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某周刊发表了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与自由撰稿人何东的一篇对话,文中对刚刚在全国热映的电影《手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直指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无聊、肉麻、滑头、庸俗”,《手机》就是“乱搞男女关系”!报道发表后,崔永元通过媒体表示,他的本意就是进行一场正常的“文艺批评”,而非“人身攻击”;冯小刚和刘震云则一直保持沉默,分别通过代言人表示: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对崔永元的批评不予置评。而该篇访谈的作者、自由撰稿人何东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则毫不避讳自己的采访动机是“蓄谋已久”。崔永元:我就是要用道德来审判他们!
批评电影《手机》的谈话发表后,崔永元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电话采访中,用他自己的话说:“舌头都说麻了!”但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引起了轩然大波的崔永元对自己言辞激烈的批评丝毫没有收回的意思。昨天下午,记者在央视《小崔说事》办公室与崔永元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如果不是涉及到我,我可能不会跳出来
新京报:为什么电影公映这么久,才跳出来指责冯小刚和《手机》?发表这些谈话的动机是什么?
崔永元:本来电影放都放了,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我真是愤怒了,一是刘震云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大谈片中严守一接到武月电话时跟老婆撒谎的台词,“嗯”、“在开会呢”什么的,认为真是“幽默”,我是一直把刘震云当老师的,我无法接受他把这样的东西当作生活的趣味;二是冯小刚在新浪接受“年度电影”颁奖时说:“《手机》故事特别新,人物特别浪,今后我要拍更多更新更浪的片子奉献给大家!”我当时就想明白了,实际上这个片子伤害了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普通观众,伤害了我没关系,但伤害了很多普通观众,而大家又不认为是伤害,这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记者:如果不是电影出来后,影响到了你,有人把电影里的情节和你发生联想,你会这么愤怒吗?
崔永元:可能不会。这跟我女儿有关系。以前我从来不会想到国家,国家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娶一老婆、有一好工作就完了,别的管不着。但是我无法想像,如果我7岁的女儿看了《手机》,跑来问我:爸爸,你生活中原来是这个样子啊?我怎么回答?!除了我女儿,还有无数个孩子会在影院看到这部片子,他们会想:哦,原来大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我们这一代毁了没关系,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我的本意不是进行人身攻击
记者:从你发表批评至今,冯小刚和刘震云一直没有作出公开回应,基本上都是你一个人在说话,有没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崔永元:从我的本意来说,我不是想人为制造矛盾,也不是想进行人身攻击,而就是想做比较纯粹的文艺批评。
记者:但是事实上,这些言辞激烈、带有道德批判色彩的话已经不完全是文艺批评了,客观上已经构成了两个人的矛盾,甚至给人人身攻击的印象了。
崔永元: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批评,那篇稿子发表后,很多作家打电话给我,说这门老手艺又在我手上回来了。但是可能是我的功力还不够,既然是文艺批评,就不应该只是个人观点,我应该列举更多的事实,引用一些权威人士的观点,像马克思怎么说,鲁迅怎么说,这方面的批评我认为是中肯的,我接受。《电影传奇》不需要靠垃圾来炒作
记者: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采访你的那位记者一方面在文中严厉批评《手机》,同时又多次盛赞你刚刚完成、即将播出的《电影传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你们批评《手机》的动机。有些读者就认为你们是在打压《手机》、炒作《电影传奇》。
崔永元:可能的确会有这样的误会,时间靠得太近了。不过我也不怕这种误解,我们的节目是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的,央视是开路电视,每周播出观众爱看不看,实际上我们是没有收视率压力的,我们完全犯不着炒作;更何况,我要说姜文吵着嚷着要客串《电影传奇》这是炒作,《手机》是垃圾,《电影传奇》怎么会靠这样的垃圾来炒作。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指责我
记者:对别人进行道德指责的人往往自己先要做道德的楷模。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做这样的道德卫士吗?
崔永元:我从没想做什么道德卫士,我觉得这里面要分清楚公众和私密的区别,如果他们在一个私密场合发表这样的看法,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电影是要拿到电影院放的,既然是艺术家,就一定要受到道德的审判。
记者:你不怕别人用你指责别人的话来指责你吗?据我所知,以前《实话实说》就有过揶揄别人失当的例子。
崔永元:别人当然可以指责我。如果我觉得指责错了,我会据理力争;如果指责对了,我会接受,就像在《实话实说》里一样,当众向观众鞠躬道歉,事实上我在《实话实说》里不止一次向大家鞠躬道歉,知错就改是一种美德。《崔永元访谈》作者何东:这个选题在我心中蓄谋已久
崔永元“炮轰”《手机》这篇长篇访谈的始作俑者是记者何东。很多看过文章的人都有一个疑问,这样一篇“火药味”十足的访谈,是如何“出笼”的?对话内容,到底属于文艺批评还是“人身攻击”?昨日,何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以下这篇对话刚好解答了大家的疑问。本次采访只能算一次比较痛快的表达
记者:崔永元的这篇报道近日在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文中提到之所以在《手机》过后才提这事是因为不想为它炒作,是否这个选题很久就在你心中有数了?
