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娱乐

  多年来,要形容好莱坞,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叹,“牛逼啊!”——人家吸引了全世界最好的导演,人家的演员敬业、演技好,人家的电影技术全球领先,人家的大片品质一流,人家的工业流程特别完整……当然,以上这些好不可否认,大都是事实。但是,好莱坞光鲜背后隐藏的危机,你知道吗?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一期可能让普通读者“不觉明历”的《特搞》?是因为我们看到,在中国电影飞速发展,各路资本大量涌入电影行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好莱坞的那一套奉为圣旨,越来越多的人,紧盯票房数字,把炮制电影商品作为至上目标。但说到底,电影终归是一门艺术,艺术最需要的就是去唯钱论,并追求特色鲜明。总之,还是那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请破除神话,减少效仿,做我们自己擅长做的,喜欢做的电影,以及电影产业。【详细】


  今年上半年,北美上映新片331部,总票房52亿美元,不及去年的一半。其中,北美票房最高的是《美国队长2》,预算1.7亿美元,在本土收2.57亿美元,影史排名第75。全球票房最高的是《X战警:逆转未来》,预算2亿美元,全球票房7.13亿美元,只挤入影史前60名。按好莱坞投入产出1:3刚好能回本的公式计算,这部半年度票房冠军并没多少盈利。

  我们看到,北美影市在多年无增长的情况下,又要温吞吞地度过一年了,且有颓势显现。在海外,好莱坞大片虽然继续横行无阻,但看起来没有去年《钢铁侠3》、《神偷奶爸2》、《冰雪奇缘》、《饥饿游戏2》、《速度与激情6》、《地心引力》、《环太平洋》、《超人:钢铁之躯》那般风光了。

  好莱坞的强大之处在于,让全世界人民消费它的产品,但其软肋正好也在这里——占市场份额85%左右的“八大”公司,都在努力炮制讨好全球观众的高预算大片,比如超级英雄电影,计划都已安排到了2018年。可是,当观众连续看了三年、五年情节简单的爆米花大片后,当银幕上只剩下砰砰砰的爆炸画面之后,他们万一感到厌倦了,怎么办?

  已经不止一个人说过,好莱坞喜欢扼杀与众不同的东西(《少年派》就差点流产,李安的拳击题材新片也推进困难,因为现在出大钱来冒险尝试新类型的大制片厂越来越少),只知道拍简单粗暴的票房炸弹了,好莱坞的输出太单一了。可是,好莱坞大佬们仍坚持这么做,因为这是目前北美市场饱和状态下,唯一能止渴的办法。所以,且行且看。

  空口无凭,我们通过数据来看一看,牛逼哄哄的好莱坞到底面临着哪些危机。(备注:以下数据均来自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报告、美国票房数据网站boxofficemojo、中国广电总局发布的相关蓝皮书等,经作者统计分析,供读者参考。考虑到完整性和可对比性,本文并未将2014上半年的最新数据纳入其内。

【1.本土市场饱和,观影人次11年降15%】

  1980年,北美电影市场的年度票房是27亿美元。到1995年,年票房达到55亿美元。15年间,增长率是104%,平均每年增长7%,速度算是很慢。1995年-2002年是北美票房增长最快的一个阶段,7年票房从55亿美元增长到9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67%。2002年后,北美影市进入了几近饱和的状态,到2013年票房才涨到109亿美元,11年增长率不到18%,平均每年1.68%,慢如蜗牛。有时年票房不增反降,比如2004年、2008年、2011年。

 

  票房的增长决定于两个因素——观影人次和票价。北美影市的年度观影人次早在1980年就达到了1022万。然后,2002年的时候达到峰值——1576万(美国+加拿大人口约3.5亿),平均年涨幅2.5%。再然后,就是一路稳降,到2013年为1344万,11年降了近15%,平均每年降幅1.3%。也就是说,北美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每年的票房增长靠什么?票价。1980年,北美平均电影票价是2.69美元,除了1989年较前一年有微降外,直到2013年,每年北美的平均电影票价都在增长。2013年,平均电影票价是8.13美元 ,23年增长了202%,平均年增长率8.8%。

 

【2.从在全球占半壁江山到老大地位渐不保】

  2000年的时候,全球电影年度票房159亿美元,北美贡献75亿美元,占比47%。也就是说,世界电影的一半票房,来自北美和加拿大。到2013年,北美电影票房增至109亿美元,13年间增长率45%,年均3.5%。而除了北美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总票房从2000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50亿美元,增长率198%,年均15%。

  海外国家和地区中,亚太地区增长更快,其中最快的又是中国。200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8.6亿,到2006年涨到21亿。2006年后,每年的票房都以至少30%左右的速度增长,最好时的2010年票房增速达到70%。

  现在,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所占份额已经跌至30%,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不断往下跌。中国变成了老二,票房占到全球电影市场的10%,这一比例还会不断往上升,并有望在2018年取代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票房老大。而日、韩、英、法等电影老国虽然每年票房亦有增长,但速度相对较缓。

