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明星追踪 >> 人物专访 >> 长篇小说连载:《平民笑星奇志》 >> 长篇连载
《平民笑星奇志》之五:三尖子和他的爹妈
2004-01-30 10:30  来源: 搜狐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三尖子和他的爹妈

  从小,奇志就爱模仿电影里的怪样子,让伙伴们捧腹。小学五年级,他就在儿童话剧《金沙江》中扮演一号角色“小红军”,获得太原市少年儿童文艺汇演优秀奖。

  奇志生于东北,长在山西,在家排行老三,人称“三尖子”。这“三尖子”外号说的是他学什么钻什么,学什么像什么,成绩、表演,甚至玩耍都能冒尖。

  “三尖子”爱看小人书。看完之后连编带吹给同学们“演义”,成了学校有名的“故事大王”,那时就有他的“追星族”。奇志小学考中学,语文、算术两门功课考了198分,以全省小学生前十名的成绩进了太原五中。这所中学是山西人都知道的尖子中学。奇志初一的作文《冰湖上》、《东风颂》入选该校《历届优秀作文选》,至今保存在母校。

  其实,奇志走过的求学路、从艺路,变化的东西太多,不变的??

  只有,想当“尖子”的志向;

  只有,孜孜不倦的读书!

  奇志原名叫杨其峙,这个“峙”,是书耸立的意思,它只有惟一的词组“对峙”。“天生就是一个竞技场!‘其’字辈,‘其峙’,好!”父亲对自己的杰作大肆赞赏。奇志的一生就有了“书”和“竞技”这命运的玄机。

  “既然叫其峙,它的谐音‘奇志’更简单响亮!再说,男孩有奇特的志向,多好!”母亲有自己的主张。

  用其峙的名字演出报幕到二十岁,后来奇志猛然想起母亲给他起名叫“奇志”的事,何不就把“奇志”当艺名。这一叫不要紧,还真就叫响了。直到今天,奇志也破译不了这个谜,就当是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天上人间都在护佑着他福临着他!

  奇志一生最念母亲,敬重母亲,爱戴母亲。

  但奇志一直为母亲抱屈的是,她真正一小家碧玉,却受那么多苦。她是那么贤良、勤劳,全身心地相夫教子,操持着一个家。可她嫁的是东北男人,服从、忍让成了她必备的修养。

  奇志一生受母亲的影响最大。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他讲的故事:

  奇志小时候对母亲撒过一次谎,这让他一生内疚。……六○年自然灾害那年,我挖过野菜,吃过稃子。记得有一次,我从食堂打饭回来,在路上,实在饿得慌,我把妈妈那份馒头给吃了。回来以后,妈妈问为什么今天打的馒头少了。我扯了谎 :“可能食堂给少了。”妈妈很生气,以为是大人欺负小孩。现在看来一个馒头微不足道,可在当年,这一个馒头能救一条命。从来就宽宏大量的母亲,一气之下拉上我非要去食堂讲清楚。走到半路,我害怕了,老实承认:“是我吃了。妈妈,你不要找食堂。”妈妈看着我没有说话,只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猛地扑进妈妈怀里,哭了。我们母子俩哭作一团。要知道,妈妈还要上班啊!我怎么能把她的馒头给吃了。那时候我才九岁,可这事让我记了一辈子。这件事像一道很深的刀痕刻在了我的心里!(摘自1978年6月写给妻子的信)从此,奇志对撒谎的深恶痛绝一直蔓延他整个人生!

  有一次,爱女婷婷数学考试没考好,又害怕爸爸骂,就鬼机灵地把分数改了。原想能蒙混过关,没想被奇志发现了。难得发脾气的他当即暴跳如雷,狠狠地把女儿打了一顿,嘴里还念道:“你可以犯任何错,但你,决不可以撒谎!”女儿怎么也不理解爸爸怎能下手打她。

  而对父亲,奇志最感谢的是他遗传给了他宝贵的幽默和坚强的性格。

  “父亲天生的幽默感对我的影响最大。年轻的他不仅能干事,还特能说事儿。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表情往往给那个欢乐不多的年代里的人们带来不少乐趣。如今,八十多了,幽默不减当年,有时甩的包袱比我还响。经常,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却依然一副冷幽默……”

  那年,奇志探亲回家,老爷子调侃他 :“怎么?现在成星了、成腕了,你老爷子如今住这房子,可不够‘星’级待遇,听说你小子买房了,多大?”奇志如实汇报。

  老爷子嘿嘿一笑:“有能耐,想当年,你爷爷一大家子房是我盖的,那一大片地是我买的,你有数,我没数,我差远啦。”

  “老爷子,话中有话,有话直说。”

  “我怎么就看着你大车小车、前呼后拥,有点玄乎呢?”

