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往年电视白皮书中没有的板块。增设的目的是,我们想以这样的方式,感谢他们让2012的电视,在疲软中看见亮色;并且告诉我们这个行业,什么,是永远值得被尊敬的。 |
 |
致敬对象:郑晓龙——《甄嬛传》导演 |
致敬理由:一个老牌电视导演,坚守的力量 |
|
|
在郑晓龙这个级别的导演里,还能像他这样兢兢业业亲自拍戏得并不多,许多比他晚成名的导演,都早早“指挥”上了一帮实际干活的“副导演”。《甄嬛传》完全展现出了他作为导演对电视剧品质的坚守——他让原本“玛丽苏”的小说,变得厚重有戏;让几乎遭遇瓶颈期的孙俪,在演技上破茧成蝶。有一个小细节也可以说明他为什么值得致敬:国内的宫廷剧基本都在横店的明清宫取景,横店四面环山,镜头扫到宫墙时会露出山头。而郑晓龙发现,真正的故宫,里面是看不见山的,因此做后期时,一帧一帧抹去了多余的山头。 |
 |
致敬对象:全勇先——《悬崖》编剧 |
致敬理由:令人肃然起敬的理想主义 |
|
|
从剧作到拍摄,从表演到剪辑,《悬崖》有意违背了电视剧某些俗烂的创作规律,编剧全勇先是这种理想主义的核心人物。他的《写在开拍之前》有这样的文字:“媚俗只会让我们离观众越来越远,随波逐流只能加速死亡。要想起死回生,惟有我们这些创作者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 |
恪守一些自己的东西。”此剧在今天看来“成了”,至少可以告诉电视行业:创新依旧是硬道理,好好拍戏依旧不怕被埋没。 |
 |
致敬对象: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
致敬理由:荧屏罕见的人文气息 |
|
|
|
我们的荧屏气息主要有几种:吵吵闹闹的、正襟危坐的、高谈阔论的,都很难直达观众心底。从纪录片本身的质量而言,《舌尖上的中国》越往后看,越会发现不足,譬如:选材地域狭隘,素材使用重复,主线不明,剪辑欠佳,配乐略逊等等。但我们为什么依旧热爱它?因为它的讲述方式,因为它在美食背后展现出来的、带着浓厚质朴乡土记忆的人文色彩。陈晓卿用一部纪录片,勾起了最浓烈广泛的乡愁,以及大多数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