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孙楠、那英正逐渐成为内地男女歌手中的天王天后级人物
邓丽君时代
中国内地新时期流行音乐文化的萌生开始在广东。
1979年左右,邓丽君开始风靡内地(与此同时,还有凤飞飞、刘文正、奚秀兰等人)。到了1980年,台湾的校园歌曲已经开始风行全国。
邓丽君歌曲对日后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演唱整整影响了一代内地歌手,她的乐队配器成为内地流行音乐作者模仿学习的样本,她的作品也强烈地影响到一批内地作曲家的创作。
流行的萌芽
1984年的春节晚会是中央电视台最成功的一次大型节日晚会,在这次晚会上,第一次邀请了港台的歌星来内地表演,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因此红极一时。在广州,苏芮因为《搭错车》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这些歌曲相呼应,内地作曲家创作了这些作品:1981年,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金梭和银梭》;1982年,有《妈妈教我一首歌》、《牧羊曲》;1984年,有《党啊,亲爱的妈妈》、《十五的月亮》、《小草》、《济公活佛》。
彭丽媛、蒋大为、董文华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歌手,与他们齐名的还有北京的朱明瑛、关牧村、郁钧剑、殷秀梅等,上海的沈小岑,广州的吕念祖。
浮出水面
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郭峰等人策划的《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日后北京首都体育馆的舞台上出现了崔健、韦唯、田震、孙国庆、常宽等。《一无所有》在音乐会上首次公演。就像《让世界充满爱》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一样,《一无所有》则标志着内地摇滚乐的正式产生。
同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次设置了“通俗唱法组”。经过8年的发展,流行音乐终于登堂入室,从“半地下状态”走向整个社会。
西北风吹遍中国
解承强在1985年、1986年完成了《祈求》和《信天游》,1987年,徐沛东和孟广征合作了《我热恋的故乡》,和张藜合作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苏越、陈哲合作的《血染的风采》也在这一年问世,同时完成的还有苏越另一首作品:《黄土高坡》。西北风从1987年开始横扫大半个中国。
这一年,费翔成为最受欢迎的海外歌星。在年初的春节晚会上,他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全都不胫而走。
由盛转衰
1989年有三件大事从另一个角度预示了流行音乐文化走进了一个新时期,这就是海外音像制品开始正式引进、卡拉O K的引进和传媒的市场化。赵传、张雨生、姜育恒、郑智化、小虎队到四大天王———港台歌手在几年间风光无限。
相比之下,内地的流行音乐进入了第一次低谷期。1990年初“眼镜蛇”乐队、“呼吸”乐队、“黑豹乐队”等六支乐队在北京举行“1990现代音乐演唱会”,引起巨大轰动,摇滚乐从此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同时,毛阿敏因《渴望》而更上层楼,李娜则开始浮出水面。
1992年,中国人开始了引进海外歌手包装机制的尝试。毛宁和杨钰莹最早显示了成绩。
其后则是由1993年下半年陈小奇设计和实施的新进歌手甘苹、李春波、李进、陈明的“南征北战”式的流动宣传攻势。《大哥你好吗?》和《小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北京的那英因演唱了《好大一棵树》、《山不转水转》、《雾里看花》人气急升。李玲玉、景岗山等签约大地,罗琦已经因她强劲的声音而崭露头角……
1994年底,以《同桌的你》走红的老狼、以《笑脸》成功的谢东、以《赤裸裸》、《回到拉萨》成功的郑钧已经炙手可热。
这一年很多创作上的成绩表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国金曲榜上。他们相继推出了《大中国》、《家园》、《梅》等一批带有实验色彩又不失听众的作品。
另一方面则是“老歌手”的复出,首先是臧天朔《我这十年》专辑获得30万张的销售成绩,然后是屠洪纲一曲《霸王别姬》获得欢迎,田震推出单曲《野花》、李娜发行《青藏高原》专辑销量颇佳。新歌手只有陈明人气大涨,《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奠定了她在歌坛的地位。于文华和尹相杰合作的《纤夫的爱》在这一年走红。
1996年歌坛颓势再现,这一年走红的歌手只有因演唱《祝你平安》而成名的孙悦。
1997年的歌坛继续低迷,唱片业整体剧烈滑坡,“零点”乐队在这一年获得很大成功。
1998年的歌坛更加不景气,除了年初《水浒传》电视剧插曲《好汉歌》,那英与王菲的《相约1998》外,几乎再没有什么影响较大的作品。
再度崛起
在1999年,歌坛市场的颓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但是一个重要的迹象是一批新人的出现。孙楠、韩红、黄磊、金海心、满江、满文军等歌手逐渐获得了自己的听众。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内地歌手的制作正在全面转向海外,海内外音乐创作人的合作也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去年开始,内地歌坛呈现出另一种繁荣:
在羽·泉、斯琴格日勒等新人迅速窜红的同时,孙楠、那英正逐渐成为内地男女歌手中的天王天后级人物。
而田震、臧天朔等出道已十几年的“老人”依然活跃在一线歌坛。内地与港台流行乐坛的交融也日益密切。
一切都在昭示着,新世纪里,整个流行歌坛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