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电视台购剧

————(文/情情叶)

  电视台是怎么购买一部剧的?这是一个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呢?买剧不像买白菜,这边厢制片方自述受尽电视台压榨,那边厢电视台也是有苦说不出。在一剧两星闹得正欢的档口,我们看看目前电视台购剧那点事,以此纪念即将逝去的一剧四星。

  为何都爱四星剧?

  1、便宜又超值

  四星剧的存在,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成本和风险。在节约成本上,四台联播的成本会比独播剧节省3/4的成本,三台联播就节省2/3。由于地域性的局限,一部电视剧在一个平台上难以发展到全国性的效果,而当四个电视台在同时段播出同样的电视剧,很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热剧效应,影响力也就相应扩大。

  2、四星剧买回来怎么播?

  当然,四星剧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收视率上会有一个竞争和分流。四家卫视为抢夺收视率剪刀手、长片花等“奇招”频出,在电视台的眼中,似乎谁播的最快收视就最好。事实不然,有时候播得慢反而捡了个大便宜,如2013年的《娘要嫁人》,由三家卫视联播,结果收视率最好的反而是播得最慢的北京卫视。因此,一部剧的收视率取决于电视台的综合影响力:对剧的剪辑是否恰当、电视台的频道定位、接档剧目等等。

  购剧有风险

  1、从看成片到看样片,下手必须稳准狠

  过去,电视台都是看了成片后才决定买不买的。如今省级卫视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对于优秀的剧集,各家卫视虎视眈眈,都迫不及待地在成片出来前“抢购”。大家都知道,新剧如果不在首轮播出就很难有好的收视保障,而好剧又是如此难求。

  2、砍剧之痛

  大剧伴随的就是风险,电视台出了大价格却未必能收获高收视。花了大价钱买一个剧播不

好,这些责任和压力都要电视台来承担。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家卫视买一部四星剧要近60万一集。按照每天三集播出计算,一天就是180万,一年下来就是7个亿的购剧支出,但电视台仅靠剧承载广告赚能赚多少?

  因此当一部花大钱买过来的剧收视却惨绝人寰时,财大气粗的电视台会狠下心肠一刀斩,马上让备播剧接档。如北京卫视就腰斩了收视低迷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而对于一些备播剧匮乏的电视台来说,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继续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流。

  3、如何规避风险?

  购剧的风险是这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电视台该如何规避风险呢?很多电视台选择从策划阶段就介入电视剧的制作,在题材、模式、剧本、选角上给予意见。他们会根据市场变化,加强购剧前剧本预审、中期跟踪和未完成时的预判。此外,他们也会加强了台与台的横向联络,让电视台之间共同讨论项目的前景、收视的预估,这样实行下来,对电视剧的播出效果相对地有所把握,也可规避一些风险。但在激烈的竞争的条件和环境下,电视台还是没办法达到完全保险。

  购剧关键词:

  1、去哪儿找片源?

  在寻找片源上,不同的电视台有不同做法。实力强大的电视台如湖南卫视,不必踏破铁鞋,制作公司都会派人驻扎,第一时间将项目奉上。即使如此,电视台还会有一批职业购片人员,以天津卫视为例,他们采取分片区购片,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是大片区,后起之秀有山东、南京、天津、湖北、云南片区,有新的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出现,就会随时调整和充实购片人员。此外,电视节和节目交流会也是电视台寻找片源的地方,如每年春天举行的 “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简称“春推会”)。

  2、如何审核?

  从找到片源到下手购买,电视台有一套审核标准。过去购剧人员都是凭经验购买,如今观众口味越来越难捉摸,有时候雷剧反而比精品剧卖座。因此,各家电视台都分别建立起专业的审核团队,从网罗剧信息、审看剧本到片花,采取民主购片的形式,避免凭个人经验下单。

  审核团队会对电视剧进行多方面评估,从剧本、编剧、导演、演员阵容,乃至制作的影视公司,一一分析。但在审核上,电视台会偏向一些有过好的作品的制作公司,于正工作室、新丽传媒、唐人制作都是能让电视台眼前一亮的制作公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