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篇:《金枝欲孽2》收视惨淡 TVB风光不再

策划:苏敏/王鑫/王昱妍 文:水歌

  不管是喜欢追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电视剧的“电视儿童”,最近一段时间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我该看什么剧呢?”全球都在闹剧荒,当然,这并不是电视剧的数量不够,而是在质素上产生了问题,观众不爱看,因此选择忽视,也就剧荒了,在这一点上,作为曾经盛产电视剧王国的TVB也没能幸免,其近日隆重推出本预在收视上赚个满堂彩的年度重头剧《神探高伦布》和《金枝欲孽2》遇冷,让人看不懂的剧情“赶客”到底,创了新低的收视率是观众纷纷关闭电视的最直观体现。

  当然,在中国香港地区,除了TVB之外,其实亦有其它电视台,只是“亚视”早已经形同虚设,在2010年推出《法网群英》和《胜者为王》之后,后继无力,成为在剧集方面零产出的电视台。另一方面,一直胸有成竹,想要借一己之力为中国香港的电视剧市场带来改变的王维基,在一连开了数套剧集之后,却面临无牌的状况,又为剧荒“贡献”了一笔。

●内忧篇
1.分量演员集体出逃,新人扛不起大梁

  TVB的电视剧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来去去的那一帮人”,让观众看着眼熟、看着亲切,所以,哪怕是剧情稍微弱了那么一点,单是看看喜欢的演员也会觉得“值回票价”。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TVB的辉煌时期,人才济济一堂的盛况,宣萱、郭可盈、陈慧珊、张可颐、罗嘉良、林保怡等等,哪一个单独站出来不是一部戏!但是,众所周知,TVB内部的各种制度以及工作量大、酬劳少的现状,使得很多能挑大梁的大人物在近几年纷纷选择出走,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与TVB已无合约之外,蒙嘉慧、佘诗曼、马德钟、邓萃雯等都已经不再是TVB的人,而近日,更是传出陈法拉、杨怡、陈豪等“新当家”合约到期或将改签部头的新闻,TVB不但保不住“老人”,倘若连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气正旺的演员都保不住,那可真是要垮台了。

  面对人才的大量流失,TVB只能采取积极扶植新人的计划,捧人的策略依然是“剧霸”模式,这种方式可以捧出视后胡杏儿、杨怡,如今再用,还是捧一些毫无经验的花瓶,这样一来荧屏上天天见到的都是苟芸慧、岑丽香等那么几个面孔,只能陡添观众的反感,捧人变成了捧杀。比如说,《神探高伦布》中让马赛挑大梁,但观众一看到她“布布”来“布布”去的就想换台,《金枝欲孽贰》中让苟芸慧这个连中文都说不溜的演员来演古装戏,也难怪观众看到她出场就瞬间出戏。林保怡近日接受采访时就直言不讳的说:“《金枝欲孽贰》在选角上存在一些问题。”TVB新捧的一批演员,演技稚嫩、惨不忍睹,也难怪观众要弃剧了。

《金枝欲孽贰》选角问题导致收拾不佳

2.王牌幕后心灰离巢,收视品质能保障

  在严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环境之下,出逃的又何止幕前的演员,幕后团队的集体出走,也成为TVB的一个致命伤。从2011年唐基明为TVB留下最后一套热播剧集《怒火街头》就

选择离巢之后,最近这一、两年连续有幕后大佬选择和TVB结束雇佣关系。比如说,监制刘家豪和梅小青夫妇,他们的剧集连续占据TVB近几年来收视率榜首的位置,凡是由这两位一手打造的剧集在播出时都能让收视率飙升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他们的离开对TVB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监制戚其义和编审周旭明这一对黄金搭档,虽然他们两个近几年的作品在收视率方面表现寒酸,但另一方面却能引起强大的舆论关注和话题性,他们的创新是超前意识的,总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在创意匮乏、死气沉沉的TVB生产车间,他们的作品就是夺目,如今的离开,也让TVB在创新方面陷入僵局。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例子之外,最近一段时间离开TVB的幕后工作者可谓不计其数,其中一部分都是被王维基挖走的,如此一来,TVB的创作组成了重灾区,像是创作经理欧冠英在去年编写[名媛望族]的时候就不得不面临人手不够用而“飞纸仔”的情况,幕后情况像是打仗一样的混乱。另外,上文也提到了《怒火街头》这部大热剧,自监制唐基明离开之后,TVB也趁热打铁开了续集,但由于主创团队大换血的缘故,续作没能保持住首辑的水准,让观众失望不已,通过这样的情况同样可以预料到TVB正在打造的《On call 36小时II》,首作的编审孙浩浩已经过档王维基的城市电讯,TVB不得不再次换团队来继承,这样一来很难保证剧集的品质。

