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命年姜文——动物凶猛


      “别盯着太阳看,别被晃瞎了眼。”

      ——《You're so great》哪吒乐队


      我们一直记得2000年的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一直记得那是华语电影人倍感荣耀的一年。记得台湾导演杨德昌凭借《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记得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成为华语电影继葛优之后的第二位的戛纳“影帝”,记得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在《花样年华》中的工作,也获得了戛纳技术方面奖项的肯定;更记得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时隔十年,姜文又回到了戛纳,这一次他再次发威,“让子弹飞”。

      搜狐娱乐《先锋人物》聚焦不同领域的话题人物,推出了“时代真言”系列。从“普通人”窦唯,到话题性“混不吝”洪晃,而姜文,作为中国电影一个不可复制标签,一直像他的导演处女座《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一样——“我头脑如皎洁的月亮一样清醒”,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记录着人生百态,透析着挣扎暗涌。

      1979年的工厂不属于未来,31年后的现场又有谁在。如今《阳光灿烂的日子》已被定义为华语电影中不可复制的经典,《让子弹飞》也已经上膛。全世界的影迷都在睁大双眼,期待着姜文还会玩儿什么花样儿。与鬼才导演面对面,赞叹之余,不得不惊呼“姜文动物凶猛。You're so great!”。


    姜小军 动物凶猛


      姜文,男,导演、演员。别名姜小军,1963年生,摩羯座,属虎。动物凶猛。

      “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工夫她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这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活泼立体的主人公马小军像一道晃眼的夏日阳光扫进了无数人的记忆当中。该片被认为是姜文的自传,主人公也沿用了“小军”的别名。传说姜小军这名字是因为出生时候他爸爸不在,护士给取的,就一直用了。

      姜文的父亲姜洪齐是位部队干部,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平时沉默寡言,喜爱文学。母亲高阳开朗大方,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1963年1月5日,姜文出生在唐山姥姥家,辗转各地后,10岁时全家才迁到北京定居,转学到了北京72中。


  •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有一群狐朋狗友——刘忆苦、于北蓓、羊搞都是他的好哥们儿。文革背景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经历着有点特别的青春期,日光之下,他们也同样有冲动、有爱情、有失败、有冒险、有斗争以及成长。京城偏东的5号大院就是电影中军区大院的原型,姜文在那里结识了“发小”英达。那一年,姜文10岁,英达12岁。那时候一群小青年坐在房檐上抽烟、弹吉他、唱苏联歌曲。这些人里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吴成全、濮存昕。英达在回忆时曾经讲“在这个院子里我有一位好朋友何锐锐。部队给何锐锐的父亲分了两间房,在不同的楼。何锐锐自己住一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当个厨房都嫌小,可在当时却是我们的乐园。何锐锐在家里弄了一把吉他和一部老式的手摇电唱机。我们一帮男生聚集在一起弹吉他,学唱英文歌,也一起学抽烟,学着谈论女人。”那时候的日子就像电影的开头一样带劲儿,日子仿佛永远是夏天,阳光永远耀眼。

      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人大多知道姜文的影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至于姜文产生共振的原因,从王朔的许多作品像《看上去很美》等都可以轻易的得出答案:两个人年纪相仿,都长在北京,生活在同样的时代,甚至他们同样是部队“大院的孩子”,当然,我们都知道王朔也有像冯小刚、叶京这样的发小。


      电影的改编有些“偶然”。1991年底,王朔在不经意间把《动物凶猛》交给了姜文,临睡前总想看点什么的姜文顺手拿起了这本小说,结果一看就没放下。“看了这部小说,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王朔的小说像针管插进我的皮肤,血‘滋’地一下冒了出来。我不能判断他的文学价值,我总是把文字变成画面,我自觉不自觉总是把小说翻译成电影。我一看到这部小说,就闻到了味儿,就出现了音乐……在《动物凶猛》中,我找到了我当时自己认为的一种真实,这种真实还是主观的……我一再强调我的迷恋,我的欲罢不能……我是摸着我的心来写、来拍的,而我觉得王朔的小说也是这样一篇小说。” 于是,1992年6月13日,在一间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联系外界的是一扇小窗户的6平方米的小屋,6万字的小说被改成了9万字的剧本。扉页上,他写上了三个字:“那时候”三个字。

      1993年8月23日《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式开拍, 1994年1月22日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后来,这部电影,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更在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成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的得主。后来的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明媚的炙热的少年回忆被姜文封存在胶片上。




  • 鬼子走了 姜文来了


      将“发小”的话题延续,姜文和英达成为莫逆之交是在高中。有英语优势的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同样顽劣的姜文却落榜了。兄弟情意在关键时刻被放大,英达希望天资过人的姜文也一样能够读大学,便建议他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并请自己的父亲英若诚给姜文指路。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第二年姜文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在张仁礼的慧眼之下,姜文成为了80级中戏表演系的一员。

