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日英美泰”六国翻拍列传

——谁在抄袭?谁在致敬

  刀起剑落,多少情仇一再上演;毁剧不倦,满地狗血终究成殇。

  古典为源,专注高冷领先多年;千金开路,拿来创造敢为人先。

  孤芳自赏,年代长久升级全面;言情称霸,故事内容不敌美颜。

  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在当下遇到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关于版权的官司就算没遇到汪峰老师也可上头条;德国的“炸弹妞”来到中国,竟然能和《屌丝男士》大鹏“冰释前嫌”,真乃美事一桩;别以为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联手凯文-斯贝西(Kevin Spacey)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有多不食人间烟火,岂不知24年前的英国版才是装逼神器。

  ●中国 与时俱进不假 经典不多也真

《三国演义》是公认的的经典,新《三国》口碑不俗

  (文/浮云)“翻拍”在中国早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创作模式,2000年后突飞猛进的翻拍模式曾经并正在困扰广大创作者和观众——翻拍的间隔年限从两位数缩短到个位数,并且仍在加速缩短。《三国演义》从1994年到2010年的两版间隔了一代人,而现在,当年热播的日剧或韩剧,最快年内就会传出翻拍的新闻。与时俱进不假,经典不多也真,不论市场元素促使这种营养越来越少的轮回发展得多么风生水起,N次重复利用的故事人物与创意模式,的确是浪费资源。

  关键词一:名著

  只知经典皮 不知经典核

  四大名著的翻拍官司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新版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通花了大钱、请了大牌,但无一例外都是板砖比鲜花收得多。最近一部张纪中版《西游记》,在TVB又播出了史上新低的收视成绩,一周内收了600多宗投诉,如果说之前在内地播时是因为83版实在太深入人心而影响了新版的行情,那在张卫健玩闹版“西游”都大行其道的香港,新版《西游记》真的暴露了其苍白无趣的内质。

  在所有的翻拍剧中,名著翻拍算是“待遇”最好的了。投资大、剧本厚、演员多、平台好。如果说大部分翻拍剧是在捞快钱,名著翻拍其实还重视捞名声,所以不管有意还是被逼,

  人人都执著于植入现代化的“新解读”,除了张纪中版《西游记》的烧特效,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昆曲包装和飘忽气质,鞠觉亮版《水浒传》的卖肉与卖情,高希希版《三国》卖大情怀和大场面……但基本都很难超越前作。

  不是不欢迎翻拍,正相反,经典是经得起解读和重复的,也应该在观众审美与观念变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做出新的作品。但前提是,要明白哪儿该动,哪儿该留。也要明白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西游记》中的神话解读应该是自成世界观的,而非古代现代两头乱入,《红楼梦》的重点应该是“多情”,而非咿咿呀呀的表面功夫。还有不断翻新越来越雷的“白娘子”系列,本质上那就是个三观奇正无比的圣母故事,任何稀释了主线的动作,都是无用功。

  关键词二:武侠

  侠之大者 可妖孽别庸俗

  武侠剧在中国,翻来覆去就那些,本子无出金庸、古龙、梁羽生其右,放眼望去,如今一水的翻拍,也是这些。张纪中之后最新的武侠翻拍倒腾者是于正,女版东方不败的《笑傲江湖》一出,震惊四野,相较而言,华策的混搭特效式武侠剧,反而显得那么传统而正常。

  谁好谁不好,不是必须有结论的话题,华策和于正对武侠翻拍剧的执行方式,与曾经的张纪中版武侠翻拍,形成两个阶段的对应,张纪中的金庸翻拍虽然同样存在争议,但大气磅礴,捏合山川湖海与大情大爱,刻意与经典港台版本中置景窄暗单调的气质区别开,是注重还原原

   著的翻拍行为。而于正版武侠,更多的迎合着当代快餐品味,拼奇情,重色彩,刻意改编原著中的“定点”,大胆而不惧引发争议。这两种翻拍都是有效翻拍,不简单重复,充满识别度与特色,不论营养如何,不算白折腾一回。而其它,包括围绕着“白发魔女”、“马永贞”、“四大名捕”、“少林寺”等等出现的新武侠翻拍剧,雷声都未曾留下。这种翻拍,有什么意义?

