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演出的爱尔兰踢踏舞秀《大河之舞》,是“非典”以后北京市场运作最为成功的项目,以当时销售的情形,真可谓是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演出业内则以“十月革命”比拟《大河之舞》的成功。实际分析《大河》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两点:一个是并入北京的戏剧季演出,获得了主流媒体渠道的大力支持;第二,则是“非典”之后的北京市场中,除了“滥而又滥”的流行项目,没有一个可以在艺术质量和娱乐体验的综合方面能够与《大河之舞》比肩。总观《大河之舞》,除了他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外,激情洋溢的踢踏舞节奏加上爱尔兰踢踏舞中所强调的“阵势浩大”的大群舞,确实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和视觉震撼。 无独有偶,在北京观众对《大河之舞》仍然意犹未尽的时候,另一台在海外与《大河》“争风已久”的超级舞蹈秀——“铁的节拍”,已经悄然进入北京人的视线,跟《大河》截然不同的是,前者进入北京是打着“美国百老汇精品”的旗号堂而皇之的走进北京,而后者的超级舞蹈秀,则是“略带试探”般的“悄悄进村”。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背负了一个更加巨大的文化与生活背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娱乐样板”,正是拉斯维加斯式的“以豪赌巨富”为模式的博彩娱乐,使得同样是用“金钱和美女”推砌起来的超级舞蹈秀,在第一步踏入中国的时候,才显得那么的忸忸怩怩。 熟悉美国娱乐圈子的人都知道,在纽约的百老汇和内华达的拉斯维加斯的“双峰现象”,就是都作为美国式的娱乐文化的中心,百老汇和拉斯维加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但两者又在相互竞争、交相辉映。一般的,专业人士还是把百老汇作为一个“相对艺术化”的代名词,那里常年的音乐剧演出以及大量的歌舞秀节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的目光。但拉斯维加斯则不同,拉斯维加斯是“只对财富开放的城市”,那里的娱乐业的发展,不是靠单一的旅游业的支持,而是靠大把的金钱堆砌出来的。 美国的娱乐业内人士都有一种认同:明星一定要在百老汇才能成名,而却一定在拉斯维加斯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换句话说,百老汇就是拉斯维加斯的人才基地,只有世界娱乐圈子中的顶级大腕才能够在拉斯维加斯争得一席之地。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拉斯维加斯是演艺巨星最集中的地方了。 再回到《大河之舞》和《铁的节拍》,美国本土用“娱乐双子星”来形容这两者的地位,一个代表了百老汇的娱乐类型,另一个则是彻头彻尾的拉斯维加斯方式,比较两者到底有哪些不同,就可以充分看清楚在“穷富两极”间娱乐方式的走向了。 洋铁皮地板对木地板,后现代文化对农耕文化 《大河之舞》来北京的时候,作为重点的炒作内容,他们在人民大会堂舞台上使用的地板是专门为踢踏舞的表演所专门从美国带来中国的,据说对制作地板的木头有很高的要求,这样钉满了“铁掌”的舞蹈鞋敲击在上面才会在振聋发聩的声音中体现出爱尔兰式的节奏。不过,就底板的选用一事,可以很深刻地感觉到爱尔兰踢踏在文化渊源方面,植根于朴素的“高地民风”,通过对“河流”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起对遥远的“部族式”的农耕文化的深情追忆。 与《大河》不同,《铁的节拍》顾名思义,整个制作全都围绕着“铁”的主题进行,从物质形态的硬体设备到精神形态的人的舞动,都不折不扣的反映着,以“铁器”为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作执著的坚韧的理性精神。记得爱国英雄林则徐曾经面对西方人使用的刀叉餐具作过一番评价:连吃饭都在使用铁器的民族,是不可以轻视的。当然,在我们今天的艺术范畴内,铁的含义要单纯得多,试想,在一个完全用“钢铁”搭建起来的舞台上,用肢体疯狂地敲出热烈的节奏,那么随着那些“颤抖的钢铁”一起飞扬的心灵,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满足呢? 一个腕对所有大腕 谁都知道《大河之舞》中一男一女的两个“舞王”,资料显示,其人原非专业舞蹈选手,而是因为对踢踏乃至由此而生的对舞蹈的热爱,让他们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于是,在演出的现场中,只要量为“舞王”一出场,就会引来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但反过来看,真正可以反映爱尔兰踢踏舞精髓的“大群舞”场面,如果没有“舞王”的身影,那场面就大打折扣了。 与之不同的是,《铁的节拍》中搜有的演员都是“舞王”。完全因为内容构成的原因,还有拉斯维加斯式的娱乐传统,在超级舞蹈秀中,集合在一起的没有“配角”。拉斯维加斯的娱乐方式,就是在一片声色犬马、光怪陆离之中,捕捉瞬间的火花。所以,每一个瞬间都需要精彩,每一眼都是亮点。于是,制作人不惜花重金,网罗各路超级明星,组成“梦之队”般的阵容,在拉斯维加斯的机器上有着无数的螺丝钉,但每颗螺丝钉都会发出熠熠的光芒。在“铁的节拍”中有爱尔兰踢踏舞后尤丽雅·克里亚齐娜、有《踢踏狗》主演乔舒亚·埃伦、有《破铜烂铁》中的首席名角罗德尼·芒宁斯、有阿根廷探戈舞王马克思·阿迪略、有“新墨西哥小姐”里贝奇·埃伦还有“2000年度的世界舞蹈小姐”玛西亚·莫雷诺。这样的豪华阵容,也只能在《铁的节拍》这样的超豪华团队中并驾齐驱。 一种风格对舞蹈万花筒 目前,踢踏舞风靡全球,原因是他轻松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肢体语言,能够在稍纵即逝间带给人们身心最大的愉悦,而且,放弃了情节、放弃了文化背景的依托,只用受阻与地板之间的交流,就足以构成可以跨越时空的“世界性语言”。从风格上划分,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着三种基本的踢踏舞风格,一个就是通过观看《大河之舞》的演出,让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爱尔兰踢踏,而另外两种则分别是以澳大利亚的《踢踏狗》舞团英国的《STOMP破铜烂铁》为代表两种风格。爱尔兰踢踏强调整体的布局和大群舞的集体发挥,强调这声势上对观众造成的心理震撼。而《踢踏狗》则是以6个血气方刚的“帅哥”用奔放的“生活舞蹈”带给人们平常生活中的娱乐享受。再有《破铜烂铁》,则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人们对声音的想象,用极大处的节奏更深层次的提高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写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与《大河之舞》相比,《铁的节拍》是第一次将世界踢踏舞的三种流派全面地集合在一起,用一个共同的舞蹈空间,即通过与“钢铁”之间的对话,来完成了一次对踢踏舞的“种族融合”。当然,这种融合是建立在充分地保持了每一种风格原汁原味的基础之上,加以绚烂的视觉形式和音乐的设计,重新组合出的关于踢踏舞的全新创意。 于是,顺着《大河之舞》的“十月革命说”下来,当《铁的节拍》真的“摸进”北京之后,2004年1月13-16日的北展剧场,将会上演一出踢踏舞的“一月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