  “哦,你是说我这做派大了点?”

  “哎,不大,你八抬大轿那多威风。”

  “老爷子,八抬大轿那是娶媳妇,我是从京城回来省亲。”

  “呸??不就是你在电视上多露了几回脸吗?你在电视里和在舞台上没什么区别。电视不过是人家把你给录了下来,传播的面儿大点,看的人多点罢了。对于你来说,没有多什么,也没有少什么。”

  这就是老爷子的幽默,总能在你头脑发热的时候,及时给一瓢冷水,让你冷静。

  对父亲的敬重,奇志有诗可以作证!

  恋母情结

  “直到现在,只要见到长相、气质或人品像我母亲的人,我都会由衷地生出一种爱恋、一种敬重,就想为她付出,为她奉献,为她献出一片赤子之心??我有相当重的恋母情结。”

  奇志在十六岁的时候,享受母爱才刚刚开始,母亲就患病永远离开了他。他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妈妈还活在人世间的十六年!然而,无论自己有多少个十六年,妈妈都会始终如一地注视着他,爱护着他。他感谢母亲!从何时起,奇志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有什么喜事,他都首先通知母亲。提干、入党,没时间回去,就面对母亲的方向跪拜告慰;新婚燕尔,第一件事是带新媳妇赶回去“见过”母亲。

  1998年底,奇志的作品《喜丧》在全国首届相声大赛上获奖,相声《白吃》又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忙完北京的事,没顾上返湘,奇志就直奔东北老家。母亲的骨灰已安葬在那里,他要向妈妈如实汇报,他要让母亲高兴,放心!

  这是个地冻天寒、冰冻三尺的日子。奇志带领家人踏着齐腰深的积雪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母亲的墓前。只见他甩掉皮帽,双腿一跪,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地喊:“妈,儿子来看您了……”

  “恨苍天无情,儿泣难相见,喝令阴司府,还我母亲!”

  “妈,您的三儿来看您了……您听见了吗您瞧见了吧?您要是能活到今天,能享受这一切……该有多好啊……妈,您辛苦一生,一天清福都没享,您现在想吃什么,想要点啥,您就托梦给我,我给您捎去。妈……儿子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为您做点什么。您有啥托付您就只管说,啊……”

  亲人为之落泪,天地为之动容。一个真诚的孝子长时间跪在雪地里与心爱的妈妈倾诉、交流……

  寻“宝”

  要对奇志今天的成功寻根,你会发现他在“根”上就好学。奇志从小就拔尖,会读书,爱表演,当年的邻里如今都能记住那个机灵鬼“三尖子”。

  奇志十七岁参军,在部队的文艺生涯使他更如饥似渴地读书。但那是在“文革”时期,文化几乎是一片荒漠。大部分的好书都在破“四旧”中毁了,也只有奇志能找到他“淘金”的好地方。

  每到一地演出,他都来到废品站,在一堆旧书当中翻来找去,很多的群众演唱、戏剧剧本、电影文学、小说杂志被他当成宝贝一样地抱回来。

  这天,他们来到陕西镇巴县慰问。奇志像往常一样来到废品站,没想到在这个边远的山城,很多看不到的书都没被毁掉,他整整称了两麻袋,花了二十块钱。这些书一直保留至今,谁要是进了奇志的书房,他肯定首先要跟你介绍这一堆宝贝。他会以高尔基的口气跟你说:这就是-我的大学!

