《变形金刚》第二季(Transformers SEASON 2)。 《变形金刚》是美国动画片的出色作品,也成为“孩之宝”(Hasbro)公司动画片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世界范围的经典之作,被列为美国最卖座的商业动画片之一,被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重复播放了近十年。为了使新一代的玩具转入盈利,把老玩具淘汰掉。于是“孩之宝”(Hasbro)公司又在1986年推出了30集动画《变形金刚》第三季(Transformers SEASON 3)。 以上95集动画片,就是我们看到的中文版《变形金刚》最原始版本,也就是《变形金刚 G1》(Transformers Generation 1)。1987年,“孩之宝”(Hasbro)公司旧计重施,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加入“头领战士”、“目标战士”等新角色,推出了三集动画——《变形金刚—再生》(Transformers rebirth)。加上“再生”的3集动画,这总共98集就是被我们所称作的“美版”,也是最经典的“变形金刚”动画,尽管它们的原型实际上是来自日本。 1987年,“孩之宝”(Hasbro)公司将部分“变形金刚”的形象设计权限转让给了日本的Takara株式会社。很快,Takara株式会社便绘制推出了“变形金刚”的新系列——《头领战士》,接着就是《隐者战士》、《胜利斗争》等。角色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系列的动画片并没有像最初的美版“变形金刚”动画片那样受欢迎,原因是人物形象脱离了“变形金刚”的原始形象,观众无法认同。 同年,“变形金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一年年末,由上海电视台译制的95集《变形金刚》动画片正式在中国播放。一时间,一股“金刚”浪潮袭卷神州大地,“变形金刚”也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男女老少的热门话题。它的魅力超过了当时任何一部动画作品,在全中国乃至东南亚都造成了轰动。 当年的《变形金刚》动画片和日本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一样,是外国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而“赠送”给中国的。不过,精彩的剧情、优秀的形象设计,再加上上海电视台艺术家们的精彩配音,足以使这部不朽的作品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成长,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都十分怀念它。
来源:[中国音像商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