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快乐营》·高宏刚:
植根于生活 才能走向全国
            文/果子
  借着《乡村爱情》系列席卷大江南北的东风,黑龙江卫视和本山传媒适时联手,推出了一档栏目剧为主要形式的全新综艺节目《本山快乐营》。初时并没引起太大关注,毕竟栏目剧并不新鲜,而这个节目最初也被观众自然定位成了“东三省”的地域性节目。然而伴随着象牙山这群“土生土长的人儿”的欢声笑语,我们却惊喜发现,《本山快乐营》在横扫东三省的同时,也顺利攻占南方市场。对于一个有着浓烈地域特色的节目,这一成绩着实不易。在电视剧和节目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以及地域性节目如何走向全国上,《本山快乐营》无疑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示范。
黑龙江卫视《本山快乐营》
搜狐娱乐:《本山快乐营》目前的收视和收益情况如何?
高宏刚:目前来看收视还不错,从去年开播到现在,作为节目组自身来说,我们觉得这个节目的成长性特别号。尤其是在今年初《乡村爱情故事》播放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我们的节目了。有些人是因为看了《乡村爱情故事》才知道有这么一档节目,也有些人却是因为看了《本山快乐营》才去看《乡村爱情故事》,应该说这个节目和电视剧的融合特别好。
搜狐娱乐:最开始做这个节目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它的地方特色会造成局限性?
高宏刚:开始我们的确有这种担心,觉得这个节目可能出不了东三省,但实际上节目播出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客观说《本山快乐营》在北方的收视的确比较高,但某些南方城市的表现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济南、天津、重庆、南京、武汉等地都出现过比较高的收视,尤其是在上海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收视。确实让我们很是意外和惊喜。
搜狐娱乐:您觉得《本山快乐营》能走向全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宏刚:首先要感谢赵本山老师这么多年在春晚小品里对东北话的推广,他使得这种接近于普通话的东北话能够被全国观众所接纳了,尽管里面还有一些土话,但他们至少都能听得懂了。尤其对于东北话中一些比较俏皮的、甚至有点隔色的方言,即便是南方观众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了,而且他们也能听明白其中幽默的成分。第二就是我们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因为《本山快乐营》是在生活中选取素材的,里面人物发生和遇到的事件,实际上是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都是日常生活里民生百态的东西,所以生活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能理解和认同。如果说因为语言的问题有些南方观众刚开始对这个节目接纳度偏低的话,那么节目里这些社会性和民生性的东西,随着观众对节目本体的关注,会越来越得到认同。
搜狐娱乐:栏目剧目前并不是主流的综艺节目形式,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做这个?
高宏刚:设立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希望既能发挥本山传媒这些演员的优势,又能体现出电视对于新闻事件和百姓民生的关注。如果我们像传统主流的娱乐节目那样,单纯去展示这些二人转明星的才艺,那样会离百姓的生活有点远,和普通观众有距离。而娱乐栏目剧的形式一方面能让这些演员有一个特别大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能把更多老百姓关心的事和社会上发生的林林总总的事件,利用象牙山这些人物之间的剧情展现出来。
搜狐娱乐:那怎么能去保证节目的与时俱进呢?
高宏刚:我们一直遵循剧本创作、节目拍摄、节目播出同步推进的方式,用以保证节目和时代的接轨,以及演员和时代的重合。这样才能让电视观众在这个节目中看到更多发生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事情。
搜狐娱乐:这样的话,对于剧本创作团队的要求是不是就比较高?
高宏刚:《本山快乐营》的总编剧徐正超一直操刀赵本山老师近几年春晚的小品,他下面带领着一个很有创作力的编剧团队。这个编剧团队的创作和一般的影视剧创作不太一样,他们各有分工。有人想点子、有人拉框架、有人填肉、有人抖包袱……有点半流水线的状态,这样能够保证我们节目整个创作思维和风格是稳定延续的。从去年5月到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近80集,是个非常优秀的创作团队。
搜狐娱乐:就像电视剧都有剧终的时候,您觉得这种栏目剧的节目形式生命力有多长?
高宏刚:作为节目组来说,我们当然愿意乐观的去看待这个节目形式。只要社会还是进步和发展,就一定还会发生很多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只要生活还在继续,那么植根于生活的这种节目形态,它的内容就是取之不尽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在素材的选取和演员的表演上做一个很好的调整和控制,相信《本山快乐营》能够伴随着电视观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