  尽管奇志后来进了解放军步兵艺术学校学习,还参加了部队各种创作培训班,拿下了电大汉语言大专文凭,他都说:“这些都无法跟‘我的大学’比,那是我现学现用,比当时同龄人‘牛B’的资本。相声怎么编?歌词怎么写?知道什么叫韵律?那时没老师教,我能写出来。牛,那就是部队的秀才,诗歌、表演唱、小话剧、小歌剧、快板书、数来宝、相声,全活儿!”从1974年至1980年这一段,他创作的作品相声《我们的连长》、《群丑赴宴》全军获奖;快板书《巧破敌围》、《柿子红了》、《战士的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作为“向国庆30周年献礼”作品……

  奇志感慨地说:“我到今天都庆幸自己有一段军旅生涯,在那里,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尤其是后来,我被称作‘书呆子’、‘文疯子’,除了演出、练功,我把时间全给了看书。我是从部队这所大学里毕业出来的。”

  “勤学”成了奇志除了演出之外的全部生活

  什么时候起,奇志开始不满足创作上“现炒现卖”的小家子气,到后来他四处找书、借书,从看禁书《十日谈》吓得要命,到看《金瓶梅》看得面红心跳,博览古今中外名著大家。也不知从哪弄来的国内外名著,一有空儿他就泡在书里,他在给妻子的信上说道:“我一生得意于书给我的营养!今生,不可能遍读所有的好书,但我要尽可能地穷及它们。”

  奇志爱书。“磕头求书”的故事在他的战友中广为流传。有个战友叫李兵,从安徽探亲回来,带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石刻本。他琢磨:奇志那小子就是爱书,送他这本书,不知他会有多高兴呢。回到部队,李兵又一想,别太便宜了他,跟他开个玩笑。他故意把书亮到奇志眼前,把奇志“馋”得双眼跟着书转。

  “哥们,借我看看吧,你知道的,我就好古典文学,偏爱个古诗古词,眼下正写诗呢,刚好用上。”

  “你给我磕十个响头,就送给你。”李兵一脸坏笑。

  奇志仅犹豫了几秒钟,就一脸严肃地看着李兵:“你说话当真?”

  “当真。”只听得“扑通”一声,奇志跪下了。接着“咚咚咚”捣蒜般地磕起头来,吓得李兵赶紧拽起奇志,嘴里连连说:“嘿,你他妈还真磕,你折我寿了,闹着玩的,你当真!”

  这下,奇志又急了:“哎,你可是个男人,这怎么能闹着玩呢?”李兵看着奇志急了,忙解释说:“我就是专门给你带了这本书,你不磕头也送给你。哎哟,我的天哪,没见过你这么个‘疯子’。”

  “嘿嘿……”奇志乐了,“你以为我给你磕头啊,姥姥!我是给写书的老祖宗磕头!谢啦,哥们!

  脱口秀

  总说奇志“后天”努力,原来他“先天”就足!奇志幽默风趣的老爷子、善良贤惠的母亲,那永远要冒尖的“尖子精神”……这可不是常人有的,难怪他就那么出奇。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爱书、好学,不想成个人物都难!直到今天,与人说起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几乎你看过的,就没有他没读过的。奇志是几分天生、几分后造的“相声坯子”,您掂量着看吧。

  真情大奉献

  作为一个文艺兵,奇志边防、哨所,城市、乡村,走了多少地方、演了多少场次,都记不清了。可有场演出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1977年,奇志随部队文工团来到四川的一个农村演出。没有场地,农民兄弟就把台子搭到一个较大的猪圈上。当时,一听说部队文工团要来演出,方圆几里,甚至是几十里地的乡亲都早早赶来,有的还提前几天借宿在亲戚朋友家。那天,演出还没开始,奇志就在舞台的侧面欣赏壮观的景象:台下早已是黑压压的上千人;远远的,还有田埂上、山坳里,打着火把、点着灯笼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长龙”。演出开始了,尽管台下有一群猪也兴奋地“哼哼”着,可奇志他们排除干扰,一段相声,一会儿让几千人开怀地笑,一会儿让人们静静地听。奇志的那个感动啊,彻底把自己化作了一份精彩。

  可演着演着,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戏台子经不住太多观众的拥挤,塌了一角。虽没伤人,可钱收不到了。其实,文工团就没打算收乡亲们的钱,但他们客气硬要表示点心意,就象征性地收二十元钱吧。演出结束,一担谷子挑到了奇志他们面前。原来,真诚的农民兄弟没付钱就挑一担谷来。这哪能收?当文工团员坐着手扶拖拉机要离去的时候,身后又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奇志他们得知,是乡亲们把那担谷子卖了二十元,买了鞭炮送他们。这是怎样的一份真情大爱!此时,还有一幅壮观的场面遥相呼应:上千人又从盘山道长龙似的回去,有提马灯的,有提灯笼的。奇志兴奋地敞开军衣,让山风吹着。远远地目送自己的观众满足地回去,感受艺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真的,他有了最大的享受!