【3.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人家的本土电影都在崛起】

  好莱坞电影对外输出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统计1990年北美全球票房过亿电影的北美票房和海外票房,海外票房占比51%,差不多对半分,也就是说,那时候,好莱坞电影1/2的票房收入就已经靠海外市场了。此后多年间,虽然北美、海外票房比每年都有变化,但基本维持在5:5,一直到2004年。2004年后,北美卖座影片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海外票房平均占一部过亿电影全球总票房的比例到2013年增至近58%。最高的年份,如2012年,海外票房占比达到60%以上。

  以上数据还是平均值。如果论及单部电影,海外票房最高的能达到83%(《泰坦尼克号3D》)。去年上映的《金蝉脱壳》,海外票房占比也高达82%。未来,相信这一比例还会增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莱坞拍电影,不光是针对北美观众,多数大片的目标是全球观众。

  好莱坞的成功之处在于变着法让全球人民消费其产品。而且在过去很多年,好莱坞是独霸各国市场的。比如,在2000年,好莱坞电影占了日本市场68%的份额,占了韩国市场65%的份额。中国市场虽然难以查证2000年、2001年的数据,但猜测也基本是占去五成左右。

  但是,随后十几年,这几个全球票房大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土电影,本国观众逐渐对本土电影产生了兴趣,不再那么痴迷好莱坞制造(尤其是韩国和日本,中国未完全开放)。到2013年,这三个国家的本土电影票房比例都达到了60%左右,好莱坞电影只占四成市场。

  另外一个暂无法统计具体数据的印度,本土电影多年占据90%上下的比例,好莱坞基本很难打入。票房大国俄罗斯的本土电影也在逐渐崛起,3D版《斯大林格勒》的成功推出就是例子。另外,英国、法国等电影大国近几年也都在发展本土电影对抗好莱坞。

  再看全球四大票仓地区,北美/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虽然都有增长,但增速很缓。票房增长最快的是亚太区,从2009年的72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11亿美元,首次超越北美和欧中非,成为最大的全球票仓地区。以上所讲本土电影正崛起的国家,大多在亚太区。

【4.成本越来越高,盈利能力越来越差】

  1980年,《星球大战2》算是年度大片,预算才1800万美元。到1991年,《终结者2》预算达到了1亿美元。在此七年后,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花了2亿美元。现如今,虽然各大电影公司都在竭力控制成本,但是一部超级大片预算动辄能达到2.0-2.5亿美元。1亿美元以下预算的,已经算中等制作,但是这样的电影现在偏少,好莱坞六大公司主要炮制票房炸弹,而其他独立电影公司主要生产小成本影片,以期以小博大。

  二十多年间,制作一部电影的预算涨得飞快,但票房产出如何呢?答案是,越来越低了。1980年《星球大战2》的全球票房是预算的近30倍。1982年,投资仅1100万美元,全球票房近8亿美元的《外星人E.T.》,产出比达到72:1。如今,北美2013年度最卖座的《饥饿游戏2》,虽然卖了8.65亿全球票房,但由于成本1.3亿美元,票房产出比只有6.65。由于现在电影制作、营销、发行等费用高得惊人,一般认为,一部电影票房要达到总预算的3倍,才可以回本。可见,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盈利能力是越来越差了。

【5.更少的电影占据更多的票房,垄断阻碍创新】

  多年来,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系统——华纳、迪士尼、环球、索尼、福斯、派拉蒙长期雄霸前六,这几大公司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几易其主,最后都被大集团公司纳入旗下,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雄厚的资金基础。从2000-2013年间,六大公司的年票房占比最低的时候为66%,最高的时候达84%,13年来平均为75%。

  “六大”之外,还有两家公司常常挤入年度票房前八,这两家公司不固定,以前是梦工厂(《变形金刚》,后来业绩下滑)、米拉麦克斯(《低俗小说》,后来被东家迪士尼卖掉)、新线(《指环王》,属时代华纳集团,后业绩下滑),再之后变成顶峰娱乐(《暮光之城》,2010年被狮门收购)、韦恩斯坦公司、狮门。

  前八大公司的票房总和占比最低的时候有80%(2005年),最高时达到93%(2009年),13年来平均票房占比超过86%。总之,是一个相当稳固,多年不变的格局。留给其他数万家独立小公司分享的,只有10%的市场。这样好吗?当然不好。在一个太过稳固,新玩家很难上位的系统里,处于其中的公司会有惰性,且因缺少竞争创造力难提升,那最后出来的,就多是同质化而缺少特色的东西,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再看前八大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2000年的时候,前八家公司年产影片总数为134部,当年北美全年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数是478部,八大出品的电影数占到28%的比例。这134部电影产出的票房65亿美元,占全年总票房的84.4%。

  此后十几年,虽然各家公司每年出品的电影数有增有减,但八大年出品电影总数在缩减。到2013年,八大公司出品电影127部,北美全年上映电影686部,八大的电影数量只占到电影总数的18.5%。但是这不到二成的电影,产出了89.4%的票房。

  尤其是擅长制作超级英雄类、科幻类、奇幻类大片的迪士尼和索尼,其出品电影数分别由2000年的21部、29部变为2013年的10部、15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做超级大片预算都很高,而每家公司每年投资电影的钱是有限的,所以,就把尽多的钱集中押到几部大片上。

