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女孩
■本版撰文 新快报记者 李燕珊
童年:歌之女
梅艳芳从小身体不好,妈妈以为她养不活,就把她过继给观世音菩萨。阿梅幼年丧父,虽是家中幺女,但是她没有被宠坏的特权,1967年4岁半便登台献唱,跟随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在街头、歌剧院、公园中表演。上世纪70年代,她与姐姐梅爱芳以姊妹合唱团的名义献艺,首本名曲便是《卖花姑娘》,赢得众多掌声。
“我不觉得我有过童年,因为我的心态在登台表演后,仿佛一下子由女孩变成了少女。”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抛头露面的是戏子,加上除了在妈妈经营的酒吧内演唱、当主持外,她还要兼做服务员,她在读初二的时候便离开了学校,披着歌衫在歌厅、夜总会、酒廊游游转转了好几年。当时,梅妈妈经营的酒吧乃是他们一家生活的支柱,而一把无情的大火将酒廊烧毁,梅艳芳又不得不使四处演唱,为家里偿还债务,几年后,她弟弟又离家出走,只留下一笔未还的巨款。不得已,梅艳芳担起全家的重担,将近4年才还完债务。
年纪小的时候,梅艳芳对这种表演生涯没有感到不妥,但渐渐长大后,压力便随之而来。她曾在电台访问中感慨地说:“以前唱歌的人不受尊重,被称为‘歌女’,家长们都阻止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同学玩耍,我却永远孤单一人。”梅艳芳从小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又要承担家庭重任,故思想较同年龄的小朋友成熟、懂事。“那时我虽然是新人,但在圈内红得蛮快的,人一红就会引起媒体各种不利于我的报导,我那时还年轻,对伤害我的报道老是想不开,我会想:‘我没有做错什么事,为什么你们要说我做了?我到底那里对不起你们?哪里招惹你们?’”
少年:坏女孩
从一个地位低下的歌女,成为魅力四射的亚洲级巨星,期间的甘苦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十六岁时,一天晚上梅艳芳和妈妈大吵一架,“那时我身上只穿睡衣,什么也没有带,很性格地冲出家门,生平第一次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公园独自逛了很久,心里有点怕,而且很矛盾,心想:“回家吧……不行,吞不下这口气,现在回家就争不到自由了,要坚持到底。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危险,一个女孩大半夜只穿睡衣,幸好那时香港治安还算好,如果是现在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艺人表面风光不代表内心快乐,当时我要负担家计,还要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压力很大,一不开心就选择和一班朋友出去疯,狂舞一个晚上,把闷气全发泄出来或用喝酒麻醉自己。好奇怪,喝酒后我可以把现实全部丢掉,要哭要笑都任由自己。这样的发泄平均一周三次,妈妈反对归反对,我还是我行我素。”
“我用喝酒跳舞来发泄,其实内心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太过分,那时有一些朋友进一步诱惑我,例如喝完酒再去玩,但我一定坚持回家,如果喝了,把家门关上才开始醉倒,不省人事,酒醉醒来往往很难过,但一定要这样发泄,否则我精神会崩溃。”
“有多少个晚上我精神压力太大,痛苦难眠,忍不住哭湿了枕头,但有时又想,自己多么辛苦才红起来,怎么能这么容易被击倒,年纪轻比较脆弱,一个人的时候眼泪又不争气地流出来。现在想来那时真的很傻,我甚至试过自杀,但那不是真的自杀,那时新闻不断报道我自杀,我澄清也没有用。 说起在圈中的风风雨雨,她曾经说:“曾经,很多人问我‘你是想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还是做个耀眼的明星?’