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冲 台湾电影似乎随着侯孝贤和杨德昌的老去也随之而不振,但新辈青年亦在挣扎求索。台湾金马原本是华语电影的最大奖项之一,但名气越大似乎也越难做事,对各项奖项的考量也费起思量来了。一方面面对台湾本土电影的出路和困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整个华语电影的制作状况。40年对于一个人来讲,也许正当壮年,对于未来的电影而言,要下论断则要困难的多:40届也许是电影艺术的幼年,也许是一个电影展的黄昏。这两者之间的的选择让本届金马展显得沉重和老气,魄力不足。各项奖项面面俱到,考虑周全,为每一份期待进行平衡,虽不能做到皆大欢喜,却也波澜不惊。这也许是影展平衡考量的结果,也许是真的艺术水准评判,但都没有让人感到青春的勇气。也许40届对于金马奖来说真的有些老了。 观察历届台湾金马奖,会发觉这个影展一如台湾的文化,坚守中庸之道。一般而言,如果在国际重要的电影节获奖,多少都能在这里得到一些收获。同时也重视商业电影的艺术性,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早期更加倾向台湾本土电影,近些年则有意淡化这种意识,把视线更多的观向整个华语电影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评判标准的迷茫和模糊。由一个影展足可看出诸多问题,其中说明影展评论人士对华语电影的发展还没有足够到一种深刻和准确的把握。 最佳的最佳何解? 若论入选和获奖的影片和人员,可以看出本届影展对观众的在意程度。影展似乎无心来明确自己的一种评判标准,而是稳妥的把观众的喜好推到了重要的位置。《无间道》获得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和影展的最佳影片,不是简单的一种巧合,而是评委们的一种意识作为。我不是怀疑《无间道》的能力,而是对观众如何影响影展感到好奇。这可以从电影的背景来考虑。为今之际,如何吸引观众不仅是电影制作者们费尽苦心经营的难题,也是影展的重要考虑。台湾金马奖为了观众,不能不做此行为,也可看出这个影展对观众的重视。有一点似乎很肯定,那就是金马影展不是为某一种电影势力举办的,而是为观众举办的。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认真借鉴的。40届金马奖不仅仅是举行评奖活动,还举办了各种影迷交流会,设计了各种方便的票务方法等。从这些活动和方法里,可以看到本届金马奖的目标不仅仅是继续维持金马奖在话语电影界的影响力,还试图提高台湾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从这些考虑出发,也就不难理解本届金马奖为何把奖项颁出去了。 是弥补还是奖励? 梁朝伟当年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坐在颁奖台下,等待《花样年华》的最佳男主角,最后却失望而归。而凭着《花样年华》在戛纳失意而归的张曼玉则获得最佳女演员奖。金马奖大概真的认为张曼玉比梁朝伟在《花样年华》里表演的更为出色。但似乎也不妨认为这又是一种平衡和弥补。金马奖似乎不想让人过于高兴,也不想让人过于伤心。本届影展又似乎为了过去的一种疏忽,为在《无间道》的梁朝伟颁发了最佳男演员奖。梁朝伟足可弥补过去的遗憾了。蔡明亮也和金马影展闹过一些矛盾,如今影展特意把他的影片《不散》列为影展开幕影片,并为《不散》颁发年度台湾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辑。而演员出身的李康生首次执导的影片《不见》也获得最佳摄影大奖,从那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同时也算是给足了李康生的背导老师蔡明亮很足的面子。而蔡明亮凭着一些低成本的艺术电影,在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似乎已成为最近两年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这位马来西亚出生的华人,在台湾学习和工作,已俨然成为台湾电影的新一代代表。这次金马影展和蔡明亮的亲密配合,足以让台湾观众感到一种亲切。 香港电影风头劲足 无论从整个话语电影来看,还是本届影展入围影片,香港电影依然保持着在话语电影世界的重要位置。虽然近年香港电影不太景气,但还是每年都能产生一些不错的影片,不管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从青年后备力量的崛起,到老辈导演的创作力,香港电影让内地和台湾相形见绌。