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45
网络综艺集体狂欢 电视台何去何从
   
         文/孤鸿
  《快乐大本营》一晃眼就过了15周年,《非诚勿扰》最火的马诺都离开了灭灯台接近2年,湖南卫视喊了多少年“选秀将死”的超女快男也告一段落,2011年相对火爆的主持人PK求职者的“职场节目”,最近广电总局也在批评太过“娱乐化”。在这每个人都是一分钟明星的时代,电视台综艺节目仿佛集体变身“大中低”——大龄中年低学历妇女的战场,而萝莉小可爱、御姐白富美们却都死死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当我们谈论网络综艺时代的时候,电视台在谈论什么?
电视人:跳吧跳吧不是罪
    电视台相比网站,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专业的人才,似乎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人都期待能换个新身份。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峰表示,“‘电视人’在专业素质上是有优势的,这种优势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和氛围的积累,这点是新媒体用钱一时半会儿砸不出来的,就只能引进。而且,电视台毕竟是体制内单位,近些年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入口越来越窄,而新媒体作为体制外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更灵活。”
  别说刘春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了,单就普通电视人,似乎不往网站跳也不足以显示潮流,《天天向上》制片人
张一蓓就表示:“确实很多视频网站都伸出了橄榄枝,很多优秀电视人才都往网站走,而且网站能展示他的作品,能配合他、保护他,这一点很吸引人。”不过江苏卫视品推部负责人刘宇哲却认为电视台无需太担心:“电视台有专业的团队、成熟的模式,固定的受众,这是它吸引人才的优势。”
  另外一个挡在电视人面前的则是风格和文化的不适应,在不少电视人看来,电视台更多的是“文艺工作者”,而互联网公司则是“理工型人才”。张一蓓就直接点出其中区别:“卫视的根本是节目,所有的部门都围绕着一线团队服务,但互联网公司更根本的是技术。当真正做内容的时候,我希望互联网的技术部门能从核心变成服务型的部门,但这种转换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