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严重同质化,并非仅仅只是题材的被过度开发,也在于电视这项娱乐活动正在被更多更丰富的消遣娱乐所取代,这种衰退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更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据美国尼尔森公司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有线电视黄金时段的收视率普遍下降,而流失的最大一部分观众则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年轻族群,电视观众的年龄结构老龄化是目前全球电视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美国和日本,电视观众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0岁以上,近年来在亚洲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韩国电视剧,根据调查,在韩国当地,只有50岁以上的人口依旧把电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而更多的青年男女则认为智能手机才是最必不可缺的。而在中国,40岁以上的消费者早在前两年就已经成为了电视的主流人群。
国内电视业不仅面临同行竞争,随着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拥有数第一的国家,人们可以在24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与播出国观众保持同样的收看频率,拥有这样硬件设备和时间精力的人群学历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在国产电视剧尚无力与欧美日韩抗衡的现实状况下,他们选择主动退出了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争夺战。有无数调查报告来告诉我们,女人、老人、闲人才是目前电视剧的忠实观众,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收看时间更是突破了超出年轻人一倍之多,中低等学历的观众比高学历者更偏爱看电视剧等等。但是《名利场》本月披露的一条新闻耐人寻味,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收购Instagram的过程中,一度为了准时收看美剧《权力的游戏》而暂停谈判。
事实上,我们在根据数据做出判断的时候,往往也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数据蒙蔽双眼。我们总是在强调受众,但“受众”其实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它是某种与社会思潮、人们的阶段性愿望、社会教育所达到的一般文化水平联系在一起的集体无意识,当然它偏重于大众的文化心理,但不是某种固定不变的内容,而是某种被教育、被诱导、被推动的心理行为。对受众心理做简单化的想当然的理解,不仅是无视受众的精神需要,更是将受众心理视为一种死物,而无视它的不确定和可变性。我们给受众预设了一个低水平标准,然后就肆意地用庸俗去践踏它,这等于是电视剧产业圈内的参与者们合伙将电视剧推向了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化当中,或者矫枉过正,无视与受众的精神共鸣,陷入到“纯艺术”的自我欣赏当中。
今年几部折戟沉沙的大剧,无论是《楚汉传奇》或是《赵氏孤儿案》,从演员阵容、资金投入、播出平台造势等来看,当之无愧“大剧”之名,但收视率的惨淡,却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缺陷,更多的是选择的切入角度,无法与观众现实的情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赵氏孤儿案》里塑造的程婴,是一个中国传统道德里的完人楷模,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从忠义出发,但这种“舍亲子全大义”的行为与现代人的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距离感,认同感的缺失,使得整个故事搭建起来摇摇欲坠,哪怕冠以“大剧”之名,在观众心中也如同海市蜃楼,可望却不愿触及,谁又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高尚,不如别人聪明,索性不去看也就没了比较。
《赵氏孤儿案》程婴的“舍亲子全大义”无法博得现代观众的认同感
优秀的电视剧不应该是少数人才配享有,而恰恰是属于大多数受众的。无论是用制造低俗平庸的烂电视剧来糊弄观众,或者是脱离广大受众的精神需求来谈论电视剧的艺术提高,一个是正能量缺失 ,企图通过挑战观众理性极限来达到一时的收视率冲高,而另一个则是将曲高和寡的“纯艺术”的失败嫁祸给受众的审美情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