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振奋去看那英演唱会的:毕竟她是为数不多够资格开个唱的一个;我还带了“定论”去:把首站选在上海该有她的原因吧,田震大气、霸气,投北京人的胃口;那英细腻、女人味十足,正合上海的精致。果然,从头到尾全是温温的慢歌,观众的掌声叫好却能一路细水长流下来,每逢曲终就到处是心满意足又克制的小资式掌声……
所以那英成功了。这种成功固然值得赞赏,可是在我心中留下更多的是问号。
比如,唱《雾里看花》,那英忘词了。还有一次,她还想不起下一首歌该唱什么。再“苛求”一点,舞台设计显得过于简单而陈旧,有点像20世纪80年代初的春节晚会演播厅,不是说现在就一定要现代化的大制作,只是一旦偏离了人们的期望值,失望就很难弥补,至于红碪能否“容忍”这种水准我就没敢往下深想。整个曲目编排缺乏连贯,一首接一首,中间不善言辞的那英串联加报幕,实在是不合演唱会的“规矩”。起伏对比完全没有,取而代之就是完整性的缺失。每每换衣服的过场都成了一种“煎熬”,乐手们炫技的表演在本该由表演嘉宾填充的地方出现,竟无奈地成了冗长和不合时宜……
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这些不如意一定不是终于等到这一天的那英想要的。那英真诚地在台上对观众说:“和乐队在一起磨合只有四天,难免有差错,希望大家谅解。”当然能谅解,其实小细节普通观众很难察觉,但仍然有“为什么”要问:为什么只有四天?积攒了那么多年的作品、人气、实力,为什么到头来就用四天匆匆“对付”而过,这么珍贵的“财富”难道不值得花费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梳理到完美吗?
就这样,那英的首次内地个人演唱会给我留下了“操之过急”的整体印象。尽管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有太多难言之隐,尽管形势已经从等待时机变成了时不我待,尽管有理由期待那英可以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到位,还是忍不住的惋惜。田震个唱能够热热闹闹地开回北京来,固然那之前有其他城市的迂回练兵,但应当说从济南的第一场开始就是比较成熟的了,背后是近一年时间的漫长准备,而之所以后来又能在沈阳、广州顺利地进行下去,济南建立的良好口碑功不可没。同时,这也是有警示作用的。的确,谁都看得见内地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热潮近在眼前,但绝不算是万事俱备,那英能在种种不利情况下撑起门面,靠的是底子厚,但在众多跃跃欲试的歌手中真正有这种能力的又有几个?在市场面前丧失冷静最终将成为它的弃儿。隋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