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娱乐
  • 详解: 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则第一眼拼的是阵容。
       梁家辉与郭富城两位影帝领衔的《寒战》阵容比起当初《无间道》梁朝伟与刘德华也毫不逊色,配上中生代实力派林家栋与钱嘉乐,加上客串的刘德华,新生代当红小生李治廷与彭于晏,《寒战》的阵容方面可以说是继《无间道》以来少见的华丽,光是这一连串的演员名单就足以让观众对本片提起兴趣,有足够的理由让人寄予期待。

  • 详解: 美国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将故事视为一部影片的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有如一部交响乐,其间,结构、背景、人物、类型和思想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统一体"。
       相比于传统港式警匪片的将重点放在警/匪的对峙上,在《寒战》中其实匪只是背景,更多是警察内部加上廉政公署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演绎成一场场警斗警的充满张力的故事。尤其是影片的后半部分,随着廉政公署的介入,三方势力几乎是鼎足而立,几乎每一方都要坚持着各自的理念。
       但可惜影片虎头蛇尾,多线索叙事到了后面显得有些凌乱,比同样主打悬疑的《无间道》的清晰缜密一气呵成大有不如,如果是相比美剧《24小时》尤其是第四季、第五季的那种阴谋、内部理念冲突等则更显得儿戏。其实,从《寒战》案情的追本溯源来看,无非是为了不让郭富城扮演的文官上位,但是那么多警员、同事一起投入做这事,是不是过于小题大做了,更何况影片里有多场戏完全可以借刀杀人。

  • 详解: 特效一向是华语片的软肋,而《寒战》在航拍镜头方面显得比较精致(也有传闻素材来自于当年《蝙蝠侠:黑暗骑士》的香港航拍镜头),但是具体的动作戏、爆炸戏还是有所欠缺。
       《寒战》的特效,开场时的以航拍为引,便极力渲染出那股紧张压抑的气氛,随后在片中多次穿插航拍镜头加以烘托气氛;但是追车戏不如前不久钱嘉乐担任动作指导的《车手》,而在爆破与枪战中的特效明显不如枪械狂人林超贤的《逆战》,尤其是高潮戏时烟火特效明显失真——幸好的是这不是影片的重点,《寒战》也不是走视觉系路线,场面与特效只是服务剧情而已,所以也不需要过于纠结特效方面。

  • 详解: 有人说三流电影看效果,二流电影看内涵,一流电影看情怀,香港人对于警匪片的情怀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众多同类片中,《寒战》还没有做到拥有独特的风格与主题,所以对其也谈不上什么情怀。
       无论是杜琪峰还是刘伟强的香港警匪片里往往都有着浓厚的香港情结,比如杜琪峰的《PTU》,尽管貌似只是小成本作品,但影片里既有着杜琪峰式的风格,又将香港情意结融合在叙事中,而刘伟强当年拍《伤城》就一再地强调影片是写给香港的情书。《寒战》的两位导演,既没有刘伟强与杜琪峰等人那令人目眩的履历,也不太适合在第一部就表现出过强的个人烙印,毕竟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反馈,不过从片尾透露的信息来看,这只是开始,更多的还在后面,所以希望在《寒战2》中导演们能交上一份更好的答卷。

  • 详解: 类型片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让创作者难以推陈出新,又隐含着让有特别能力的导演融入新血液的可能性,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就将传统的美漫动作片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与往日的香港警匪电影不同,《寒战》是一个在新时代背景下展开的高智商警匪故事,讲述了香港警界高层之间的斗智斗法。延续《PTU》、《跟踪》路线,《寒战》将触角更深入地触及香港政府警务机构高层部门的运作,包括内部之间的权力制约,这让公众进一步的了解了相关机构,这也是影片的最大新意所在。

综评:整体来看,《寒战》算得上近年来一部比较优秀的港式警匪片,在细节与框架上都实现了同类型片的创新,只是在细腻度上不及前辈《无间道》的那么耐人琢磨、思考,再加上影片里存在着一些BUG、虎头蛇尾,使得只能说是一部优秀的类型片,但还无法上升到经典的高度。
   创新指数:★★★★
   经典指数:★★★

    《窃听风云》
    导演:麦兆辉/庄文强
    主演:古天乐/吴彦祖/刘青云
    出品年份:2009年/2011年
    狐编点评:与《无间道》一样,《窃听风云》系列都是以剧情见长。除去紧张悬疑的气氛与层出不穷的情节变换,《窃听风云》系列都对人性贪婪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表现出人在物欲诱惑下的百般挣扎,回头却又太难,残酷得让每位观众后怕。也正是因为这份残酷,观众在惶恐之后,对这部电影久久难忘。[点击观看正片]