  关键词三:舶来品

  馋人鱼 不如学人渔

翻拍剧《回家的诱惑》收视率惊人

  国产剧中,“舶来品”大多出自与日韩,因为文化一脉相承,三观方便统一,改编难度小,受众接收度高。韩剧中从16集的迷你剧到100集开外的大长篇,都被瞄准过,《一不小心爱上你》(《蓝色生死恋》)、《偏偏爱上你》(《情定大饭店》)、《回家的诱惑》(《妻子的诱惑》)、《我家有喜》(《传闻中的七公主》)……据悉,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剧本获奖剧中,适合被翻拍的剧本早就被国内制作人盯遍了,每年收视率爆表的周末剧,也同样早早卖出版权。韩剧版权费用不贵,本子成熟,改编容易,最受内地制作人欢迎,而日剧本子虽。然精彩,但制播模式太特别,比如《最棒的离婚》这种优秀婚恋题材,适合的也是电影,

而《NANA》这种电影经典,翻拍出来的剧很难受电视平台欢迎。欧美方面翻拍少,因为观念尺度与剧本创作模式太不同,除了《丑女无敌》这种三观难得契合的话题剧,只有一些流行的创作模式与创意点,备受一些国内行业者推崇,如模仿《越狱》、《迷失》等热播剧出现的一系列年代剧作品。然而这些尝试,常常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大方向上看来,舶来品翻拍剧对国产剧最大的贡献反而是创新,对拍摄技术的创新,对叙事节奏技巧的点拨,对观众口味的把握,对造星能力的学习。这类翻拍,不会停也只会继续多下去。

老版《亮剑》堪称经典

  关键词四:世俗经典

  最不适合翻拍 最大程度浪费

  除了名著、武侠和舶来品,还有一类翻拍频出的经典类型,比如海岩系列、电影翻拍系列。《亮剑》不过5年就翻拍出《新亮剑》,也不过10年,江苏卫视就播出了新版“海岩三部曲”。收视上的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分析,有人说是题材老旧不适合当代,也有人说翻拍拙劣完全赶不上经典,还有人说,是太着急了。经典的味道还没咂摸出时间的痕迹,就又出了新版,

这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速度,实在太快餐。那些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缘故,剧本表演后期统一,缺一不可。它们不是名著,不似武侠,也不如舶来品新鲜,题材也早被挖掘开来,即使有剩余价值,也所剩无几,拍新版播出,效果可能还不如直接播老版。这时候一个剧名的噱头,可能就是它最大的资本,但这,又有什么价值呢?

  ●韩国 不遗余力毁经典为糟粕

  (文/孤帆)你走过了珠峰,可珠峰与它的高度永远在那里,不可能有比它更高的存在。用这句话形容翻拍剧的尴尬,再契合不过了。

  一部翻拍之作,即使做到了成功,也是站在原作的肩膀上,借助着他山之石,建起自我的一片山河。更何况成功者甚少。韩国人于经典日剧的翻拍,已到了烂大街的程度;亦是创意匮乏下,编剧们获取认同的最佳捷径。

“一半经典一半滥俗”的《花样男子》

  关键词一:翻拍日剧

  始于式微 毁于狗血

  韩剧的翻拍,始于韩流式微的06年,最初的几部戏,真的秉承着向经典致敬的心态,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势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及深度,最出色的无疑是金明民主演的《白色巨塔》,堪称最成功的一次翻拍,张力冷峻,信息量繁复而清晰。最具争议性的当属“一半经典一半滥俗”的《花样男子》,这部掀起全民追星热潮的国民偶像剧,在无数日剧迷的心中,却是“化神奇为腐朽”的始作俑者,自此拉开了泡菜国辣手毁经典的帷幕。从《花君》到《一吻定情》,从《求婚大作战》到“神编神导神演技”的《仁医》、《不需要爱情的夏

天》,有多少经典的日剧记忆,就有多少毁经典为糟粕的奇葩编剧;那些被删减、被弱化、被无视、或者无力表达的东西,恰恰也是原作的精华;狗血,无以复加的狗血,入乡随俗的狗血,注定是韩剧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神器,浓妆淡抹总相宜。

