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段子说,老外19:00看到满屏都是《新闻联播》以为是酒店的电视机坏了,若让他看见一部电视剧的男主和女主可以在一个晚上拥吻4次,敌对双方交战可以在一个晚上连打4场,抗日英雄可以在一个晚上连杀一个人4遍,估计《新闻联播》带给他的冲击会减缓——一剧四星,这就是在目前中国电视剧的排播现状。
2014年4月15日,广电总局颁布从2015年开始一部电视剧将只能在两家卫视播出,这项规定的颁发,犹如一颗原子弹被引爆,震撼整个电视圈,与中国电视剧产业有关的人与事“无一幸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编剧2014创作年会上,导演委员会的副会长金韬说的:“中国的电视剧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微妙,但同时也非常严峻的挑战时期,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我们中国电视剧已经到了自己产业的生死场。”而编剧王宛平在接受采访时都很彷徨说:“一剧两星之后,电视剧会变成怎样现在都不好说,大家都在观望,我也在观望”
“一剧四星”明年转成“一剧两星”,中国编剧界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又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中国好故事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准?中国好故事的出路又在哪里?
Part1:编剧们,你们过得还好吗
大牌演员和扎实的剧本哪个才是观众选择观看的必要条件?如果说演员是观看这部剧的初衷,那么去年黄晓明拍摄的《精忠岳飞》是一部十足的好片吗?而当年全部采用新人的《士兵突击》又算是一部无名之作吗?有些人又说那么我们看导演,在去年由郑晓龙执导的《新编辑部故事》为什么骂声一片?而此前2012年同样是他的作品《甄嬛传》却让他彻底火了一把。其实不能说演员、导演都不重要,但对于一部剧来说,演员和导演都是对这部剧的二次创作,那么让一部剧火起来的重任就必须在剧本上。著名演员刘劲在刚召开的中国电视剧编剧2014(南宁)创作年会上说过:“作为演员我们明白剧本永远是一剧之本,编剧永远是影视产业的源头。”既然编剧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在如今中国电视剧面临从“一剧四星”向“一剧两星”的转型过程中,编剧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一剧两星”效应之一:改善编剧追名逐利的心态
在“一剧四星”政策实施的十年中,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蓬勃,同时也带动了电视剧制作金额的提高,从原本号称百万制作的电视剧来看,现在已经是毛毛雨,只有上亿的制作才能称得上是天价。在目前电视剧市场,只要你肯花大价钱砸,就能有好的演员、好的导演来拍,如果一部剧卖到200万,也就是四个台每个台只出50万,投资人很快就把本给收回来。就算真的卖不出去,还有网络给你卖,这也就造成了电视圈投资人鱼龙混杂,只要有钱的就能来投,根本不用管是否懂得电视制作流程。
正因为制作费的不断攀升,编剧的稿酬水涨船高。相比于10年前,编剧的收入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而剧本涨价也已是公认的事实。在10年前一线编剧一集稿酬在5万左右,如今至少在30万一集,上涨将近5,6倍。在一线编剧的价格在不断攀升的同时,二三线的编剧待遇虽然不会比一线编剧来得好,但也能维持在10万左右一集。这样的情况之下,编剧自然也就尽可能快地写剧本,尽可能快地卖剧本,大家也就不再专心于创作剧本,而是剧本生产流水线。编剧刘和平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电视剧制作费那么高,一半都是要给演员的片酬和编剧的稿酬,现在编剧圈就和演艺圈一样,都希望赚快钱,不图名就图利嘛。”在他看来,这样的情况恰恰是编剧所不能走入的怪圈,而一剧两星的政策来得也正是时候,因为投资者谨慎了,看准才会出手,这对编剧来说要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不是没有完整的剧本就开机。
“一剧两星”效应之二:提高编剧对剧本的责任心
除了在改善追逐名利的问题上,一剧两星政策对于编剧提高对剧本的责任心也是大有助益。在编剧薪酬水涨船高的情况下,分包情况愈演愈烈,一些三线编剧为了提高剧本的数量,或者是一些剧组为了迅速得到剧本开拍便雇佣枪手对剧本进行分包、转包。枪手也同样分为好几个等级,高等级的枪手也同样会转包剧本给更加低成本的枪手来写,这样层层转移的剧本才造成了如今剧本市场充斥着糟烂不堪的剧情,极大地破坏了整个编剧界的环境,一个剧本原本的稿酬是十万,但是外包之后变成了两万,再外包才几千,一方面制作方哭穷,一方面观众骂娘。
除此之外,现在编剧所创作的剧本也因为原本一剧四星的影响,同质化的情况泛滥。编剧们只要考虑如何迎合观众的口味就行,而丝毫不考虑剧本所要传递的文化和精神。而在这个时候一剧两星的出现也适当地抑制了同类型剧本的出现:“观众也是会做选择的,你天天宫斗,天天抗战,自然审美疲劳,如果这个时候有更多其他的电视剧可以看,那么观众自然就不想看你的这部剧。”金牌你编剧王宛平表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编剧们也会更加注重对于剧本的雕琢,因为你不是好剧本你就卖不出去,逼着你要创作出好剧本来。编剧不再是迎合观众,而是用剧本去感动观众。”