    《证人》、《线人》
    导演:林超贤
    主演:谢霆锋/张家辉
    出品年份:2008年/2010年
    狐编点评:林超贤近年来俨然已是香港警匪片代言人,暴力影像的个人风格化愈加鲜明。最近几年他将重点放在了人性的刻画与拷问上,《证人》与《线人》成功与出色的地方也在此。在流畅饱满地叙事之余,导演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残酷情节之下对人性的审视,让影片在好看之余也更具深度。[点击观看《证人》]

    《PTU:机动部队》
    导演:杜琪峰
    主演:任达华/邵美琪/林雪
    出品年份:2003年
    狐编点评:影片的故事虽然只是发生在一夜之间,且地点主要是集中在香港的广东道一带,但一夜里的寻枪故事不仅表现出警员之间的从摩擦到合作,也呈现出香港警队的PTU的境况。而且,影片里的深夜的香港街道及灯光的明暗对比,加上动与静的声音衬托,使得剧情张力十足,也可以看出杜琪峰的出色调度能力。

    《大事件》
    导演:杜琪峰
    主演:张家辉/任贤齐/陈慧琳
    出品年份:2004年
    狐编点评:杜琪峰在《PTU》又推出一部警匪题材力作。与其他警匪片相对简练清晰的情节相比,这部电影人物繁多、线索纷杂,两拨意外遭遇的盗匪、莽撞的警探、谨慎的督察以及被突然卷入的居民,他们目的不一、关系千丝万缕,老杜完美地兼顾了多场面之间的切换与情节的快节奏推进,人物虽多却生动饱满,线索虽杂却井井有条。[点击观看正片]

    《保持通话》
    导演:陈木胜
    主演:古天乐/张家辉/徐熙媛/刘烨
    出品年份:2008年
    狐编点评:这部改编自好莱坞电影《玩命手机》的电影,相对其原版,本片不但成功实现了剧本的本土化,还修饰了原著的部分bug,同时在《保持通话》里,陈木胜也收敛了他一贯使用的英雄救世路线,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平凡的人,导演用这么一部电影告诉观众,一个普通人,一样可以做英雄,只要你还有一颗有着正义感的心。[点击观看正片]

    《杀破狼》
    导演:叶伟信
    主演:甄子丹/洪金宝/任达华/吴京
    出品年份:2005年
    狐编点评:它凌厉、强硬、充满霸气、暴戾、绝不拖泥带水、棱角分明,几位主角和主要配角都非常“悍”,不管是看功夫,还是看剧情,都是相当好看的一部电影,或许他的剧情相对动作是那么的白痴,甚至谈不上剧情,但是这部电影依然好看,虽然它同样是那么的压抑,就如片名一般,断绝了一切生机,留给观众的,只是久久的惆怅。

    《导火线》
    导演:叶伟信
    主演:甄子丹/古天乐/吕良伟/范冰冰
    出品年份:2007年
    狐编点评:就像《杀破狼》一般,本片在剧情方面也不如打斗精彩,但是出色的节奏配合精彩的打斗,本片依然还是那么好看,相对于《杀破狼》的压抑,本片显得更加的干净利落,该出手时就出手,火爆的场面足以让无数男性观众荷尔蒙急速飙升,穿插的人物感情与纠葛也丰富了内容,也使得片子显得不那么单调。

    《门徒》
    导演:尔冬升
    主演: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
    出品年份:2007年
    狐编点评:虽然题材是毒品题材,讲诉的也是一个关于毒品的故事,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几乎都是毒品的受害者,但这不过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结果承担责任的必然结果,因此本片虽然套上毒品的外套,走的警匪的老路,但其实最终还是讲诉的人性,每个人的的选择都将决定自己所承贷的后果,如果堕落那就灭亡。[点击观看正片]

    《新警察故事》
    导演:陈木胜
    主演:成龙/谢霆锋/吴彦祖/杨采妮
    出品年份:2004年
    狐编点评:不再是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成龙在《新警察故事》中是显得如此的落寞,曾经的传奇,今日的困境,电影与现实是如此的相似,陈木胜与成龙在本片中都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领,混乱的场面,大型的爆破,紧凑的剧情以及变化多端的剪接配合坠落凡尘的成龙,俩位昔日传奇都意图凭此再续传奇。

    《铁三角》
    导演:徐克/林岭东/杜琪峰
    主演:古天乐/任达华/孙红雷
    出品年份:2007年
    狐编点评:本片是由徐克、林岭东和杜琪峰三位香港顶尖电影导演联手制作,没有剧本,并且分别负责拍摄开篇、发展和结尾的三大导演约定在拍摄过程中互不干涉的情况下,本片可以说风格不统一,剧情也有破绽,还有许多矛盾败笔,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佳作。真要评价本片那么就四个词,丰富、跌宕、刺激、过瘾。