本届影展的最佳导演是刘伟强和麦兆辉,两个人联合执导的《无间道》成为这一年来华语电影界议论不休的影片。而香港新锐导演杜琪峰的影片《PTU》也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从杜琪峰导演的风格各异的影片来看,他的潜力还有很多,有望成为未来香港最重要的导演。而老导演王晶老骥伏枥,其《黑白森林》虽没有多少新意,也勉强获得最佳音乐奖,算是一个鼓励吧。风格诡异的《千机变》获得最佳动作设计无可争议。香港影片《向左走,向右走》也有小的收获。香港电影几乎把所有重要的电影奖项一并拿走。这也可看出台湾电影的无奈和日渐走向开放的视野。 黄秋生的最佳男配角大概是最无可争议的人选,似乎比梁朝伟或者刘德华谁获得最佳影帝更为重要和醒目。因为他在《无间道1》里的表演几乎是出神入化,不知道这部影片是不是他人生的表演高峰。吴君如拿到最佳女演员奖则表现出金马奖一贯的作风,对于一些妓女,特别是从少女到老年的这类角色,金马影展总认为难度很高,如果没有大的表演漏洞,金马影展是不会吝啬把该奖颁发给演员的。吴君如的表演是足可以拿到该奖,而且当之无愧。但我要说的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金马影展的保守和缺乏魄力。影展对电影的理解还停留在旧的表演体系里。 青春缅怀,勇气不在 金马影展用40届来表明电影要向观众靠拢,其讨好的神情一方面让人尊敬,一方面又让人有些厌烦。让人尊敬是因为我们周围的影展太缺乏这种职业精神。厌烦是因为金马影展年纪尚轻,却已露出疲惫的神态。台湾电影缺乏观众不是因为台湾没有电影,也不是因为政府不鼓励,更不是因为一些低成本电影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一条自己该走的道路。台湾去国外学习电影的人大有人在,本土更多的青年努力寻求电影发展,但却没有一条道路可走,只能凭着政府鼓励电影的辅导金才能勉强拍摄几部电影,而且还没有多大作为。这不能不让人思考。究竟是商业不够,还是迷失了电影方向?40届金马影展也在寻求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所能做的只是架构起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桥梁。除此之外,影展还有没有其他的作为?如同台湾电影一样,40届金马影展似乎也迷失了一种方向。 纪念张国荣专题影展 张国荣今年4月猝然离开,让诸多影迷和歌迷颇为感伤。为了纪念张国荣,金马奖特别在“金马四十专题影展”中规划了“记忆张国荣”回顾专题,将放映张国荣粤语原音演出的8部代表作。张国荣在华语影坛塑造了无数精彩人物,表演得到众多影迷的认可,主演的一些影片也曾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如《霸王别姬》、《春光乍泄》等。 特别关注的几部入围影片 《无间道》讲述得是两名各自潜伏于黑社会和警察中间的卧底的故事,与以往大多数卧底影片不同,这两个人都沉沦在各自的身份之中无法自拔,其间内心人性的挣扎与不能自己的痛苦情形,让他们处于“无间地狱”般的折磨。影片节奏快捷,以极其节省的叙述把善恶的抗争描写的颇为顺畅。虽然因《无间道2》被列为限制级在台湾放映,曾有出品公司威胁《无间道》可能退出金马奖的传闻,12项入围,最佳影片、影帝、音响、男配角等金马奖项还是成绩斐然。 《盲井》是旅德导演李杨自己投资拍摄的一部影片,曾在柏林获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影片讲述的是两个矿工经常找来一些假亲戚来到矿上,然后又杀死他们勒索矿主,当他们寻找了一个少年后,这两个矿工相互残杀而死,那名少年逃出矿井的故事。影片从人性和人道的角度讲述了被社会忽视的一个巨大群体:矿工。导演一再强调每年中国有多少人死于矿井,表现了他人道关怀和人性的主题。该片与《PTU》同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不见》是李康生第一部导演的作品。李康生曾和蔡明亮长期合作,在他的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如《爱情万岁》、《洞》、《你那边几点》等。在和蔡明亮的长期合作中,他自己也开始写一些剧本。原本想拍摄两个短片,组成《不见不散》的,后来剪辑成两个独立的长片。《不见》曾在韩国釜山电影节获奖,这次又和蔡明亮的《不散》双双获得金马奖,算是对台湾电影挽回一些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