“一剧两星”效应之三:减小编剧维权风险
一剧两星一方面对于编剧的要求提高了,同时也让编剧维权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个编剧的辛苦成果得不到保护,那么编剧又怎么会用心创作剧本?如果一个编剧的劳动果实被冠以别姓,那么又怎么让编剧没有后顾之忧?对于编剧维权一事,金牌编剧人李亚玲认为:“现在的维权成本非常高,对我来说,我觉得真相比一切都重要,但是其他的编剧就可能因为官司成本太高而放弃了,另一方面,现在的编剧圈也不是一个齐心的群体,有一部分人在你维权的时候会支持你鼓励你,也有一部分人会嘲笑打击你,甚至出卖你,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
有剧版《北情》版权纠纷官司“珠玉在前”,李亚玲也逐渐开始整理出自己的一套编剧创作营销模式——自己事先创作剧本,再邀请制作公司来看稿。在去年李亚玲实行这个“规则”的情况之后,只要有制作公司需要观看故事大纲便要收费5000元,观看单集剧本3000元一集:“先付钱后看稿。看完之后稿子不能带走,打印稿不能带走。钱也不退,你要买的话,看的稿费就冲抵稿费。这样我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保护。”李亚玲表示在一开始有人反感她这样的做法太过强势,然而制作方却很欢迎她这样的做法:“因为制作方如果需要一份剧本,就要自己出题材,邀请策划人策划,一般会付10%到20%的定金,这定金往往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
万,但这些定金付出去之后拿到手的作品,往往成功率很低,而且这些定金也是不退还的。现在我等于是承担了所有前期的风险,也为制作方节约了时间,所以很多制作人甚至要多付一倍的钱来和我约稿,希望能够享受我剧本的最先看稿权,这就说明我的这个办法也是确实可行的。”
“一剧两星”效应之四:演员可为好编剧降低片酬
《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提到,足够好的剧本可以通过有效的降低演员片酬来抵抗一剧两星的影响:“演员也就图一头,为了一个好的艺术形象,不要钱我也演,你要是戏烂,我演了还要被观众骂,那我还是拿点钱走。所以演员演我的戏都是友情价出演,不会以市场价来演。”
《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邹静之也特别指出写了一个好剧本,明星看了也开心,大家演起来爽,很多演员就不会和你计较片酬了。“很多人明星和我说读好剧本是很快乐事情,根本不会去计较其他东西了!”
Part2: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
中国电视剧经过了将近50年的发展,在这50年间有多少剧本被创作出来?有多少剧本题材被开发?如果要写出好剧本,就必须推陈出新,独具一格,特别是在明年一剧两星之下,剧本要求更高,那什么样的剧本能够被称为好剧本好故事呢?
好剧本创作指导之一:要接地气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金韬认为,在一剧两星政策的影响下,更需要编剧认真的审视一个剧本如何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在这其中,接地气很重要:“比较聪明的剧本和比较聪明的剧目,它前提是要接地气,因为电视剧跟电影在创作情态上还是有不同的,它需要有灵动的东西,跟观众有很好的交流。我比较喜欢看得很灵动的剧本,倒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电视剧的观众他在这方面的感觉和投入,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邹静之对于如何把剧本写的接地气,有自己独门秘诀。“我一直和观众一起看我自己的作品,自己原先认为是对的,并且别人争论的东西,到那个时候有可能发现是错误的,你就会脸红,你就把自己当观众,到那时候就觉得这儿怎么这么慢,怎么这么多废话,一下子就知道自己错了,或者一下子觉得这个时候不该这样,那时一个编剧必须要做的,这样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剧本。”
编剧高满堂接受采访时称赞了李潇创作的《大丈夫》。“欧阳剑和顾晓珺这对老夫少妻的真爱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感动,可能是‘老夫少妻’和‘姐弟恋’的新颖题材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也可能是王志文和李小冉的演技让观众啧啧称赞,但是更多的就在于这部剧足够接地气。”在高满堂看来,电视剧就是因为有生活化、接地气的语言才能打动观众的心。为了写好《闯关东》,他和另一位编剧北上黑龙江的漠河、黑河,南下山东的济南、龙口,顶风冒雪,钻深山穿老林,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足迹遍及金矿、煤窑、林场,行程超过7000公里,面对面采访70岁以上的“闯关东”原型,以及其他人物共200多个,积累笔记50万字,影像资料600多分钟。厚积薄发,最后写出《闯关东》这样大气的作品,塑造出朱开山、朱传武、鲜儿、潘五爷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高满堂对目前国内一些编剧的创作方式颇感忧虑。他说,一些“宾馆编剧”和“会议编剧”身上的“空调味”太浓,“生活味”太少。有的剧本写到企业场景就只用一句话“工人在车间”表述,后面便是一串省略号;写到农民只用一句话“老乡在干活”表述,后面还是一串省略号。这种剧本只会让导演哭笑不得,因为太抽象了。
