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最后一出大剧场话剧《李白》即将在首都剧场上演。比起今年的另几部戏:《万家灯火》《北街南院》和《赵氏孤儿》,《李白》的演员阵容明显“弱”了下来,观众熟悉的演员只有扮演李白的濮存昕了,其他演员基本上都是刚进人艺的新演员。北京人艺在12年后重排《李白》真是有一定风险。日前记者与苏民、濮存昕父子在《李白》排练厅一起畅谈了他们对该剧的看法。 苏民:对儿子的表演十分满意 苏民不仅是北京人艺的元老级演员,还把儿子濮存昕也培养成了中国最一线的演员。作为《李白》的导演,苏民很容易让人怀念起昔日的人艺。 记者:这次重排对原剧本有没有什么改动? 苏民:我们对原剧本没有太大的改动。编剧郭启宏是很有才华的,他的台词每句话都有依据,而且前后呼应得非常好。这个剧本,非常独特地解剖了李白这个人。这个剧本的核心就是表现李白在官场上“进不能,退不甘”的尴尬境地,所以在该剧中李白夫人才说只有他的诗篇挥洒出他不安的灵魂。 记者:今天的观众还会喜欢李白这个角色吗? 苏民:这个剧本只有见到观众,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价值所在,我不会刻意地在剧中解释什么给观众,我们这个戏要从观众的感受去提高它。你们今天在排演场看联排的时候,濮存昕在“拜别长江”的时候流泪了,这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观众在的缘故,平常他的情绪不是这样。 记者:您这次对濮存昕的表演满意吗? 苏民:我对他早就满意了,12年前我对他的表演就很满意。李白是他一生重要的里程碑。这里既有他个人的努力,也有机会对他的垂青。他是很幸运的,很多好演员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个合适的角色。 记者:那您觉得他和12年前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苏民:实在不好说。12年前我得给他解释这个戏,但现在已经不用解释了。他现在的表演已经看不出痕迹了。人生阅历对他的影响特别重要。 记者:您在表演方面给过他什么指导吗? 苏民:一个演员,要把心送给观众,换回观众对审美的理解。我经常对濮存昕说,表演技巧、生活阅历积累和思想文化,这三个环子是套着的,谁也离不开谁。生活阅历和思想文化修养不托着你的表演技巧,你就只是一个表演匠人。只有等三个环子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 记者:你喜欢他演话剧还是演电影和电视剧? 苏民:这么说吧,话剧是培养演员的,影视是使用演员的。濮存昕在舞台上可以天天和观众见面。观众就是他的老师,能够每天都给他做指导。 在采访的最后,苏民用四个字来形容濮存昕:皓月当空。 濮存昕:演李白、哈姆雷特是我的梦想 12年前,话剧《李白》成为濮存昕表演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的表演由此上了一个台阶。12年后,濮存昕再度出演李白。在排练场,记者从他激情洋溢的演出中感到,他对这个角色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期待着,《李白》的演出能够让观众再度看到一个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濮存昕。 记者:听说你一直盼望着演李白这个角色? 濮存昕:12年前,我们曾经为李白所陶醉,所吸引。这个戏真的是很精彩,它的戏剧文学激励着我们,当年成功地上演了60多场。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演李白,一个是演哈姆雷特。再不演哈姆雷特我就老了,没有年轻王子的气质了,但我估计这个梦想很难实现了。这次再演李白,算还了我的一个心愿。 记者:你自己感觉这次演出和12年前有什么不同吗? 濮存昕:这次演出比12年前更从容了。年轻的时候我很气盛,有一点感觉就觉得满意了,但现在年老了,觉得演戏总是有空间去改进的。 记者:你觉得你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吗? 濮存昕:有人说这个角色适合我演,还有人说李保田也适合演。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李白,今天在舞台上以濮存昕的形象塑造他,就要让观众感到李白是有可感性的,是自然的。 记者:你自己是怎么看待李白这个角色的? 濮存昕:我说句极端的话,李白比历史上的其他文人,比如屈原、陆游等更有色彩。他的命运是那么大开大合,他人生的悲欢是那么明朗,他的诗歌是那么浪漫,以至于人们都认为他是像神仙一样,捞月而死的。 记者:今年你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非常丰富多彩。 濮存昕:我觉得演员就是一汪水,放在壶里和碗里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应该去适合各种不同的角色。 记者:现在话剧往往都是看导演而不是看演员。不知道《李白》会不会这样。 濮存昕:这个戏不是,这个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我父亲对文学把握是非常成熟的,他的舞台表现手段非常传统,他的审美是来源于焦菊隐的,和林兆华的戏非常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