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剧: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文/比尔
  对于网络购剧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天价抢剧似乎到了划下句点的时刻,进入2012年以来,“有价无市”成为新的版权趋势,“以剧易剧”成为主流的交易模式。业内忧心忡忡、又忍不住有些期待的“破亿剧”并没有真的出现,疯狂的版权泡沫在今年褪去了第一层颜色。
  理性、冷静,这两个在2011年被忘却的词语,现在重新被互联网拾起——烂剧也能哄抬价格、奇货可居的时期,在狂热地达到顶点后,迅速降温。年前,如果你手握一部剧的新媒体版权,大可四下观望不停抬价;年后,会有无数人劝你:“差不多就卖了吧,趁有人出真金白银的时候。”
  “马太效应”已经基本现形:好剧依旧是各家争抢的对象,它们意味着流量、传播,乃至盈利,譬如今年市场上最烫手的《乡爱5》《后宫甄嬛》《心术》等;烂剧则逐渐被打入冷宫,版权价格飙升,视频网站资金链条吃紧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根本的,也许正是戳破泡沫后,理性照进了现实。
“奔亿剧”不可能实现
  06年10万块便能打包把81集的《武林外传》的版权全部买下,08年的3000元\集,这之前,网络买剧都是“白菜价”,物美价廉。09年3万\集,11年便已经平均30万\集,比起四年前,网络购剧的价格翻了20倍。这个数字,远超电视台购剧的成本,何况还有不胜其数的剧。一位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2000多万买下的《后宫甄嬛传》已经是成本相对较高的一部。但2000万买一部剧,这个数字在去年“砸”剧的争夺战中,其实显得微不足道。单集价过100万的不在少数,而《宫锁珠帘》(《宫2》)更是卖出185万一集、总价近8000万的天文数字时,许多人有了疑问:网络购剧离破亿还远吗?事实上,破亿也只是网友们一厢情愿的猜想。
  到了2012年,网络“烧钱”购剧似乎就此打住了, 2011年,搜狐视频通过高价购入新《还珠格格》,在广告和分销上实现完全盈利的案例毕竟属于少数,支出与收入的严重不平衡让多家视频网站都难以承受。“泡沫论”与“奔亿剧”一直是存在的两个矛盾点,行业内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市场就好比一块蛋糕,大家以为能尝到甜头,便蜂拥而上,但实际上,砸钱却不赚钱的买卖,就是导致“褪色”的要害。
“它们端着,有点失衡了”
  而实际上,高价买剧后能够依靠广告赚回成本的视频网络,没有几家,许多视频网站在这一战线中纷纷退下,因为广告市场的残酷把现实打回原形,酷六等视频网站沦为二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业界来说,大手笔的买剧在2011已经达到顶峰,《新还珠格格》、《沉浮》、《西施秘史》、《宫2》、《唐宫美人天下》、《命运交响曲》、《后宫》、《王的女人》、《倾城雪》等剧都成了视频网站“疯抢”的剧集。而造成“疯抢”哄抬现象的的真正原因有太多。自然,资源抢占成了最大的因素。同行类的无序竞争也是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视频网站买剧是无规律可循的。现在的买家和卖家都在试图寻求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但在找到一条适中的方式之前,哄抬价格是无法避免的,而对于卖家来讲,短期的经济利益回报是才是真真正正最实在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现象是有点失衡了,花高价买剧的视频网站有点“端着”了,无路可选,只有花钱去买剧才能抢夺资源。
  而双方探求的最适中的制衡方式,显然是还没有出现的。但经过11年的“集体发热”,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得到抑制。而当下手里握有新剧的制片方,有剧肯定都愿意尽快脱手,在他们看来,网络收入一直以来是额外的,不是计划内的,他们未来的主流客户肯定还是要面向电视台。
  而作为买方来说,在一种无市场规律与规则可遵循的情况下,抢得独家资源与拉拢用户和流量成为衡量的标准。这么言之,网络购剧也是在“赌”,捧着风投融资的钱,去赌未来的市场。而这样的行为,只会造成弱肉强食,最终能胜出的,无非就那么几家,一些想从电视剧入手激增用户的UGC二线视频网站,大多在这场战争中,偃旗息鼓。