  这些电影要讨全世界人民欢心,所以只能打消掉导演的个人表达,让它变成一个完全按工业化流程制作出来的产品。在追求视效享受的年代,观众喜欢吃这些东西,但如果有一天,视觉奇观和简单紧凑的故事让观众看腻了,就必有几部超级大制作让投资人输得很惨。当年,没有大财团支持的新线、米高梅溃败,就跟其分别投资的大片《黄金罗盘》、《风语者》惨败带来的冲击不无关系。

【6.好莱坞大片输不起,公司裁员是常事】

  在外人眼里,好莱坞是一个遍地都是机会的圆梦天堂。但是,处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感受——不好混。几乎每年,好莱坞都会传出裁员的消息,有些是因为大并购后要调整业务结构,比如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后,对其旗下游戏工作室人员做了精简。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公司经营出现难题,要通过裁员来缩减开支,派拉蒙在去年裁员后,其决策者就曾直言,减少53人,公司每年能省下至少1000万美元成本。

  不仅普通员工,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首席运营官等高层都是受雇为大集团干活的职业经理人,如果他们的决策失误,连续弄砸一两部大片,那饭碗可就不保了。要知道,好莱坞的大片一部预算动辄2亿多美元,要亏了那绝不是小事。2012年,由于投资2.5亿美元的3D科幻大片《异星战场》惨败(全球票房2.84亿美元),迪士尼制片厂主席里奇-罗斯引咎辞职。2013年,因为预算2.15亿美元的西部片《独行侠》失利(全球票房2.6亿美元),和迪士尼合作了20年的金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出走。

  也就是说,在一切都很成熟,也很饱和的好莱坞,以炮制超级大制作维生的电影公司,每年都要保证其拍摄的几部大片能赢,一旦输了,就损失惨重,而且成为不光彩的事件被反复提说。一句话,好莱坞大制片厂输不起。

【7.过分依赖特效,而特效公司存活艰难】

  去年,李安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领他人生中的第三个小金人,而离杜比剧院几个街区的地方,上百个特效工作者举着牌子在游行,因为给《少年派》做特效的R&H公司申请破产了,很多员工拿不到薪水,且面临失业。而一年前,业内数一数二的特效工作室数字领域宣布破产,后被中国的小马奔腾收购。

  实际上,这几年,特效大片在疯狂增长,而好莱坞做特效的公司,却一个接一个地陷入运营危机,上千特效专业人才失业。主要原因在于,好莱坞电影工作者对特效的依赖越来越强(有些电影特效的花费能占到制作预算的30%甚至更高),而且每一个导演都希望特效公司能为他的电影开发出别人没用过的新东西,这样,花在研究新软件新玩法上的支出增高,利润少了,有些签了“包工合同”的特效公司甚至给电影贴钱。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技术谁都可以通过学习赶上,韩国、法国、新西兰等国的特效工作室发展起来后,要价更低,等于是抢了美国人的饭碗。这几千号失业的人何去何从,以及美国的特效行业未来会怎样,暂时还没有人能给出一条明路。

【8.拍电影退税补贴遭诟病,工作机会外流】

  享受退税,既是好莱坞的一大喜,也是一大痛。好处在于,一些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让好莱坞大公司的花销大大减少。这些年,加拿大各大城市、美国各大洲、新西兰、英国、法国、韩国等都各自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剧组来本国拍片。好处在于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另外,如果一部片火了,等于是给它的拍摄地做了一个无价的大广告,能促进旅游。

  美国各大洲各的优惠政策各有不同,平均下来能给一部片在当地花销预算15%的退税,多年来已经有上千部电影享受过这一优惠。但慢慢地,民众开始有了怨言,为什么呢?政府拿纳税人的钱补贴给电影公司,虽然能增加当地的就业率,也能促进消费。但是,获得这些好处的只是少部分人,而为此出钱的,却是全州人民。所以在拍电影享受退税这件事上,各州政府已经面临不小的舆论压力。

  另外,相对于其他国家动辄就开出的25%、30%优惠,美国平均15%退税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所以就导致好莱坞剧组大量外迁拍戏。而当地政府一般会规定,剧组必须用一部分当地的人才,这样,好莱坞的一大批人又少了工作机会。这个现象在“好莱坞”的大本营洛杉矶已经越来越明显。

【总结】

  美国电影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好莱坞危机,已经被谈过很多次了,比如当年八大之一的雷电华破产的时候,比如电视刚出现的时候,比如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纷纷被坞外财团收购、倒手的时候,比如八大之一的米高梅宣布破产的时候。但是多年来,好莱坞生态系统完好无损,生产的电影称霸全球。

  现在谈好莱坞危机,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世界电影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看到了好莱坞的一些积弊和现实。这个时候,该破除神话,观其本质,这对于处在正飞速发展的电影业里的我们,或许能有些启示。至于启示是什么,希望一千个读者,心里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监   制:张少\邱老虎

主   编:黄杰

责   编:陈俊君

主   笔:哈麦

专题编辑:kyumin

往期回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