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伊始,本刊发表了《崔永元怒打手机》一文,旋即引发了一场媒体热潮。
两个星期以来,媒体不停地转载、追踪采访甚至翻出很多娱乐圈里的陈年恩怨,读来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些追踪报道大多着眼于小崔和小刚的关系、何东的文风与动机以及相关名人的反应和倾向,完全脱离了这场争论的初衷与积极意义。至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英雄》制片人在媒体上把论争双方的冯小刚和何东都痛骂了一番,以及好事者对原本超然事外的和晶不怀好意的围追堵截,都体现了当下媒体特别是娱乐报道中“惟恐天下不乱”的起哄本性和对于一场观念交锋的意义与价值视而不见的弱智倾向。现在翻看近期有关此事的相关报道,除了蔡方华题为《没有私怨就没有批评了吗?》的评论和《南方都市报》对交锋各方的采访等极少数文章以外,大多数报道不是挑拨离间就是幸灾乐祸,不是离题万里就是本末倒置,以至于崔永元要怒斥某些媒体“记者的专访简直就是在乱写。随意添加了很多内容,很没有职业道德”、“很显然是想弄成两个人在打架”等等。
其实,我们当初决定刊发何东采访崔永元的这篇长篇专访,就是看中了这篇文章和文章所抨击的作品与做法在当下的普遍意义,希望借此为“药引子”,疗治类似虚假、浮躁、伪善、欺骗、投机等许许多多社会病与时代病或者至少引起注意。尽管《崔永元怒打手机》一文并不十全十美,但我们把文章中稍嫌偏激之处看作是对文化娱乐界批评精神长期缺失的一种矫枉过正,我们认为:在这个空气中弥漫着虚伪的吹捧而匮乏真诚的批评的时代里,只有这样一剂“猛药”才能震动大家、惊醒大家并进而达到让大家反思一些问题的目的。如果这篇文章的发表只能招徕更多的窥私与猎奇,那除了说明我们的初衷没有得到媒体正确的理解与响应以外,更证明我们希望讨论这些话题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当崔健狂吼而出“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时候,人们都以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时代。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种由物质发展带来的精神变化的速度却越来越快,以至于我们往往来不及停下脚步回头去看一看思想变化的轨迹。试想: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或者现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经历着如此剧烈的变革与转型——从牛三斤的大喇叭到严守一的手机、从吕桂花的自行车到严守一的宝马——生活的细节、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的水平都在日新月异,谁有足够的智慧和思想准备去应对?从推崇纯情到鼓吹多情乃至放任一夜情,从艺术至上到商业挂帅乃至惟利是图,与物质生活的一路走高相伴而来的并不是精神生活的同步提升——这是一个在最短时间跨度里完成最大观念变革幅度的时代,缺乏足够智慧和思想准备的人们难免要经历精神的撕扯与心灵的裂变。于是,欺骗的流行和谎言的充斥、欲望的泛滥和情感的贬值、道德的放纵和信仰的迷失以及价值观的分崩离析,都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基本元素。崔永元的冲冠一怒,不过是兜头一瓢冷水——提醒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着这一现实并努力解析之、反省之、完善之。
我们谋求的不仅仅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轰动效应,更重要的是提请大众关注“海水下面是泥土”。“崔永元怒打手机”只是一个轰动性的表象,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人们因此去思考,因此透过纷繁喧嚣的现象去看深刻冷静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崔永元怒打手机”事件及其争议虽然在媒体表现上正趋于平静,但是深入的思想碰撞与交锋却方兴未艾,因为——我们的思考刚刚开始。
《北京青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