我会选择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记得我刚刚踏入歌坛的时候,很多人不接受我,有一年圣诞节,有个男人在街上当众嘲笑我,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粗言秽语,当时娱乐圈并不喜欢我,要是我当时再来一场街头骂战,定会给人很坏的印象,而且也不用在这个圈子立足了,无端受人羞辱,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我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但是我还是忍下来了。我明白,这是做艺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出道以来,恋爱、吸毒、文身、隆胸、暴力等丑化她的新闻如同阴影般笼罩在她的头上,令梅艳芳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陈百强的死对她触动很大,所以1991年以为无所留恋的梅艳芳宣布离开舞台,希望寻回自由自在的生活。
成年:交出我的心
梅艳芳生性豪爽,广交朋友,为朋友赴汤蹈火再所不惜,而且义无返顾不需要任何回报。
对于友情,梅艳芳一向看得很重,她也曾经说“很多人以为我在这个圈子赚到了不少子儿,其实我最大的收获是友情!在我失意时,很多好朋友真正地关心我,支持我,让我觉得人生中,有这么多朋友帮助你,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所以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尽力帮忙。”
张国荣与阿梅的感情就如哥哥与妹妹一样,大家都是差不多时间走红,又同属一间唱片公司,经常有合作机会例如拍戏、登台等。阿梅曾说过与“哥哥”有好多好多往事都令她好回味。例如:他们试过一齐出外登台,阿梅不舒服就由“哥哥”唱她的部分,相反地“哥哥”感到不适时,阿梅同样地会帮他唱,二人是舞台上的“最佳拍档”。
阿梅曾忆述以下一段往事:“我记得往外地登台,坐长途车时大家都很疲倦,哥哥依着我肩睡着了,我动也不敢动,怕会把他弄醒。又记得从前很怕黑,出外登台时我一定要和他住的酒店房间相连,有事可以立即叫到他。”哥哥曾于访问中这样说:“她很坦诚,敢作敢为。阿梅是钟意好多朋友围住她,她对朋友真的很好。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保险箱,里面有一班朋友是最珍贵,我会放她在我保险箱里面其中的一个。阿梅很爱护家里的人,我都希望她家里人知道!她虽然大情大性,但是我觉得她对感情是很大量的。”
至于阿梅自己,很小就开始入行,慢慢一步步爬到今天的地位,“自大的事我不敢做,我怕有一天万一掉下来,自己会承受不了,我希望学习人生不同的东西,我不希望和平常人不一样,下了舞台后,我还是要做一个普通的人,可以去路边小吃摊吃东西,我不会在意一般人的眼光。”
梅艳芳以前挥金如土,但是近年来却积极热心公益事业,不但担任组织者的角色还慷慨解囊,梅艳芳去年已发病,由良性瘤转化成癌症。但她仍继续工作,继续关心社会,在SARS肆虐香港的时候,她仍然团结演艺界牵头举办《1:99音乐会》,为受SARS影响的家庭筹集善款。对此她说:“当我做善事的时候,便会觉得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至少对于那些有困难的人来说,我是个有用的人!”
中年:情归何处
虽然梅艳芳的事业奇迹般的长盛不衰,但仍然难以弥补她的感情沧桑挫折的遗憾。
梅艳芳的恋情一直不绝于耳:米高、成龙、苗乔伟、邹世龙、林国斌、赵文卓、近滕真彦、西城秀树、邹世龙、刘德华、黎明、陈子聪、尔东升、谢霆锋。每次均是不同的主角,不同发展,而且段段精彩,引人注目,但是每一次都是有花无果,令人感慨。而阿梅的好几位前度男友也都分别跟阿梅说:“做梅艳芳的男朋友,压力很大。”
对于阿梅暗恋刘德华,这已是圈中公开的秘密,也曾有热心的fans希望能把暗恋变成明恋,但这只能作为一种美丽的玩笑,刘德华最终也只能以“好朋友”定位。但华仔是阿梅心目中的好丈夫,她曾开玩笑说到老了只能委屈刘德华来迎娶自己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笑谈、理智的阿梅又说:“我和华仔是十多年的朋友,彼此太了解了,可以说是知道对方秘密最多的朋友,不可能做夫妻,因为爱情是盲目的,我们这么了解不合适的。”
