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 停止向中国式大片学习 附稿④ (文/晴晴叶)

中国式大剧之五大炮灰篇——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 《隋唐英雄》
    投资:2.5亿元
    号称:《隋唐英雄》的总投资达到了国内电视剧制作史上空前的2.5亿元,剧本由十位国家一级编剧费时三年打造,号称规模不逊色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制片方将其定位为“长篇英雄史诗传奇”。

结果:不知传奇从何说起,也不知国家一级编剧的三年时间用到哪里去了。该剧雷点之密集、剧情之荒谬、造型之娘炮、感情之狗血,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且不说李世民提前10年出生、明清诗句和毛泽东诗词信手拈来,也不说《隋唐英雄》怎么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隋唐后宫》,单是制片方宣传的“隋唐F4”就引来臭鸡蛋成箩,剧中的隋唐英雄们一个比一个娘炮,服装造型怪异无比,甚至潮过越南当红组合HKT。而收视率以微弱优势夺冠数周后,最终败于小成本都市剧《天真遇到现实》。

  • 《楚汉传奇》
    投资:2.4亿元
    号称:2.4亿元的总投资,80集的超长篇幅,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陈道明、何润东、段奕宏、秦岚等大腕联袂主演。制作精良,最大限度还原战争场面,不论是宫殿、城墙,全部重建。道具也十分精良考究。该剧同时作为四大卫视的开年剧面世,可见电视台对其寄以厚望。

结果:烧钱如此之多,收视却惨成炮灰,从索福瑞32城4家卫视的收视率来看,最高也不过0.89。而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也遭到业内人士、观众以及网友毫不留情地吐槽。比如:秦朝就开始读《三字经》;“起义”、“驸马”这些词提早“出世”了;韩信好潮,不用汉简用纸书;平民用鼎洗衣服等等。演员方面,只有陈道明一人在苦撑,其他演员不是被批滑稽,就是被批学琼瑶。至于剧本注水、主次不分、剪辑混乱、情节混乱等等问题在此就不多说了。

  • 《青瓷》
    投资:在《青瓷》的制作费中,光是张国立和王志文的片酬就达到两千万。
    号称:由两大视帝王志文、张国立挑大梁主演,改编自作家浮石耗时6年完成的自传体小说,号称以“谋略”、“人性”等高端选题俘虏观众,号称“教你如何处理复杂中国式关系的教科书”。被湖南卫视寄以厚望,希望以该剧挽救低迷的收视率。

结果:在“高智商”、“人性”、“商战”等大帽子的包装下,该剧的首播却结结实实地看跑了一批观众的兴趣。“看不懂”是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观感。节奏慢,悬念多,一帮人故弄玄虚,但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该剧宣称的“高明之处”一点没有体现出来。尽管王志文、张国立两位视帝坐镇,但角色整体水准参差不齐,大部分演员和王志文根本搭不上戏,演得生硬,观众也看得费劲。首播收视率仅为0.421%,前十未进。而湖南卫视借该剧扭转“脑残、低龄、雷人、山寨”形象的计划也宣告破裂,从此湖南卫视在雷剧路线走得越来越远。

  • 新《红楼梦》
    投资:1.18亿
    号称:投资过亿,拍摄时间2年,在场景、服饰上十分考究,主要演员的服装号称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通灵宝玉就是货真价实的和田玉,价值不菲。元妃省亲时贾母和邢、王两位夫人戴的凤头金冠,是根据十三陵的出土文物,按1比1的比例手工打造而成的。

结果:“新红楼”在北京、安徽两卫视播出二十五天,重蹈在地方台播出时“高开低走”的覆辙。该剧在北京地区开播首日收视率破九个点,不过次日起急剧下滑,播出一周后收视率便跌了一半。伴随着低收视的是如潮的批判声。奥斯卡奖获得者叶锦添操刀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并不为观众所接受,演员的额妆造型被戏称为“黄瓜片头”“铜钱头”,而且服装色彩单一,千篇一律宽袖长袍,让人奇怪1.18亿元的投资都用到了哪里。此外,新版的配乐和演员表现皆逊于87版,令观众不满。

  • 《武则天秘史》
    投资:6000万
    号称:斯琴高娃、刘晓庆、赵殷桃、文瑄、唐国强、阿娇等超豪华明星阵容演出,不仅将从服装、道具、场景上充分展示大唐盛世景象,让视觉冲击力极为震撼,投资方还将花大资金采用3D特技和高清拍摄,剧本将正史与传奇戏说融合,并适当加入现代的娱乐元素,用当今观众的视觉去诠释武则天这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号称新版《武则天》将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果:收视率尚可,但口碑却一蹋涂地。首先,殷桃、刘晓庆、斯琴高娃分饰三个时期的武则天,就遭到网友炮轰“长相也太不衔接”:青年版的嘴巴上有痣,中年版的是个马面,老年版的额头上有个痣。网友不禁发问:“难不成武则天会易容术?”接着,过于色情的镜头也遭到观众投诉,剧中出现不少激情热吻和湿身的镜头,殷桃甚至用嘴唇含住余少群的耳朵,将性暗示堂而皇之地展现在大众荧屏上;而62岁的刘晓庆更是亲自上阵大尺度激情戏勾引赵文瑄,挑战观众的忍耐极限。加上女演员们暴露如青楼妓女的服饰,典型的“戏不够,肉来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