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播综艺大跃进

   进入2013年,电视台发现,综艺节目除了“快乐大本营模式”、“快男快女模式”、“非诚勿扰模式”之外,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综艺节目“二次革命”,竞争显得更高级——在广告商的疯狂助推下,大型季播节目疯狂涌现,呈现出了大制作、高成本的大片水准。

  (策划/黄杰 撰文/巫天旭 张宁 马嫚丽)2012年7月,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联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综艺革命”,四档季播综艺节目几乎同时推出,为“限娱令”下沉寂多时的国内综艺节目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电视台发现,综艺节目除了“快乐大本营模式”、“快男快女模式”、“非诚勿扰模式”之外,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来自于闭门造车式的冥思苦想,而是来自于“借脑”——“拿来主义”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相反,它是国内综艺节目寻求突破救命稻草,或者说,它是唯一的。

  进入2013年,湖南卫视率先吹响了决战的号角,季播节目《我是歌手》重装上阵,火爆荧屏。《舞林争霸》、《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中国最强音》、《中国好声音》也开始陆续上马。此外,以往在综艺节目的研发上一直滞后,不太愿意进行大投入的二、三线卫视也开始备齐物料、蓄势待发。从搜狐娱乐拿到的综艺节目编播表来看,共有30档季播综艺节目将在今年呈现在荧屏上。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综艺节目“二次革命”,和电视台以往靠节目形态相互抄袭、简单模仿来完整竞争不同,它的竞争显得更高级,看似更具里程碑意义——在广告商的疯狂助推下,大多数节目都呈现出了大制作、高成本的大片水准。国产综艺节目几乎在一夜之间,纷纷接上了国际轨道。

  而我们关注的是,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电视台综艺季播节目的集体爆发会不会演变成一次看上去繁花似锦,实则地基不稳的“大跃进”——“多快好省”的理念带来的到底国产综艺节目的质量全面提升,还是一次虚假繁荣的集体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