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电影《那时花开》举办了一次主创人员见面会。虽然片子的五月放映具体档期还没有排定,媒体的关注度已经与日俱增。编剧兼导演高晓松开着自己的本田越野车潇潇洒洒提前到场,正巧让记者撞个正着,自然没有错过这次专访的机会。
记者接触音乐人高晓松已是第二遭。他的风格依旧,讲起话来仍是滔滔不绝。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是在3年前开始拍摄的,拿到现在放映,是否有过时的感觉时,他轻松作答:“不会,3年以后放映应该更适合!毕竟现在比过去更进步,思想也更开化。”而对于这部电影更趋于让观众去感受,会不会有观众感受不到导演意图,他说:“我把这部作品定义为表现主义。其实这个手法在文艺的其他领域,比如话剧中十分盛行。说得明白点,就是把心情印上去。虽然片中描写的是三个人的大学生活,但是并不意味着上过大学的观众就能看懂。大学并不是一个标志。能够目睹自己成长的人才能读懂这部作品。”如果该片对于观众的要求尚且如此,那么演员能否体会导演意图更为重要。周迅具有这样的资质吗?“那时挑选女主角的确费了很多周折。既要年轻,还要能够跳出人群审视自己的生活,确实不太容易。周围有三四个朋友都向我推荐过周迅。开机头几天我们在一个酒吧里聊了一次,她也提到自己比较喜欢前卫一些的电影,像《疾走罗拉》之类,我就决定用她,也没有试镜。”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那时花开》同样要面对票房难题。高晓松对此充满信心,就像当年他的小说着实让他赚了一笔一样,他回答得十分肯定:“不会赔钱!我的作品不是地下的,又不偏激,没有理由没人看。”
在见面会上,周迅的话最短。因为她是从《宝贝》剧组里赶来,所以时间不多。她对片子的评价直接而大胆:“在我拍的电影中,这是比较奇特的一部。”影评人也曾评价该片是一部大MTV,因为它由国内著名音乐人联手打造,出自音乐人的视点,所以这部片子在完成后即被誉为是“中国最美丽的都市电影和最新锐的探索电影”。看来独特和个性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标志。越是如此,观众似乎会更加如饥似渴。 晨报记者周雪桐/文邹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