  没事逗个乐

  如果说奇志是文艺兵,缺乏一个普通战士的艰苦磨练,那可就错了!

  那时候的部队文工团,都必须下基层去体验普通战士的生活。一年里有半年下连队,今天钻山沟抡大锤修路,明天打山洞睡帐篷建基地,上山扯草喂猪、放羊种地,他全干过。那是真苦啊!

  1972年,奇志到“先锋连”去体验生活。刚开始让他守炸药库,说他干不了体力活。这个炸药库在半山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连队又远,又得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天两天过去了,这根弦再紧也得松,天上的云,地上的风,哪有什么阶级敌人,奇志怀抱枪支坐在岗楼里睡着了,突然,他觉得有人碰了他,第一反应就是:敌人来了。这个还没从睡梦中完全醒来的“晕头”,端起枪对准目标就“杀、杀、杀”地动真格的。幸亏那人闪得快,连声高喊:“我是排长,你他妈往哪刺。”奇志打了个愣怔,这才完全醒过来。排长拿着这位文艺兵哭不得笑不得。这可是整个工程需要的炸药,一旦有个闪失,整个山能掀起来。

  从那以后,岗上又增加了一个兵。大伙争着抢着要去,说是站岗,其实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呢?能听这个“活宝”说上一段,他那嘴里的故事听一天都不带重样儿。你想呀,那时候当兵的生活多单调,跟他一块站岗全然没了严肃气氛。奇志说:“我那时候就是战士中的‘孩儿王’。唉,我这一辈子就只能干这个,别人有能力、有技术,至少还有力气,我有什么?不就这个‘说’吗?给大家带来快乐,也算我出了把子力气。”

  “这以后不久,我有了第一次说相声的经历。那是一段叫《线路畅通》的段子,一下就在部队和地方引起轰动。也难怪,在只有样板戏的年代,大家听一段相声就像得了超级享受。人们用饥渴的心痛饮这杯醉人的欢乐,在一阵阵笑声和掌声中,我仿佛看到生命的上空升起一轮红日,照耀着未来的前程。打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辈子专一从事‘笑’的艺术。”

  抡两百大锤

  1973年,奇志来到了某部好八连,进坑道打眼放炮。每天三班倒,有时候是白天进去黑夜出来,有时候是黑夜进去天亮出来,奇志这个文艺兵,“红旗”到底能扛多久?连续几天几夜的坑道作业,只剩下昏昏沉沉迷迷瞪瞪。实在太困了,自己就不知不觉地爬上一截运渣车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推出坑道外,在一个小山沟里连人带渣倒下去,倒渣人“哎呀”大喊一声,“车斗里还有个人哪!”这才惊醒了梦中的奇志。这个故事在部队里可算是热闹了一阵子。

  当手上磨成厚厚的老茧,当皮肤晒得不再脱皮的时候,奇志想:这种摔打和磨练有必要吗?你说一个文艺兵,好好磨练各项演艺技能,好好创作一些作品奉献给战士,不比什么都好?还非得出大力,流大汗,滚一身泥,磨一手老茧,受这么多苦,感情就接近了战士吗?