好剧本创作指导之二:不要为了话题写剧本
《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编剧王丽萍指出:“我跟年轻编剧交流时,我一直跟他们说,不要因为话题而去写电视剧。电视剧剧本还是人物、情感和剧情,而不是话题。话题是永远跟不上的,电视剧是有制作周期的。去年这会儿最流行的舞蹈是江南style,今年再跳大家会觉得很傻。王丽萍还表示:“之前《双城生活》播的时候,很多人在微博晒出自己往返两地的车票,然后大家发现这样生活的人还是挺多的,会引起观众讲述很多共同的经历。但至于说究竟会引发什么样的话题,还是要到播出时才可以看到。”
好剧本创作指导之三:剧本要让人感动让人温暖
《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的制片人侯鸿亮认为好剧本就是弘扬真善美:“在我看来好剧本就是我做起来会有新鲜感,但一定是弘扬真善美的一个东西。”
持同样观点还有王丽萍,此前有人评价王丽萍的作品:“温暖而美好是她的美学风格,她的作品像河一样流淌着,她是一个温暖的现实主义者,而且是上海最典型的现实主义者,这也是一种精神。”然而,这种温暖而美好的美学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王丽萍接受采访时不避讳谈自己写过的“狗血”剧情,《叫一声妈妈》,她一上来就“开抡”命案、悬案,下跪、狮吼,无奇不有,写到最后,连她自己都觉得反胃。那时的她,盲目地以为戏越激烈越会有观众缘。还有两部她不愿提及的作品《擦肩而过》《女人不麻烦》,“一看就是想象力到头的东西,那时候写戏就是想赚钱,想出名,功利的东西多了点。”到构思《媳妇的美好时代》时,母亲的一句话让她豁然开朗,母亲说:“你就不能写点让人高兴的事儿?看着让人乐呵的,成不?”
“狗血桥段生活中肯定每天都在上演,但美好带给人的感动更有力量,如果我们连美好都不相信了,我们还相信什么?”王丽萍说。在此之前,她每年应投资方邀约才动笔写作,《媳妇的美好时代》不同,她不做命题作文,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无所谓,她完全由着自己的心性去写。“我不想被打扰,就想单纯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到第27集,王丽萍才拿着剧本寻找投资商。在一次和华录百纳老板的饭局上,对方一听剧名就已经兴奋不已,因为在当时,满荧屏都是苦情、虐心、狗血。”
Part3:好故事的出路
懂得了好故事的创作之法,那么如何将好故事更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原本依托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交融的情况,我们似乎又有了更多的出路。搜狐视
频内容运营中心总编辑尚娜表示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如今的互联网提供内容的竞争上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其实我们的竞争跟省级卫视没有太大区别,真正最牛的一线卫视永远不会消失,不仅是卫视,包括中央台,好的电视台永远都不会消失,但是由市场经济孕育的视频网站因为是充分竞争,它是资本竞争,人才竞争,是你今天不好好想,明天你就立马死的竞争。”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才需要不断的累计人气,有了巨大人次规模的互联网才会催生出一些超级大剧。
此外,尚娜还谈及网络电视的收费问题,在她看来现在的支付平台已经完全搭建完成,就在于能否吸引观众来使用网络电视来实现家庭影院,进而把这些好故事投放到网络上去:“比如说世界杯,世界杯在电视台没有任何播放,你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付费收费,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愿意付钱的,这个价格还不好评估,但如果我是一个只在世界杯跟欧洲杯看球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必须要付费的话,交100块钱我是愿意的。超级作品在付费的模式下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电视剧,它更接近电影,因为它向用户直接收费,然后它可以花大价钱去打造,因为你不超级就没有人看你,除了作品超级以外,前期的宣传也要超级,所有的人在想看或者他为什么知道要到你的平台去看,你什么时候播出,这些问题给他解决了,他就来到你的网络院线去看他的季播也好,周播也好,5集也好,10集也好,100集也好。”
相关视频:
尚娜:互联网平台将绽放中国最好的故事
高满堂:会听故事还要用心讲故事
金韬:期待导演与编剧碰撞火花
周铁东:好莱坞编剧要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