金明民主演的《白色巨塔》,堪称最成功翻拍

  关键词二:转型

  题材全面 等待契机

  从异军突起到归于平寂,韩国翻拍剧不过风光了2、3年,却形成了一个个雷区与怪圈:推当红明星进收视黑洞的怪圈,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翻拍题材的转型。不再拘泥于“我用爱情毒死你”的丘比特大串联,继而转向校园、励志、职场、都市女人等题材,所遭受的批驳和谩骂少了许多。KBS尝到的甜头最多,也为国家台敛聚了足够的看点、口碑和拥趸。正如其编制下导演谈及的:任何一部作品的口碑,都具有相对性;即便是原版复制,不同演员诠释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不要硬性地与原作相对比,那样只会失望大于期望;而所谓的失望,大多建立在先入为主的基调之上。也有一定的道理。翻拍日剧的难点在于,韩剧的集数多、放送时间长,在整体时长翻倍的情势下,怎样“做好加法”,颇为考验编剧的功底。想来也是韩国人将视线投向“台剧翻拍”之根源。

  ●日本 大和风的孤芳自赏

  (文/冷门君)从历史来看,日剧自我“翻修”显得理所当然,早年多数2小时短剧、由那些经典荧屏明星演出的剧集,在电视台周年庆的企划中变成新人主演,不仅能吸引缅怀青春的中年观众,更能凭借当红明星的效应带动年轻人观剧,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循环。

反町隆史版《GTO》也被翻拍

  关键词一:年代久远

  向经典致敬 火爆看命

  在日剧的各种题材中,能够成功进行翻拍的大部分是年代久远的剧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由松田优作、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明星主演的剧集,在多年之后依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这些剧集的翻拍,更多是在一代人的成长之后,另选新人重塑时代记忆的行为。山口百惠在1976年主演的《赤色系列》,在2005年由电视台选择三名当红女星重新翻拍这一系列,权当对山口百惠的纪念。其中由石原里美和藤原龙也重拍的《赤色疑惑》(国内译为《血疑》)更是以完全不同的风格引发了收视热潮。

  由于日剧很多改编自小说,每次的翻拍都可能拍出不同的风情,改编自渡边淳一小说《无影灯》的电视剧《白影》,虽然当初原版播出时并未风靡,但中居正广在时隔23年后主演的翻拍版却收视爆红——这样的翻拍倒也算为原作增光啦。

日版《情定大饭店》由上户彩主演,翻拍自韩剧

  关键词二:全面翻新

  大刀阔斧 面目全非

  不仅是翻拍剧集,即使是在改编其它体裁作品的时候,日本人也经常将背景和剧情重新设置到更适合当下年代的舞台。像是改编自夏树静子小说的《W的悲剧》,菅野美穗版就与武井咲版有着巨大的不同,后者连主人公都已经一分为二,说是翻拍,但剧情中已经很难看到翻拍的影子。翻拍自1998年反町隆史版《GTO》的Akira新版,不仅新作与旧作年代接近,而且设定和舞台也几乎没有差别,完全是依靠演员的出彩表现来体现与原版的不同。不过2012年版《GTO》在推出续集后,甚至出现了原创剧情,同样说是翻拍,续集和前作的关系也已经不大了。

  当然,日剧也曾有翻拍他国剧集的经验,不过数量极为有限,收视和口碑也未达到电视台想要的效果,由上户彩主演,翻拍自韩剧的《情定大饭店》的日版,虽然大手笔地请到了裴勇俊出演,但收视依然惨遭滑铁卢。同样翻拍自大热韩剧的《魔王》,即便请来两位杰尼斯主演也未能挽救收视颓势。看来论到翻拍,日剧还是更适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孤芳自赏”。

  ●英国:天时地利与帝国情怀

  (文/爪赛赛)英国的翻拍剧以文学翻拍为主,其中偏向“知识分子”的BBC偏爱文学经典,更“接地气”的ITV则更偏爱通俗些的小说(比如阿加莎的侦探系列)。英剧能处在国内电视观众所谓的“鄙视链”最顶端,BBC出品的名著翻拍剧功不可没:从服装布景到选角台词,它们样样都是精致到骨髓里,似乎根本就是在叫嚣着:“没人比我们更讲究。”

