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娱乐

  这是一份关于电影《黄金时代》的过度解读。《黄金时代》不仅是萧红的人生故事,也是一幅民国文人群体肖像图,鲁迅、茅盾、丁玲等等,从前只活在中小学课本上的名字,因电影鲜活起来。而最鲜活的仍然是英年早逝的女作家萧红。民国女文青里,萧红的命运算是比较典型的,逃婚,革命,战争,一生颠沛流离。剧烈更迭的时代,往往导致很多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也正因这种跌宕起伏,她们的人生又有着越出常轨的精彩。民国女文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女性群体,她们的人生际遇,她们的风流轶事,就算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过时。此文便以解读《黄金时代》电影为契机,和大家聊聊民国女文青的奇葩往事。

【《黄金时代》人物关系图】

【前言:】

  这是一份关于电影《黄金时代》的过度解读。《黄金时代》不仅是萧红的人生故事,也是一幅民国文人群体肖像图,鲁迅、茅盾、丁玲等等,从前只活在中小学课本上的名字,因电影鲜活起来。而最鲜活的仍然是英年早逝的女作家萧红。

 

  民国女文青里,萧红的命运算是比较典型的,逃婚,革命,战争,一生颠沛流离。剧烈更迭的时代,往往导致很多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也正因这种跌宕起伏,她们的人生又有着越出常轨的精彩。民国女文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女性群体,她们的人生际遇,她们的风流轶事,就算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过时。

 

 此文便以解读《黄金时代》电影为契机,和大家聊聊民国女文青的奇葩往事。

 

【1、她们的风花雪月:生死恋、多角恋、同性恋!】

  【电影回放

 

  哈尔滨一家破旅馆里,穷困潦倒还怀着身孕的萧红见到了受人所托前来看她的萧军。这是二萧第一次见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个文艺青年天雷勾动地火,很快坠入爱河闪电般结合了。

 

  【背景还原

 

  至少有一个细节电影没有详述,萧红和萧军结合的时候,不仅萧红是个未婚先孕的准妈妈,萧军也是有妇之夫!但是请不要先急着痛骂“渣男”和“小三”,民国男女中,他俩这种程度其实算正常的。

 

  民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期,年轻人心已远,身体和物质却不得不受制于旧风俗。大部分男孩子在父母安排下早早结了婚,女孩子也多半有个不成器的未婚夫,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很多女文青都有逃婚经历,如萧红、丁玲,另一方面,好多男文青不得不犯下“重婚罪”。身为青年导师鲁迅本身就是个“重婚者”,有名无实的原配朱安住在北京,有实无名的配偶许广平陪鲁迅住在上海。尽管生下了鲁迅独子海婴,终其一生,许广平也没有成为鲁迅夫人,所以电影里可以看到,像萧红这样的晚辈一般称她为:“许先生”。

 

  【特别放送

 

  第一场:作死的爱情——民国版梁祝

 

  无论什么年代,女文青一个通病:zuo!念书越多,女人对世界的期望值越高,体现在爱情上,她们对爱人的要求也越高,如果爱人不够完美,她们宁愿不要。民国时就有这么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著名“作女”石评梅。

 

 作为女作家,石评梅声名不显,倒是和革命者高君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一段生死恋广为人知。石评梅和高君宇是山西老乡,在一次同乡会上两人结识后,高君宇开始了漫漫追爱之旅。由于石评梅初恋失败,被有妇之夫欺骗误当小三,从此对爱情有了阴影,决定独身一辈子。高君宇一再表白,石评梅一再拒绝。

 

  其实,石评梅对高君宇并非没有感觉,要是她毫无反应,高君宇也不会跟她死磕了。但是,傲娇的石评梅觉得,自己既然信奉了独身主义就该好好贯彻,而且,高君宇在老家也有过包办婚姻,这对追求完美的石评梅来说根本无法接受。两人就这么不远不近地耗着,直到1925年,29岁的高君宇因工作劳累病逝。这下石评梅终于后悔了!她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此生至爱,在悔恨和悲吟中煎熬3年后,年仅25岁的石评梅也病死了。

 

  著名女作家庐隐(石评梅好友)将这个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写进了小说《象牙戒指》,从此广泛流传,影响了不少人。社会巨变,人生无常,民国青年似乎没有资本也没有时间去执着于爱的形式。已婚?二婚?重婚?Who care?!感觉对了就行,浪漫主义至上的爱情观渐成主流,正如萧军所说,“爱便爱,不爱便丢开!”