  部队一般大多都是农村兵,那次,奇志所在的连队,个顶个的全是吃得大苦、耐得大劳的农村兵。他这位要个儿没个儿、要力气没力气的文艺兵,多半让他们“另眼相看”。

  有一次,抡大锤打炮眼,奇志和一个农村兵赵俨东叫上了劲。赵俨东一抡就是一百锤,然后把锤交给奇志,说:“城里的小白脸,你能抡几下。”奇志来气了,本来对农村兵就有看法,说城市兵干不了活“招打”。一锤下去,打偏了,周围一片笑声,奇志脸一下涨得通红。赵俨东给奇志扶好锤,说:“你可别打着我的脑袋呀”。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奇志铆足了劲,一口气还真抡了一百锤,大伙看得目瞪口呆。赵俨东把钢钎放下,接过油锤,叫了板,“还能再抡一百下吗?”只见他脱了衣服,光着膀子,一块块的肌肉闪着油光,周围又是一片叫好声。奇志也把衣服脱了,露出了一身白精肉,接下来是一片嘘声。赵俨东气不喘身不晃,稳稳当当的一百锤打下来了;奇志像斗红眼的公牛,每抡一锤,大家为他数着:“一、二、三……六十……八十、八十一、八十二……” 一片掌声。奇志抡锤的速度越来越慢,身上的汗水把裤子都湿透了。他晃晃悠悠地继续打下去.周围的人都劝奇志别打了,够了,英雄,英雄!奇志像没听见一样,脸色苍白,目光呆滞,惟有手中的锤一下一下地抡。当大家数到一百下的时候,大家一片欢呼,但是奇志使出了全身力气,又打出了一锤。101!

  大家一片欢呼,有人喊到:“再打一百下!再打一百下!”赵俨东站起来:“不,我服了。我认输,多一锤我都打不了。”奇志这时是被人扶着回连队的。

  事后,赵俨东跟别人讲:“你们他妈的想把人家害死呀,奇志这人你不能激他,你要把他逼急了,他能把命豁出去。这小子是好样的,是条汉子。”这话传到了奇志耳朵里,他明白了:自己哪里是赢了,是人家俨东给了面子。多朴实而又善良的人啊!这胸怀跟咱城市兵的小肚鸡肠比起来,显得多么宽厚。

  文艺兵大多自以为是、盲目清高、卖弄、做秀,和农村兵比起来是何等的浅薄!奇志跟战士的心贴近了,情靠拢了。从那以后至如今,奇志再没觉得自己是个了不得的人。

  批判后入党

  1975年,奇志创作了一个叫《顶风战士》的山东快书:……呼啦呼啦的大红旗,突突突的风钻机,咣里咣当、咣里咣当的出渣车,噗气哗啦、噗气哗啦的捣固器……工地的响声连一片。嘿,就跟那交响音乐差不离。连长说:加快速度夺锦旗,我们首先要把生产搞上去。不能光说一堆空道理。我提议打深眼放大炮,要是进度超过两米七,我向上级做汇报,立功受奖没问题。……

  这不是挺好的东西?奇志把它寄到《解放军文艺》,发表了。不发也算了,不久,来一个批示,要查作者的背景,更查写作用意。因为当时正在批判邓小平搞复辟,大搞生产,恢复经济。团里才知道捅了大篓子。原来,作品里塑造了工程兵在艰苦施工作业时的劳动竞赛,下指标、夺红旗,却不想与当时上面的“批邓思潮”相违背。还无限上纲,深究“顶什么风、夺什么旗”的问题,奇志就冤里冤枉做了挨批的靶子。

  “批判会”必须得批,上面有指示,但团里的领导和战士们都非常明白,奇志能有什么背景?批判会从开始就是敷衍走过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奇志创作的都是连队的真实生活,战士们喜欢。上面要应付,下面就对付。批判也就成了叙谈,该干什么干什么,啥也不耽误。

  最终讨论奇志入党,都觉得这阵子把奇志折腾得不轻,党员同志个个举手,全票通过。1974年4月24日这天,奇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一个部队文工团的专业相声演员直接转弯到“跑场子”,接受市场的考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歌厅里“打滚”,再面向全省、走向全国。

  好一片丰收地

  《啊,马王堆》湖南相声这次获奖是中国南方相声首次过长江,获1984年全国相声比赛创作演出三等奖。

  《昨天与今天》 在1993年中国相声节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金玫瑰”节目创作、表演三等奖。

  《抢财神》 获1995年牡丹奖、国家单项比赛一等奖。

  《喜丧》 作为湖南相声登上全国舞台的标志,1998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首届相声大赛表演一等奖。

  《白吃》 又是湖南相声首次杀进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节文艺晚会,并获春节晚会优秀节目评选二等奖。

  《治感冒》 在2001年全国首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上荣获创作二等奖;

  《心累》 在2003年荣获第二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优秀作品奖。《挑战主持人》在本届颁奖大会上成为现场最火爆的展演节目。……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