  关键词一:BBC

  原汁原味 多精品

  BBC创建于1922年,从1929年开始播出电视节目。最初的BBC电视荧幕被各类经典戏剧改编占据,不过这个时期的“改编”更多的是将经典话剧(舞台剧)“原汁原味”的搬到电视荧幕上,和如今的“改编”概念有不小的差别;BBC真正意义上文学经典翻拍剧的黄金时期是上世纪的90年代,编剧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es)将一系列19世纪的“浪漫现实主义”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集,其中最经典的作品自然是1995年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对了,他还是英版《纸牌屋》的改编编剧。

  进入21世纪,文学改编剧的浪潮渐渐退去,但是仍然有《南方与北方》(North & South)这样的优秀作品问世;2012年奥运会,BBC制作了莎翁系列剧《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作为“助兴节目”。而饱受争议的苏格兰电视人史蒂芬-魔法特(Steven Moffat)则将一种新的名著翻拍模式在英国发扬光大,即借用文学经典的故事设定,把场景搬到现代,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比如《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的“续集”《变身怪医》 (Jekyll),以及,《神探夏洛克》(SHERLOCK)。

BBC翻拍向来大手笔《神探夏洛克》备受追捧

  关键词二:国家“福利”

  竞争压力小 戏剧传统优良

  相较于美国电视台竞争的激烈,英国的电视工作者们的确要“幸福”很多:英国境内真正意义上出产原创节目的电视台只有五家(BBC 1和BBC 2算作两家),而主要竞争更只是局限在BBC 1和ITV之间。更重要的是BBC作为一家“公共服务”电视台,经费来自全民缴纳的“电视执照费”和国家拨款, 因而也不需要看广告商的脸色而过多考虑大众审美,再加上英国演艺圈相对更讲究“科班出身”,很多演员都有着深厚的戏剧功底,有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怎么能不出精品呢?

  需要说明的是,英剧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差钱”。总体上来说,英剧的投资规模要比美剧要小得多,但只要是名著翻拍,BBC绝对是“花钱不眨眼”——这不仅是因为“传道授业”是BBC最重要的立台宗旨和作为“皇家电视台”天生自带的“高贵冷艳”,更因为名著翻拍本身对英国来说,就是一件马虎不得的事情:这些文学经典中承载的,是昔日世界霸主的骄傲,是老牌贵族必须要世代相传下去的优雅。

  ●美国:拿来主义与再创造

  (文/爪赛赛)在电视翻拍这件事上,谁都拼不过美剧:他们的翻拍之路以英国为第一站,如今几乎已经将网撒遍了全世界。美国的电视评论家们常常一边感叹着又有一轮 “电视黄金时代”,一边对当下美剧的创意贫乏冷嘲热讽,那么,美剧的翻拍图景到底是怎样的呢?

  关键词一 “美版英剧”

  从“剧情翻拍”到“整体平移”“

  美国翻拍英国剧集,最早多集中在喜剧上, 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家有喜事》(1971,All In The Family)、《三人行》(1977,Three’s Company)和《桑德福和儿子》(1972,Sanford and Son),而国内观众更为熟悉的,应该是之后NBC翻拍的的《办公室》(The Office);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剧情类英剧也开始被翻制成美版,其中《无耻之徒》(Shameless)和《纸牌屋》还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随着英伦大军对好莱坞的进一步渗透,近年来“美版英剧”还出现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把原剧的阵容找来拍个美版。AMC去年的《冬日斜阳》(Low Winter Sun)请来了原版迷你剧的主演马克-斯特朗(Mark Strong);今年秋季FOX将把Gracepoint,即美版的Broadchurch(中译均为《小镇疑云》)放到最重要的周四夜,Broadchurch的主演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也将在美版中领衔主演。

  关键词二:遍地撒网

  我们不是搬运工 我们玩的是“伪原创”

  正如开头所说,美国的翻拍魔爪早已经伸向了全世界:《谋杀》(TheKilling)、《边桥谜案》(The Bridge)翻拍自丹麦剧集,《蛇蝎女佣》(Devious Maids)翻拍自墨西哥剧集,A&E即将翻拍去年大热的法剧《魂归故里》(Revenants),今年年底,美版《甄嬛传》也将在HBO正式开播…但这仍然不够,现在,电影翻拍剧集也迎来了井喷。