  这也难怪有剧迷发出感慨说:“梅小青走了、刘家豪走了、戚其义也走了……TVB还可以看什么?”

●外患篇
1.无竞争,零进步

  其实近年来,TVB在产剧方面保持着其工厂化的稳定水准,每一年都维持在一个自给自足的“正常量”水平上,也维持着每日一档处境剧,两档常规剧的惯例,但奈何剧集题材不新鲜,抑或是创意不给力,不断地“炒冷饭”,让观众越来越没了追剧的兴致。比如说,TVB去年自信满满推出的诚意之作,《雷霆扫毒》和《名媛望族》,前者走的是亘古不变的警匪剧戏码,

后者玩的是已经被观众烂熟于心的家族战,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针对这一点,编审周旭明就曾直言过TVB停滞了20年,他说:“TVB太保守,急需变化,很多人现在提到TVB都只记得争产或警匪这类的剧集。”

没有亚视与之竞争,TVB很难创作出类似“刑事侦缉档案”的好剧

  TVB为什么年复一年的生产着题材差不多、人设有点像、情节很雷同的“类似剧集”,原因正是“一台独大”这四个字。虽然说,在“做生意”上能够做到垄断是一件很牛的事,但“天下第一”、“唯我独尊”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对于TVB而言,没有了竞争反而成为它的

“外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TVB剧为什么那么精彩,就是因为有亚视在与它抗衡,你出一套被观众叫好的剧集,那我一定要出一套比你还要好的,于是两家电视台就在这样的互相抗衡中生产剧集,出来的质量怎么会不好?像是至今还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就是TVB为了与亚视打擂而诞生的剧集。如今,亚视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制剧集的能力,TVB面对没有竞争,凭借着自己产什么观众就会看什么的“自信”,开始了流水线作业,十多年间复制再复制,了无新意。所以,这也难怪,为什么TVB的一众幕后,在面对王维基将与他们打擂这个局势时反而无限欢迎,包括监制梁材远、戚其义、梅小青等人都曾说过同样一句话“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2.雷声大雨点小的王维基由气势到弱势

  王维基从两年前开始,胸有成竹的创办城市电讯电视台,有壮志也有雄心,想要去改变在中国香港地区TVB一台独大的局面。于是,他下狠手去挖TVB台前幕后的人才,张可颐、黄日华、林文龙、唐宁、廖碧儿等人气演员,姜大卫、林嘉华等实力派老戏骨,以及曾执导过[冲上云霄]的苏万聪导演,曾担任“学警”系列的编审李绮华等等幕后团队成为城市电讯的主心骨。王维基在充实了自己电视台的人才储备之后,火速开拍起电视剧,其中包括邀请中国台湾小生唐禹哲加盟的《还来得及再爱你》,张可颐主演的《客家女人》,夏雨、鲍起静主演的《岁月楼情》,梁小冰、周家怡主演的《导火新闻线》等等,各种题材应有尽有。除此之外,王维基还打算再开《童话恋曲201314》、《惊异世纪》、《警界线》、《三面形医》等剧,这样一来,本为剧荒的年代提供了多一重选择,奈何想法是好的,执行起来确是困难的,面对久久不获发牌的囧境,城市电讯已经制作完成的多套剧集不得不被压制下来,播出时间遥遥无期,“威”基瞬间变成了“危机”,给剧荒的年代再添一份“荒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