 

  第二场:“民国豪放女”——丁玲的爱情三人行

 

  《黄金时代》里,端木蕻良在武汉遇到东北同乡萧红萧军,萧军热情邀请他和他们一起住,睡同一张床。睡着睡着,最后果然萧红离开萧军跟了端木。

 

  两男一女同眠一室,绝不是二萧首创。民国文青确实比较open,对男女大防看得不严。但很多时候,几个年轻人同居一室,是因为没钱。文艺女青年丁玲逃婚来到北京后,由于穷窘,和男青年沈从文(著名作家,代表作《边城》)、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有过一段“同居”生活。后来胡也频爱上丁玲,三人关系发生质变,沈从文很快避开了。

 

  之后,丁玲身上发生了一段更为著名的“三人行”,这一次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爱”!两位男主角一个是胡也频,另一个叫冯雪峰(诗人,文艺理论家)。这时丁玲和胡也频已是公认的一对,但丁玲偏又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冯雪峰。他们聊文学,聊时事,十分投缘,丁玲发现自己爱上了冯雪峰。纠结彷徨中,丁玲提出,“不如三人一起生活”,胡也频和冯雪峰竟然答应了!三个人跑到杭州同居了一段日子。最后,胡也频实在受不了,找沈从文诉苦,沈从文让他不要放弃所爱,受到鼓舞的胡也频重返杭州,挽回了丁玲的心。冯雪峰只能悲伤离去。

 

  谁规定女人不可以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反正丁玲既爱胡也频也爱冯雪峰,她回忆自己情史时说道,“我最纪念的是也频,最怀念的是雪峰。”爱情赢家丁玲在33岁遇到了最后一任丈夫陈明,他比她小13岁,货真价实的姐弟恋。心态如此强大、感情生活如此丰富,现在的女文青和丁玲比起来真是弱爆了!

 

  加映场:民国女校拉拉情

 

  一个比较超乎大家想象的事实,民国时期女文青也有同性爱。女作家庐隐、丁玲、凌叔华、张爱玲都曾或隐或现地描写过民国女校拉拉情。

 

  较早注意到女校拉拉情的是凌叔华。她的小说《说有这么一回事》里,写一所民初女校,女学生云罗和影曼因排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生爱慕,从此假凤虚凰起来。故事的最后影曼嫁人,云罗惆怅不已。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里面写九莉(以张爱玲为原型)和比比(以张爱玲好友炎樱为原型)好得形影不离,九莉怀疑自己爱上了比比。有一次比比睡着了,九莉触到了比比的大腿,不由心生厌恶,这才确定自己不是同性恋者。

 

【2、她们的金枝欲孽:抢男人、比才华、拼颜值!】

  【电影回放

 

  ……哈尔滨冬季冰面上,萧军带着那个南方姑娘在溜冰,两人欢声笑语不断。萧红远远地看着,心中无限抑郁苦闷。

 

  ……上海,从日本归来的萧红发现萧军和自己的朋友相恋了,对方还怀了孕,得去做人流……

 

  【背景还原

 

  二萧在一起7年,萧军出轨次数不少。面对应接不暇的情敌,萧红当然很不满,但她身体一直不好,属于女文青中战斗值较低的类型,没有足够精力与情敌开展正面争夺,最多写文章时暗戳戳嘲讽两句。

 

  并不是所有女人间的“战争”都如此平和,张爱玲说,“同行相轻,而所有女人都是同行”。民国女文青会彼此看不上对方的作品,会因为“人生观不同”你来我往暗战,也会因为男人不顾形象撒泼撕逼。

 

  【特别放送

 

  第一场:正房、渣男和小三——画家徐悲鸿的离婚大战

 

  女文青毕竟是文化人,要脸面,就算为了男人,公开撕逼的情况严格算来其实不多,比较著名的例子发生在画家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和情人孙多慈身上。少女蒋棠珍(徐悲鸿替她改名为“碧微”)爱上了除了才华、身无长物的年轻画家徐悲鸿,18岁的她毅然决然离开父母与徐悲鸿私奔。两人相守相伴,一起旅欧多年,徐悲鸿也由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成为知名画家。

 