      同班同学里有如今家喻户晓的吕丽萍以及参演谢晋导演影片《牧马人》的丛珊,而姜文是中戏表演系80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丛珊1982年拍摄谢晋导演影片《牧马人》 ,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岳红毕业后就出演《野山》,并因此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后来的吕丽萍更是成为了深受观众喜欢的演员。而班上还有一部分同学,如班长仇晓光,还有高倩、贾玉兰等,都扎根在了戏剧舞台上,参加了很多大型话剧的演出。遥想当年,姜文从中戏毕业之后受到英若诚的影响投入到话剧事业,而后被导演陈家林挖掘,出演了其执导的传记电影《末代皇后》,一炮而红。随后被“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晋看中,与当时的新星刘晓庆饰演的女一号胡玉音一起出演秦书田一角。此后,银幕上鲜活立体的姜文升级为中国影坛的一线男星。90年西柏林电影节的那座银熊,给这个霸气十足充满创造力的演员再一次的重要肯定。






      中戏出来的姜文有很深的“人艺”情结,英若诚的经典名剧《茶馆》,姜文看过一百多遍。只要有演出姜文就要去看,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老爷子身上。英达大赞他是天才,《茶馆》里的所有台词他都倒背如流,就连演员演出时处理的音色姜文都能模仿出来。有时候在电话里模仿老爷子英若诚的声调,甚至能蒙住作为儿子的英达。细心的观众们能看得出来,作为演员他们两人是属于一派的。而他总能不断地冒出别出心裁、让人拍案称奇的想法。无关紧要的镜头,姜文也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无论是后来田壮壮导演的《大太监李莲英》(在线观看),还是后生陆川的《寻枪》(在线观看),甚至是《建国大业》(在线观看)中客串的毛人凤,姜文每一次的演出都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角色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轻易的把观众带入场景,透彻的诠释着每一个角色。让人有“没错,就是他,就是这样”之感。






  •   搜狐娱乐:你为什么一直不放弃演戏?连着三部执导的影片都会有自己在里面演出?是不是很享受自编自导的快感?

      姜文:这是一个角色是否合适的问题。当初《鬼子来了》,我本来就没想自己来演,真的,我觉得特别累,你知道,一个人要是敢同时当演员,当编剧,当导演,要么他是一个身强力壮、身心特别健康的人,要么他就是一个疯子,他不知道这事有多累,我当时就属于第二种。前面我还算心智健康,我说我不能演,选了几个月的角色,后来别人说,还是你吧,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啊,因为你会说唐山话,你拍之前还能在现场自己比划,马大三就是你这样的,你这样演出来比较像,所以大伙儿投票的结果,就是我还得做这样的事儿,你想,我有多么累,我如果就在那儿看着监视器,多舒服啊,能穿上自己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者打着伞什么的,不行,我这头看完了(监视器),还得嗖得骑上马,从这头跑到那头去,快感说不上,其实非常累。



    镜头转动 太阳照常升起


      冯小刚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关于姜文的段落中说:“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产量不高,但是“姜文出品,必属佳品”。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特别是2006年的《太阳照常升起》给影迷的一种暗示,作为导演,姜文自己想表达的隐晦的东西很多,而且异常密集。虽然他自己曾经说过自己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像鲁迅说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而事实上,每一次却都像扒了一层皮,甚至是一种无虐不欢的摧残。但是他总有办法在大家笑得乱七八糟的后面,一脚踹在观众的心窝上。

      事件发生的偶然和必然都在暗处隐隐挂钩。那年在王朔拒绝了改编《动物凶猛》剧本的邀请,有强烈愿望要将其实现于胶片的姜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便有了后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艺术水准不容质疑,这是一部被国际认可的艺术佳作。当初,姜文为了这部影片殚精竭虑,耗尽了他的精力和财力,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财政危机,在各路朋友的帮助给挺了过来。原来初剪的版本有4个多小时,有很多马小军成年的戏份,这部分由姜文出演,后来他和同行们发现他演出的部分效果很不好,所以剪掉了自己演出的绝大部分镜头。只要最好的,要保证质量,死抠每一个细节,不急不燥,不为参加电影节而快进制作步骤,是姜文作为导演一直追求的信条。




  •   《阳光灿烂的日子》被认为是姜文的青春纪念,而在他自己的口中《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则是他的“前世”。很多微妙精准的细节都是从意念中自然产生的,天然的。“拍戏的时候,我仿佛跟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有共同语言。我像经历过,我能闻到那股味,能感觉到那个时候的光线。甚至拍戏时我跟演日本兵的日本演员说,这句话你能不能用带有“嘎”的音来说,有没有那种能拐弯的语气。他说了好几句意思相同的话,最后我选定了一句。他告诉我那句是大阪的口音、不常用,而他正是演一个从大阪来的兵。我不懂日语,你说我哪儿来的这个感觉?所以,我相信人在某些创作的极端情况下,可能跨越时间。“当初为了给这部电影找寻旧式的日本军装,姜文特意走访了东京的军装店,当时对于日本军队用品已经很有研究的姜文,一眼就看出了店主首先拿出来的冒牌货。在选角方面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我是从心理选演员,不会从外貌去选。从外貌选会失败的,从心理去选,他会出现很多令人惊艳的表现。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好演员,只要碰到合适的角色。”《鬼子来了》中的日本军人全部是由真正的日本人出演,可信度也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需要驾驭整部影片基调、整个剧组的导演,姜文总是事无巨细,并且参与深入到每一个结点,力求尽善尽美。谈及《太阳照常升起》,他曾经表示该片与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从《圣经》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 太阳升起, 太阳落下, 太阳照常升起。”叶弥的原著小说《天鹅绒》非常短,根本不够一个电影,但是它本身具有非常吸引人和刺激人的灵感。经过姜文再创作之后的作品,变成了一个梦,一个属于姜文记忆里的梦。很多好的电影是从梦里来的,这梦并不一定指的是躺在床上睡了一觉的梦,而是人的很多梦想。到了今天,《太阳照常升起》是他脑子里最迷恋的那一部分,姜文自己说过:“这部影片是很久以前就萦绕在脑海中,我一直觉得这不是我拍的电影,因为这个东西原本就存在,我只是把他上面的土掸掉而已。”