对于自己恨嫁的心情可能是梅艳芳生前最后一个未完的愿望吧,对于传媒关注她的恋情,给她增添了许多压力。“我只是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连私生活都要承受外界那么多舆论压力呢?是否是因为我是艺人,就可以讲我是个多情善变的女人?事实上我始终是个爱情的失败者。” “我不敢结婚,因为我得了一种恐婚症,我担心一旦结了婚,离婚就是必然的结果,我不希望我自己的人生当中,有这个遗憾发生。不过,我相信未来成为我老公的人,必定是给我最多安全感的人,物质方面并没有对未来的老公设定要什么条件,无论富或贫,但唯一在乎的是:他要给我信心。”梅艳芳一再表示:她甘愿用今时今日的一切,去换取一个普通女人最基本的渴望———爱情。
有一个人阿梅从小到现在一直都很欣赏,“她就是山口百惠,她这个人很有性格,做事做得好,唱歌唱得好,做人也很成功,非常难得,她没有因娱乐圈影响改变她的个性,现在日本很多人希望她复出,但她就是不答应,她说她不希望再进娱乐圈,让她的丈夫和家庭受影响,很有性格。”
在圈内这么多年,当然曾经希望有一天能像山口百惠一样,拥有幸福的归宿,但感情的事我现在也看开了,一切要随缘,强求不得,男友在一起如果互相有一丝勉强,那么感情就不会长久。正如梅艳芳《什么都有的女人》中唱到“星星月亮什么都有,为什么这女人缺少最美一样?”让听者与唱者一样不胜唏嘘:是造物弄人,还是命运的安排呢?有名有利,偏偏未知情归何处。
轨迹
1967年,梅艳芳自幼已跟舞台结下不解缘,天生一副磁性歌喉,四岁半就粉墨登场,与姐姐梅爱芳在荔园登台卖艺展开其歌唱生涯。
1982年,当了12年小歌星后,梅艳芳参加华星“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凭一首《风的季节》夺得冠军,改写了一生命运。
1982年,阿梅赢取新秀冠军后,第一首歌曲《心债》一鸣惊人,其后的经典金曲《赤的疑惑》、《似水流年》、《缘份》、《蔓珠莎华》、《坏女孩》、《胭脂扣》、《似是故人来》脍炙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写下其歌唱事业最灿烂一页。
1985年,梅艳芳在歌路上求新求变,《坏女孩》令她立即成为超级偶像,她也从这年起连续4年获得“最受欢迎女歌手”,更被传媒誉为“百变梅艳芳”。
1986年,《烈焰红唇》中,梅艳芳首次以波涛“胸”涌的性感形象会歌迷,因此发生走光疑云事件。
1988年,以电影《胭脂扣》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90年,宣布不再领取任何歌唱奖项,开始布署淡出乐坛。
1991年,阿梅毅然举行告别舞台演唱会,宣布除了慈善演出外,不再举行个人演唱会,令歌迷难舍难离。
1992年某天,梅艳芳在一家夜店消遣,有社会背景人士突然借酒意,要介绍阿梅给江湖人认识,被她当场拒绝,大家在言语间起冲突,混乱中她被人打了一耳光,此事件在娱乐圈轰动一时。此事到梅艳芳死都是一个谜。
1993年,复出演艺圈,并举行《梅艳芳感激歌迷演唱会》,自此阿梅专注电影事业。在复出的演唱会中,亦继续以性感形象表演,不过明显身材已发福不少,不再是从前的瘦骨仙,但复出后佳作寥寥。
1998年,凭《半生缘》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2002年10月,《东周刊》裸照事件后,梅艳芳作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主席,在群星发言时表示,以女性角度来说,有关照片严重践踏了所有女性的尊严,希望全港妇女团体强烈谴责《东周刊》。
2003年4月1日,香港明星张国荣跳楼身亡,香港当时也发生严重的SARS疫情,梅艳芳强忍好友辞世的悲痛,选择积极面对,高声呼吁全港一起打赢SARS之战。SARS疫情稍有好转后,她又积极参加多项公益活动,为香港市民打气加油,其实那时的梅艳芳已经身染重病。
2003年9月,梅艳芳举行记者会,证实自己罹患子宫颈癌。当时她好强表示,有信心战胜病魔,但希望媒体不要再24小时跟踪她,让她能安心接受治疗。
2003年11月,在宣布罹癌后,梅艳芳努力维持最佳状态面对大家。举办八场《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展现旺盛的生命意志。此外,虽然她辞演电影《十面埋伏》,但仍依约前往日本拍广告,留下最后的美丽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