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霍华德12月21日上映的《美丽心灵》在公映前就捷报频传,先荣获了美国电影协会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又获金球奖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6项提名。这些提名为该片进军奥斯卡奠定了基础。
《美丽心灵》根据一个天才数学家的真实经历改编,影片的主人公约翰·纳什英俊聪慧,年轻时以自己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数学基础,获得了天才数学家的桂冠。三十出头时,这位骄傲的数学天才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无法再理智地思考问题。随着病情的恶化,纳什陷入了迷茫。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挣扎,他终于战胜了病魔,于1994年因早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丽心灵》一片可谓荡气回肠,有高潮,有幽默,还夹杂悬念。片中以强烈的视觉因素加强说服力,使观众通过透视纳什的大脑来了解他是如何将数字、公式与世界连在一起的。
当初该片男主角的竞争相当激烈,好莱坞大明星都跃跃欲试。最后,导演朗·霍华德看中了曾主演过《局内人》和《角斗士》的拉赛尔·克罗。霍华德评价说,“拉赛尔·克罗有股神秘感,个性复杂,可以表现复杂细致的情感”。
电影总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现得古怪、感人、可爱、滑稽、任性、悲惨或是不正当。在这里它就只是一种疾病,几乎要把生命耗尽,但对纳什和他的妻子来说,在他成为那些幸运者中的一员之前,他们仍然可能从崩溃的边缘挣扎出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仍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每天步行前往校园。这些平常事竟然使我差点热泪盈眶,这就是《美丽心灵》的力量。这是一个关于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也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
在《美丽心灵》中,罗素·克洛扮演纳什,詹妮弗·康纳利扮演他的妻子艾丽西娅。在纳什的症状第一次变得明显起来时,艾丽西娅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拥有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意识的人,同时受到这种意识所产生的幻觉的困扰。克洛摒弃了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些微妙的行为细节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他表现出了这样一个人,在平常时他陷入疯狂状态,但在学术研究世界中却又能出人意料地重新获得超常的能力。纳什已经被拿来与牛顿、孟德尔和达尔文相提并论,但多年以来,他也一直是一个在自己的角落里自言自语的人。
导演朗·霍华德能赋予纳什一个善良的内核,促使他的妻子和他周围的人支持他,给予他希望,就像在他身处最黑暗一刻时她所说的那样,“相信总是可能有些非凡的东西。”电影中的纳什开始是个安静高傲的年轻人,带点西弗吉尼亚口音,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扭曲的、诡秘的偏执狂,以为自己是个受到国家安全机构追踪的间谍。克洛能把自己的外表神奇地变得与角色很相衬,在这部电影中总是让人信服地看起来像个47岁的老男人。
纳什的精神分裂症有实实在在的表现方式。他相信他正受到一个联邦警探(埃德·哈里斯饰)的追踪,并想象自己处于一串追逐场景当中,这些场景似乎取自40年代的犯罪题材影片。他开始在根本没有密码的地方寻找密码。一天晚上,他和艾丽西娅站在夜空下,他让她随便说一样东西的名字,然后把星星连起来勾勒出那种形状。很浪漫,但当她发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大堆数不清的从报纸杂志上撕下来的碎片,并用狂乱的线条连成想象中的密码时,就一点也不浪漫了。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善解人意的精神病医生(克里斯朵夫·普朗默饰)对他进行的治疗和他所用的折磨人的胰岛素休克疗法。药物治疗使他的病情多少有些缓解,但当然是在他服药时才会好些。最后,新的药物更有疗效,而他也开始试探性地重新回到普林斯顿的学术世界中来。
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个人的生活很着迷,我找了更多资料,发现很多年来,他一直离群索居、在校园里游荡、自言自语、喝咖啡、抽烟、翻看一堆堆的报纸、杂志。后来有一天,他向他的一个同事很平常地称赞他的女儿,人们注意到纳什的病似乎好点了。
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显著的场景,一个诺贝尔评委会委员(奥斯丁·潘德莱顿饰)前来造访,暗示纳什正受到诺贝尔奖有关方面的注意。纳什评论说别人只是接到获奖通知,而不会先受到注意。“你跑来这里是要来看看我是不是疯了,如果我获奖会不会把事情搞砸。”他的确获奖了,并且没有把事情搞砸。
当他赢得诺贝尔奖时,人们要求纳什写一写自己的一生,他老老实实地说他的发现“并非完全是一件快乐的东西。”他评价道:“没有查拉图斯特拉的‘疯癫’,他也许就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们一样,只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然后被遗忘。”没有纳什的疯癫,他会不会也那样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然后被遗忘呢?他的才能会不会解决一些最艰深的数学难题,并给人类带来某种难以估量的价值呢?这部电影没有提及也无法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