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崇高悲剧色彩的英雄史诗”《走向共和》目前正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讲述了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袁世凯复辟失败,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年代。这部历时四年,耗资4000万的鸿篇巨制到底看点何在,如何诠释李鸿章、光绪、慈禧、孙中山这些已被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昨日,记者专访了该剧编剧盛和煜和张伟建先生。 李鸿章:大清国的“裱糊匠” 盛和煜介绍说,以前李鸿章被定位为“卖国贼”,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上的李鸿章。史料记载,李鸿章说过自己是裱糊匠,大清国好比是一间茅草房,有些小风小雨就会有破洞,他就来修修补补;但如果遇到大风暴,屋子塌了,他也就无能为力了。《走向共和》主要表现了他为大清国忍辱负重、左抵右挡和与西方列强周旋,争取国家利益等政治活动。 光绪:和慈禧也有亲情 张伟建介绍,《走向共和》揭示了光绪性格中有血气的一面,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魄力和勇气。而且他和慈禧之间不全是不共戴天的关系,也有亲情,也有母爱。他们这种感情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表露,电视剧进行了一些细致入微的处理:比如在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慈禧和光绪母子见面抱头痛哭;光绪主张变法得到了慈禧的认同。当然,在《走向共和》中,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政治观点上的冲突。 慈禧:清末的女政治家 盛和煜认为,以往的影视作品,过多地表现了慈禧专制、腐败和残暴的一面,但没有深入地体现她为什么专制,为什么腐败。慈禧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家,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大清的统治和皇族的利益。盛和煜介绍,《走》剧中用一段慈禧的话说出了她的想法,如果她的生日过不好,就无法体现大清国中兴以来的大好形势,就会被西方列强欺辱,就会影响到江山社稷。 袁世凯:也有才干和权谋 袁世凯历来被称为“窃国大盗”,如何避免把这一形象脸谱化,是《走》剧反复考虑的问题。盛和煜介绍,袁世凯出场时只是一个三品的官,在北京郁郁不得志。在对袁这个形象的加工中,剧本创作人员着力描绘了他的才干、权谋和政治手腕,如果他没有才华而且昏庸无道,是不可能在激烈的政治角逐中当上皇帝的。 孙中山:失败时也会很急躁 盛和煜认为,孙中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做事光明正大,不太善于搞政治权谋,一再被袁世凯欺骗。张伟建则认为,以往的影视作品多表现孙中山的革命者风采和气度,对他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表现不足,《走》剧中的孙中山经历了大量艰难坎坷,失败再失败,有时很急躁,也发脾气,经常因为革命上的事情和黄兴吵架,这些情节都会让观众感到亲切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