以重口味著称的《真爱如血》翻拍自流行小说

  除开影视类翻拍,美国也有不少改编自小说的剧集,只不过他们多是改编自畅销书。《真爱如血》(True Blood)、《嗜血法医》(Dexter)、《识骨寻踪》(Bones)和《绯闻女孩》(Gossip Girl)等,都属于这个门类。

  如此看来,我们似乎完全有理由嘲笑好莱坞电视圈的创意贫乏,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在美国,除了有五家公共台和传统的“六大”有线台,越来越多的小规模电视台也都在跃跃欲试,再加上如今网络平台也想搅一趟浑水,“电视黄金时代”为电视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拥挤和惨烈竞争。家家都在挤破脑袋想要抢到好的原创故事,可优质的原创创意就那么多,要填满档期的大家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如今的美国翻拍剧,大多数时候只是需要原作的一个创意和大概想法,之后的剧情则在很多情况下和原作并无太大关系。美剧高度商业化带来的一件相当让人头疼的事情:英国的电视人可以说想不拍就不拍了,美国电视剧若是能打响,电视台恨不得通过一季又一季的续订把你往死里榨(有线台的情况要好很多),所以复制原作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操作方案。

  不知道是乔布斯还是毕加索还是T.S.艾略特说过,“好的艺术家靠抄,伟大的艺术家靠偷”。所谓霸主,可不就是要忠实践行这样的理念:看到好苗子,就得抢过来,然后变成自己的。苹果是这样,美国的电视工业也是一样。

  ●泰国 特别的翻拍给特别的爱

  (文/Linda安)泰国的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经典小说,从这一点就可以获知泰剧在原创剧本方面的薄弱。言情小说在泰国十分受欢迎,因此翻拍小说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不过,虽然小说层出不穷,但是经典的作品也就那几部,再加上泰国电视台在创新这一点上并没有多大的野心,因此不停地翻拍曾经的经典剧集便成为了泰剧的主打节目,所以当同时段的电视剧出现十个有八个都是翻拍的情况时,大家也就不需要奇怪了。

  关键词一:小说

  小言的天堂 翻拍是习惯

  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电视剧会如此依赖言情小说。在泰国,翻拍小说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翻拍曾经的经典作品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例如被誉为“泰剧入门三部曲”中的由Aff、Aum主演的《爱的被告》,Ann、Ken主演的《临时天堂》就是翻拍了经典小说,早年曾在中国引起轰动效应的《凤凰血》也是改编自经典小说,更不用说著名的《日落湄南河》,其原著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从“根”上就依靠小说的泰剧,翻拍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和习惯。

  关键词二:官配

  粉红感最重要 CP是王道

  几乎每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剧集都会捧出一对官配,这也是电视台持续不断翻拍的原因。例如,首次合作主演《爱的被告》就被封为“国民官配”的Aff和Aum,只合作过一次《人的价值》的Pong和Noon。翻拍经典作品能够有效地推出、巩固官配,而成功的官配是能够带来大量粉丝观众群的,是收视率的保证。所以能看到官配Ann和Ken合作六次之多,曾经的情侣官配Weri和Pancake即使分手了还是会被凑成一对去拍摄翻拍的剧集。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演经典剧集的翻拍作品的,这是一种实力和人气的认可。

《爱的被告》将Aff和Aum打造成“国民官配”

  关键词三:新人

  捧新人的捷径

  泰剧中的新人层出不穷,且几乎个个上来都是主演,当一部作品中最大牌的演员就是新人的时候,翻拍经典剧集可以从内容上做保证,毕竟观众不熟悉主演,但是熟悉故事,爱屋及乌也会多看新人两眼。与官配们出演翻拍剧集是实力的认可不同,新人能够出演翻拍剧集表示着电视台要大推他了,例如泰国三台为了推出新人Nadech、 Yaya、Mark、Kim、MintC、Boy、Margie而拍摄的“筑梦庄园”系列,一共四部全部改编自泰国经典同名小说。著名女演员Ann转型做制片人后翻拍自己早年的经典剧集,所选用的主角也都是从上面那些新人里挑。

  特别说明:文中所说的翻拍,包括文学作品的剧化,包括对经典影视剧的再次拍摄等,不特意区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