  13年后,他们的关系陷入危机,年轻的艺术系旁听生孙韵君(徐悲鸿后来为她改名为“多慈”)出现了。虽然徐悲鸿说自己只是欣赏孙多慈的才华,但作为艺术家的老婆,蒋碧薇的弦绷得很紧,她很快就看出孙多慈是一个真正的威胁。蒋碧薇一贯心高气傲,怎能咽下这口气?蒋碧薇先是到处搞臭孙多慈的名声,让她在学校里抬不起头,后来又暗地里告状,让孙多慈失去了公费留学资格。相比起来,年轻的孙多慈则显得十分弱势,毫无攻击性更不懂耍手腕,但弱势有时候也是优势,她这种不争不抢的娇弱小白花,大概正好戳中徐悲鸿萌点,蒋碧薇越厉害,越衬得孙多慈纯洁无辜。

 

  1937年抗战爆发,独自在广西教书的徐悲鸿特地把孙多慈接到桂林。为了给孙多慈名分,徐悲鸿跑到《广西日报》登出一则启事,宣布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徐和蒋从没正式结过婚,但蒋18岁跟他私奔,相伴20年,还有两个孩子,徐悲鸿这则启事彻底激怒了蒋碧薇。另一方面,徐悲鸿这种欠考虑的做法也让孙多慈父亲很不满,认为徐的“人品有问题”,很快就把孙多慈带走嫁给了别人。徐悲鸿落了个两不讨好。

 

  1945年,50岁的徐悲鸿打算和19岁的廖静文结婚,再次登报与蒋碧薇断绝同居关系。这回终于蒋碧薇同意离婚,但她狮子大开口要了一大笔赡养费。为了付清这笔巨款,徐悲鸿在画室里不眠不休工作,最后累得连肾脏都出了问题。

 

  这个又长又狗血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建国后蒋碧薇和孙多慈都去了台湾,徐悲鸿留在大陆。1953年孙多慈在纽约遇到了一直视她为仇敌的蒋碧薇。事隔多年,大婆蒋碧薇终于给了小三孙多慈致命一击——她告诉她,徐悲鸿病逝了!孙多慈乍听之下五雷轰顶,几乎当场昏厥。徐悲鸿是孙多慈一生挚爱,蒋碧薇干脆决绝,孙多慈却隐忍长情,直到临终前,她仍在怀念徐悲鸿。

 

  第二场:女作家大乱斗——冰心为什么看不惯林徽因?

 

  民国文人圈盘根错节,很多人都是亲戚、同学、世交,还有很多人互为“前任”,比如,张道藩的情人是蒋碧薇,蒋碧薇的老公是徐悲鸿,徐悲鸿的情人是孙多慈,孙多慈的老公是许绍棣,许绍棣的情人是王映霞,王映霞的老公是郁达夫……这样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名媛和名媛间自然有各种暗战、各种面和心不合。

 

  一代美才女林徽因,异性缘极佳,女人缘却出奇的差,一生中唯一的女性朋友是个外国人,她和两个女作家冰心、凌叔华的公开矛盾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林徽因VS冰心#

 

  先说和冰心的矛盾。30年代,林徽因在自家客厅办起一个类似周末朋友聚会的沙龙。她的朋友都是文化界顶尖名人,这个沙龙自然在当时被认为是逼格最高的聚会,小文青都以能进入林徽因的客厅为荣。同样有“才女”之名的冰心很看不惯,觉得这种文坛沙龙太虚浮,于是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冷嘲热讽。林徽因看到这篇小说后,一笑置之,从山西买了瓶老陈醋给冰心送去。

 

  #林徽因VS凌叔华#

 

  林徽因和冰心间的矛盾尚可算文人间一种风雅笑话,但和凌叔华的之间的矛盾却有较深层原因。冰心相貌一般,林徽因对她有十足的心理优势,可凌叔华不一样,凌叔华也是文坛小有名气的美女,甚至,凌叔华也和徐志摩有过一腿!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跟凌叔华关系仍然不错。1925年,徐志摩去欧洲旅游,就把一只装有他个人书信、日记和手稿的“八宝箱”托付给凌叔华。几年后,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林徽因找到凌叔华要这只八宝箱,凌叔华却不肯给,宁可交给胡适保管。胡适最后被林徽因说服,还是将八宝箱给了她。凌叔华因此对胡适大为不满,认为于情于理,徐志摩的东西应该交给遗孀陆小曼,一个前女友跑来闹算怎么回事?因为这件事,凌叔华和林徽因种下心结,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冰心VS苏青#

 

