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告招标 2013电视格局初探

   近年来,随着各家地方卫视加入到广告招标的行列,加之互联网等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因招标而应运而生的这张“中国经济晴雨表”,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和增加。从那些要花很多时间数小数点的招标金额数据中,不单单只是能可以看到中国来年的经济走势,从电视行业的角度讲,它也能够比收视率更直观地反映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样的电视剧更受欢迎,更卖价。对于观众而言,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告招标,最现实的意义在于,在未来一年的电视屏幕中,哪些节目、哪些电视剧值得重点关注。搜狐娱乐采访到多位专业人士,力图通过今年进行的招标会,为观众初探到2013年中国电视的基本格局。

  Part1.招标简史
  央视的第一次:批条子逼出来的食堂招标会

  2012年11月18日,央视2013年招标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现场的座位号只标到了600多号,但涌入的企业预计有上千家。这一点,从现场举牌的标号中就能看出—标王茅台的号牌已经排到了989号。由于前来竞标和观摩的人数太多,导致招标现场拥挤,央视方面不得不在酒店一楼的大堂摆放了一台大屏幕,同步直播竞标现场的情况,以实现分流,整台招标会历时13个小时,无论是参与人数和时间长度上,都绝对有资格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实如果要追溯央视招标会的历史,会发现它的发明,并不是央视广告团队的灵光一现,反而是一种仓促上马的无奈之举。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回忆起19年前的场景,依然非常有感触。他介绍,当年地方电视台尚未上星,覆盖全国的电视媒体仅有央视一套,因此从短缺广告学上来讲,央视一套的广告当时属于最短缺资源。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间隙,共有1分钟,即12个5秒的广告,这也成为了商家们的必争之地。为了能在这12个5秒钟分得一杯羹,不少广告商都通过走后门,疏通关系,找上层领导批条子抢占先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领导批出来的条子人多,最终央视也不知道该把时段哪给拿给哪家广告商,最后就在央视的食堂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招标会,谁出价高就把时段给谁,央视的招标会就这样开始,每年一届,到今年已经19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