  香港制造,用著名影评人大卫?波德维尔的话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成功故事”,特别是其“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风格(《纽约时报》影评人对早期进口的一部功夫片有此怨言:“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当年的辱骂,竟变成今天的荣誉标记。那些张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饱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大的贡献”。其中,张彻、胡金铨、李小龙的功夫武打片,吴宇森的英雄片,林岭东、杜琪峰、刘伟强的警匪片,许冠文、周星驰、王晶的喜剧片等,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到新世纪之初时都一度风靡海内外。
  只是如今来看,“香港制造”不仅不再是质量的保证,甚至还不时的被批评食老本(比如黄百鸣、刘镇伟近几年的作品)、不知所云、滥竽充数等,这与当年香港电影的灵活性、创造性,甚至是引领风骚形成鲜明的对比。缘何走到这一步,也值得反思。

  • 一:转战内地
      过度追求“市场性”

       最重要的,便是香港电影的市场性。电影本身首先是工业其次才是艺术,追求市场利益、经济回报原本是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市场而跟风滥拍、粗制滥造等则是不可取的。当年的九十年代初时,香港电影便因为粗制滥造及抬高卖埠价格而遭遇了台湾片商的联合集体抵制而走下坡路,如今香港电影转向于内地市场后,同样制作了不少的题材类似、食老本、跟风、粗制滥造的作品,如黄百鸣将九十年代的《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一再的炒冷饭,《叶问》火了后又出现《叶问前传》、《功夫咏春》等,《倾城之泪》、《河东狮吼2》等则都是非常粗糙的作品……当这类作品成为主流时,如何不让观众反感、抵制呢?

    二:珠玉在前
      无法规避的审查桎梏

       即使只是以主流而传统的警匪片来说,其实八十年代以来已经有着很深入的挖掘与拓展,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将黑帮英雄片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林岭东的《龙虎风云》、《监狱风云》等则是对体制内的道亦有盗的质疑推到极致,成龙的《警察故事》等则是正面的刻画警察形象,九十年代的“创新”主要来自于少年化的古惑仔,而新世纪时刘伟强的《无间道》、邱礼涛的《黑白道》再次将卧底警察的挣扎描绘的深入而深刻。但内地电影审查下,尽管已经不再是推崇“三突出”的年代,对于公安/警察这类形象还是偏向于正面、积极,香港电影既然要以内地市场为主导,就无法避开这审查,也就难以看到深入的表现警察内部、内心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难怪不少人大赞《寒战》)。在珠玉在前、审查较严的双重桎梏下,香港的警匪片也就难以出现经典之作了。

    三:北上迎合
      本土情怀难再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也常常为了内地市场,而丢失了传统的香港情怀。以电影“商人”自诩的王晶早已磨平影片里的香港情怀自然不必多说(比如《嫁个100分男人》),即使像叶念琛、杜琪峰、彭浩翔等这些曾经一度以“香港情”为主导的创作者也纷纷北上,试图创作出符合两地、甚至是迎合内地观众的作品,如以“爱情三部曲”而成为香港新生代爱情代言人的叶念琛,其北上之作《隐婚男女》跟香港已经没有多少关系,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恋2》虽然也出现了香港但只是作为背景,而以《志明与春娇》给观众惊喜的彭浩翔,新作《春娇与志明》里硬生生的插入了杨幂、徐铮扮演的内地角色,使得整体上不如《志明与春娇》那么自然……

    四:人才青黄不接
      制作偏于模式化

       另外,电影人才的青黄不接也成为了香港制造的问题之一,这在无形中也让香港制造越来越偏向于模式化的制作,缺失了新鲜感也就陷入了瓶颈状态,如彭浩翔的《春娇与志明》,很多元素都是在重复着《志明与春娇》,而马伟豪的《河东狮吼2》、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011》等,让人不禁怀疑这些电影人是不是要将原本带给影迷的美好印象自毁殆尽才罢休呢?

  反观之下,带有香港情怀的香港电影似乎更受香港本土观众的欢迎,也不乏内地影迷的喜欢,比如今年的《桃姐》、《大追捕》、《车手》、《低俗喜剧》等。这多少带给香港制造一丝丝的启发:香港情结!何况,本土特色始终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灵魂,即便如《龙门飞甲》般在电影工业新技术领域做出优良尝试的巨制,也还是难逃本港观众对传统情怀的苛刻诉求。情怀不失又能勇于创新,这大概是银幕上下,所有电影爱好者的心愿。也因此,有理由期望着下一次“十年最佳”的诞生。

> 独家策划:搜狐视频电影频道 | 策划:左左 | 专题:老彭 | 设计:六哥

搜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