电视台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场视频网站高举战旗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电视台坐收了渔翁之利。
  虽然翻拍的“四大名著”,以及各种演出阵容被广泛看好的剧集,卖给电视台时都能卖个好价外,但电视台在择剧上,不是对每部剧都一视同仁。据悉,今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两部剧《深宫谍影》以及《亲爱的回家》都只有20万一集,与网络购剧动则上100万一集的价格来讲,电视台花的钱少多了。
  又有人有疑问了,网络高价买剧对电视台来说,会让收视分流,对电视台来说,威胁不小。 在制片公司眼里,电视台永远比网络更赋有优势,网络花巨资买下的剧,最快也只能跟电视台同步,或者隔天播出。有专家认为“电视台的优势摆在那,它的传播优势是无法替代的。这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制片方都希望通过电视台来赚得口碑声和吆喝声,把声势做起来,然后卖给网络的时候,就是另一个价钱了。”
  似乎电视台又是另一个标杆,如果把网络购剧的标准分类,那么受电视台青睐的剧,在网络购剧出价上,则能保持一个持平的高水准,比如像《新还珠格格》、《浮沉》等,但诸如更多的二、三类剧(如导演、演员阵容稍差的),可能会有一个降价,而这个降价造成的反差,与之前的上100万一集可谓是天壤之别的。
  但更为夸张的是,许多电视剧还未开拍,只是定下了主演阵容,它的网络版权便已被卖出去了,去年《西施秘史》还在拍摄中,优酷便巨资买下了网络版权。“先下手为强”一方面体现了视频网站的购剧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个市场的无序化。
  视频网站的疯狂行为,绝对就是一场赌,有赌就会出现愿赌服输的局面。如此大手笔的买剧,几家有财力的视频网站都逐渐承受不起,于是就出现了“抱团”联手合作的局面。
未来之路:大家都玩自制
  网站之所以高价购买剧,无非就是抢占更多的资源。在经过磨合期后,网络购剧的热已经退下不少,各大视频网站和门户视频都处在一个观望的状态,更为理性地对待眼前的现象。
  而未来之路,始终是要面对的,与电视台选择自制剧一样,网络视频为吸引更多的看客,自制剧未尝不是一个“明亮”的方向。
  而视频网站都玩自制,这一点从前期的自制综艺节目的意识就可以窥探到一些苗头。而早前搜狐视频自主投资拍摄的门户剧《钱多多嫁人记》,以及《老男孩》、《欢迎爱光临》、《爱上微笑》等网络自制剧,都有非常好的成绩。这些网络参与的自制剧,成本可自控、时间周期短、加上硬广的植入,令网络自制剧比花高价去买剧的前景更为看好。
  这一点绝不容小觑,许多电视剧、电影的制作公司也看中这个趋势,“这跟电视台的合作相比,网络显得又省事多了,因为可以合作的,除了有钱投入,更重要的是,还省去了宣传费,什么样的平台和什么样的营销手段,都是一部剧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王小姐点到的“营销手段”,也是网络视频宣传的优势。
  借助“外力”,向大的电视剧、电影公司靠拢,在大家看来,显然是一条在资源上可以“双赢”的路,华谊、天娱等国内一线的造星公司,在这方面,都和网络视频或者门户视频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结束语:“褪色”之时,也是清醒之时
  无疑,网络高价购剧是产业链上出现的一个泡沫,如今,这股热浪正在退潮时,褪色的泡沫,也将引起更多的当事人反思。
  当网络以百万一集购剧的风头出现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电视剧市场迎来了最繁华的季节,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并未经得住考验,当这种“常态”演变成变态后,是对这个产业需要更为条理清晰的有序化的呼吁。
  网络抢剧也间接造成了更多的无序产生,如演员明目张胆地提升价格,身价成倍涨,最终来承担这个恶果的,还是买剧方;也造成了电视剧的质量参差不齐,因为从电视台和网络卖出的版权费就已经可以回收成本,让在生产一线的电视人有恃无恐,只求量而忽视质,从而导致一些剧的水准远远低于预期。
  当然,我们在标榜这个现象有待冷静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认为这种现象不应该存在,只要是在有序的、良性的竞争引导机制下,网络购剧能走上一条秩序化的路,肯定也是市场所需。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