  再说回冰心。冰心是民国第一代女作家,名气很大,但是不喜欢她的人也很多。海派女作家苏青(代表作《结婚十年》,张爱玲好友)就公开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苏青敢说冰心难看,源于她对自己外貌有信心,胡兰成(作家,张爱玲第一任丈夫)形容苏青:“鼻子是鼻子,嘴是嘴;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的俊俏。”所以说,女文青比才华比人脉,比来比去比到最后,还是看脸。

 

【3、她们的花样年华:美容控!名牌控!旗袍控!】

  【镜头回放

 

  除了早期哈尔滨的赤贫时期,萧红因为困窘穿得一塌糊涂,到了上海以后,她的穿衣打扮有了质的飞跃。洋装,旗袍,式样和颜色都颇为时髦。

 

  【背景还原

 

  电影里萧红的装扮基本是依照萧红本人照片还原。女性生活是细节化的,女文青同样如此。萧红萧军一直属于比较穷的文坛屌丝,但就算没钱,萧红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审美观。从保留下来的照片可以看出,萧红在她有限的能力下尽了最大努力去追求美。她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前面一大段竟然都在讲如何穿衣这类事。

 

  在鲁迅邀请二萧赴宴和茅盾、聂绀弩一起吃饭的那段戏里,萧军所穿的那件格子衬衫就是萧红连夜亲手赶制出来的。

 

  【特别放送

 

  第一场:民国名媛范儿——“美容大王”陆小曼和“时尚教主”唐瑛

 

  名媛陆小曼第一任丈夫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艾森豪威尔同学王庚,第二任丈夫是大诗人徐志摩,第三个伴侣是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之子翁瑞午。一辈子娇生惯养的陆小曼出了名的讲究,从不吃牛奶,家里养了奶妈,吃人奶;蜂蜜放入针筒,注入体内防便秘;抽完大烟要用嫩豆腐擦脸,除去鼻子下的黑痕,再敷上蛋清做保养。仆人都是俊男靓女,出门必坐小汽车。

 

  和陆小曼一起并称“北陆南唐”的名媛唐瑛则是个“名牌控”。唐瑛老爸是留洋学生,后来开私人诊所,哥哥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大舅子、国民党大佬宋子文的亲信秘书。唐瑛自己精通中英文,会唱昆曲,还会演戏。唐瑛是香奈儿在中国的最早支持者,上世纪30年代,她就开始用香奈儿香水,穿CELINE的衣服和菲拉格慕皮鞋,用迪奥口红,拎LV包包,全身logo从头武装到脚。

 

  第二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张爱玲和她的“奇装异服”

 

  旗袍是民国女性的标志,每个爱美女性都会有几件旗袍。那时的旗袍不兴买成衣,要去时装店订做。当时上海有个“造寸时装店”,老板特别善于量体裁衣让女性身材扬长避短。女作家张爱玲就是这家时装店常客。

 

  张爱玲成名之后,特别热衷于奇装异服,她自知样貌不够女性化,个子又太高(1米7左右),和当时流行的美人大不相同,所以索性另辟蹊径,用奇装异服引人注意。苏青形容张爱玲,“她穿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18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就是如此,融会了古今中外的大噱头,她把自己先安排成一个传奇人物。”

 

  张爱玲有一张和当时电影明星李香兰的合照。论美貌,女作家当然不能和女明星比,但张爱玲输人不输阵,为抢镜费尽心机。相片中,她坐在一张蒙着白布的椅子上,不看镜头,45度俯瞰草地,一副睥睨人间的姿态。而李香兰站在椅子旁边,傻傻盯着镜头,气势上立刻低了一大截。

 

  张爱玲是个对政治非常不敏感的人,张家本身就是“满清余孽”,民族大义、政权更替,张爱玲全不放在心上,她是用生活细节做人生支撑的人。上海解放后,张爱玲一度打算留下来,但她很快感到上海不一样了,它从细微末梢发生了改变。有一次,张爱玲穿着旗袍去开会,偌大的会场里,全部都是人民装,张爱玲是最后一个奇装异服的人。她心中“恻恻隐忧”,终于明白属于她的黄金时代已经无可挽回地逝去了。

 

  很快,张爱玲找到机会去香港,从此离开大陆,再也没有回来。

 

【参考书目】

  《漂泊者萧红》,作者:林贤治;人民文学出版社

  《萧红传》,作者:葛浩文;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者: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作者:伊北;浙江大学出版社

  《不是人间富贵花——民国名媛情事》,作者:芦荻雪;浙江大学出版社

监   制:张少

主   编:黄杰

责   编:陈俊君

策   划:背背山

主   笔:苏三

专题编辑:kyumin

往期回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