何东:准确地讲,应该说这个选题在我心中是蓄谋已久。从《英雄》之后,关于影视剧、关于文艺、关于文学、关于票房、关于热点、关于炒作,心里憋了很多话,但一直都只在已发表的许多评论当中零星地说着。所以本次大规模采访,只能算是一次比较痛快地表达。至于为何选择现在的时机去发表这篇访谈,我现在将被《北京青年周刊》因为篇幅删节的开头一段引子留在这里,正好全面回答了你的问题(见附文)。
记者:能否谈谈你创作这篇文章的前后经过?
何东:刚看了《手机》之后,当即拂袖而去。先是感觉在趣味上无法接受。同时,同去的几个朋友,出来后即问:这不是说崔永元嘛?之后人们又在广泛猜疑生发出种种关于私生活的议论。于是我开始准备对崔永元做一次全面的大型采访了。事先想过,除了要厘清一下“乱搞男女关系”在电影界、在电视文艺圈与我所了解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之间的根本不同之外,当时更想谈的,还是由这个电影所引发的各种文艺圈的现象与现状,还包括媒体炒作媒体八卦的现象与现状。之后电话中与崔永元商量了一下,在春节当中,就开始进入了实际采访。经过就是这样。一个圈套套在你的头上,你会如何反应?
记者:现在文章出来后对你的影响如何?
何东:采访发表之后,反应各种各样,这我无法左右也奈何不得。和去年批评《英雄》之后一样,网上骂声四起,夸的也有。文章发表之后,有一位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影视剧创作的作家来电话说:“这篇对话在文学现象、影视现状和作家心态上有普遍意义,值得连我在内的很多人自省。”采访发表之后,只要有这样一句话在,就证明我没有白写。这就够了。
记者:你认为崔的说法是否明智?
何东:这个问题在已经发表的采访当中已经全面表达过了。我不想多说。我只想反问:如果明明是一个圈套,就活活套在了我的头上、你的头上,我或者你,会如何反应?有一句老话叫:将心比心。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都会遇到上当、受骗、挨坑;你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反应才是最明智的呢?
记者:你个人怎么看冯小刚高挂免战牌?
何东:冯小刚现在如何反应,我不了解他的真实心情,更不愿意进行任何八卦猜测,他有一句话说得好:现在言论自由。我举双手同意。我根本不想摆脱任何猜疑
记者:在这个事件中有人认为最大受益者是你,你怎么看?
何东:无非是说我在借事情炒作自己,借名人出名等等等等。这种说法从去年《英雄》之后,就已经屡听不鲜了。随便大家怎么认为吧。现在不是什么事情,正经评论和不正经的评论,都会被认为统统是在“炒作”,那么好,如果逼急了,我就说:我就是在用这件事情炒我自己、为了出名。我把话就说到底了。那又怎样?
记者:有人认为以崔的智慧一定不会这样做,是有人背后煽动,你将如何摆脱一些人对你的猜疑?
何东:我热烈欢迎所有的“有人”将最阴暗的猜测:包括背后煽动、策划阴谋,把这一切统统都扣到我一个人头上。习惯性的常规应对是,作者总要摆脱所有的猜疑赶紧把自己从事件中摘干净。但我根本不想摆脱任何猜疑,我接受一切猜疑,甚至欢迎更多的人由着自己心情的尽情想像。这就好比我站在马路当中喊了一声,一百个人会有一千种想法。那就随便吧。我完全接受。我活该!
记者:听说你与冯小刚有十多年的交情,现在两人还是朋友吗?这件事会影响你与冯小刚的关系吗?
何东:我认识冯小刚有十几年了。至于说到交情,那要看你怎么界定“交情”和“朋友”了。至于这件事情会不会影响我和冯小刚的关系?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关系?只想打个比方反问一句:婚姻自由是不是也包括离婚?既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那就干脆甭洗了
记者:你认为记者或媒体今后对这类事件的态度怎么做?
何东:我认为媒体今后应该更多一些比这篇采访更尖锐、更直面、更深入一点的态度。你也是做记者的,试问,现在的媒体尤其是娱乐八卦的追捧新闻和评论,你自己信多少?你比我更年轻更幸运,我相信你比我更了解好莱坞影视评论家都是怎么做的。如果比我更尖锐的批评或者采访遍地开花,那么我们的电影和电视剧,还会有那么多的烂片、烂剧能容身于世吗?
借此机会说一下自《手机》之后我所遇到的情况。当我一开始批评《手机》之后,我在《北京晨报》见到冯小刚这样的回应:“何东老师是我的好朋友,他无意中帮过张艺谋《英雄》的大忙,不知道何老师是不是有意帮《手机》的大忙,我这里先谢了。我知道何老师就爱反着说,大家都说好,他就说不好;别人说不好,他就偏说好。”——包括我此前一直在批评《手机》,但所有的人见面都会笑眯眯地问我:“又在替冯小刚炒作吧?”既然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那就干脆甭洗了。
记者:我采访别人说你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写言论或许需要这种劲头,你认为这是你的出发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