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行业比较,电影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中国电影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中国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中国电影局局长童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分级的有关方案年内会拿出具体意见。
数量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电影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童刚给出这样一组数字:从1997年到2002年,平均年产电影92部,这与中国拥有的庞大的观众市场是不成比例的。从目前来看,电影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电影生产在数量上有明显突破。2003年第四季度已经初见成效,截至12月中旬,全年生产电影140部以上,还有110部电视电影——按照国外的统计方法,电视电影也应包含在电影数量之内。中国电影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电影数量的提高并没有与电影质量的提高形成同步关系。电影题材、风格、样式单一;有些作品还存在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的现象;非商业性甚至非艺术性的创作还大量出现。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音像制品对电影票房的冲击。
电影分级:年内拿出具体意见
电影分级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电影主管部门对电影分级的态度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那么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哪些因素制约了分级制的推行?童刚告诉记者:“对建立分级制,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探讨,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一直都在进行。我曾在新加坡接受境外电视台采访时,说过应该分级;在香港地区,也曾说过香港电检制度值得借鉴。这些话后来都被媒体过分渲染了。我们要进行的分级和社会上一些人对分级的认识有所不同。必须强调,分级绝不是说要在电影中允许色情和暴力不恰当的渲染,更不是允许三级片的存在。今年内我们会拿出具体的电影分级意见。电影分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分级是国际惯例,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创作人员的要求,也是规范电影市场的手段之一,我们会积极推进。但大家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级并非‘救市’良药。中国电影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绝不是简单的因为电影没有分级;也不是说分级了就能对中国电影或者电影市场起到多少决定性的作用。”
电影奖项:不断改进完善机制
国内的几大电影奖项,如金鸡奖、百花奖等,都曾因评奖机制引起过种种非议,对于种种的非议,童刚表示目前确实存在有些全国性奖项观众认可程度不高的现象。但他们已经对电影政府奖即“华表奖”的评奖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如去年在“华表奖”的评选标准中就加入了需参照影片市场反应的新条款。今后,他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按照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完善评奖机制。
去年电影局曾经和一批青年导演,包括贾樟柯、王小帅等有过违规行为的导演进行了座谈。对这些电影力量,电影局持怎样的态度?听到这个问题,童刚透露说:“我们始终认为,青年电影人才是中国电影创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电影未来的重要力量,我们鼓励青年电影人才投身中国电影的主流队伍之中。前一段时间,贾樟柯有剧本送交审查,我们已经顺利批复。中国电影要发展和繁荣需要全体电影工作者共同肩负起责任。我们真切希望青年电影人才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创作的生力军。”(冯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