  •   搜狐娱乐:之前《太阳照常升起》里,您说很多场景都来自于您的梦境,《鬼子来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很多场景也在您的头脑里出现过,那么这次呢?

      姜文:我先回答你,有!是这样,我认为,如果这个故事没在你的头脑里形成图像,不论是梦境的图像也好,现实的图像也好,作为导演,我不能想象把它拍出来,换句话说,我是先在脑子里看见了,然后用摄影机把看见的东西拍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电影也是一样的。还有就是,有人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我的自传,我说不是,《鬼子来了》才是,为什么呢,你想想吧。这个(《让子弹飞》)更是,看看就知道了。不是简单的说是你的现实经历,它有很多心理的经历和生活是在你内心的反映。

      搜狐娱乐:一些评论说,姜文导演是注重“感觉”的导演,李安导演是注重“体察”的导演,马总(马珂,《让子弹飞》制片人),您觉得姜文是属于什么样的导演?

      马珂:我看他就是一个导演,其实我们俩的关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其实我经常提醒自己,您老是导演,我是制片人、投资人,我们俩分工明确,该干嘛干嘛,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一起工作,昨天我给你说过嘛,开车的,领航的。其实人和人之间最简单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搜狐娱乐:导演觉得大家有误解过你吗?有误解过你的电影吗?

      姜文:我觉得误解是永远存在的。世界之所以美,也在于它存在误解,你们都被别人误解过,我更是,所以,我现在很享受这种误解,挺好的,误读吧,说好听点。


    纽约我爱你 姜文我爱你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段经典而熟悉的旁白正是出自姜文之口,1993年,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像一个时代的标签一样被定格在了一去不复返的90年代。

      十五年后,姜文故地重游,被邀请参与独立制片人埃曼纽尔-邦比策划制作的“爱之城”系列第二部《纽约,我爱你》的拍摄。这次,挑剔眼毒的姜文取景地是纽约著名的艺术家集散地格林威治村,挑战了一个关于小偷泡妞的故事。最妙的是酒吧里的背景音乐竟是崔健的《花房姑娘》,当然鬼才姜文不会满足于此种简单的套用,而是将歌词改编成英文,像一首浪漫的情诗被年轻帅气的小偷海登-克里斯滕森(Hayden Christensen)念出。

      地道的京爷姜文确实国际化,或者是更高层面,他考虑的更多是人类相同的感知。他就是这样一个多面体,无论是从他与作家阿城那次充满智慧和巧妙碰撞的对话,还是《诞生》里读到的只言片语,你似乎永远无法全面捕捉他快速转动的脑筋。英若诚,军阀历史,库斯图里卡,《地下》,中国黑白电影,苏联老电影,海马体,《毛选》,莱昂内,《教父》……他获取灵感知识的来源如此多面,知识结构的体系杂而不乱,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魅力,即便是在霸气跋扈的拍片现场也散发着“狂躁抑郁多才俊”的灵光。正所谓: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 枪已上膛 让子弹飞


      去年的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姜文的新作《让子弹飞》就曾经来造势发布海报。今天,他被制片人马珂“捆绑”再一次拜访坎城。《让子弹飞》在戛纳发布预告片,精彩、节奏感强烈的首款预告片赢得了全场掌声。关于影片,搜狐娱乐对姜文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且获悉《让子弹飞》通过海外卖片已经收回了影片近一半的成本,并有望创造华语影片海外交易额的纪录。这让人联想到刚刚在上海开展的蔡国强的《农民达芬奇》的一句口号,借用并且改变:“不知如何降下——重要的在于如何让子弹飞起来并且击中目标”。

      搜狐娱乐:《让子弹飞》用到这么多明星,这部电影对您来说,是怎样的一个意义?

      姜文:对我来说什么样的意义?对我来说,是我拍的第四部电影,我觉得全部的意义都在这儿了,是第四部电影,用什么人的事儿,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剧本,角色的需要;一个是就是他了,他鼓动我这么做,我说好啊,很有说服力。相对我以前的电影,用非专业的演员、小孩儿什么的,这次是用腕儿用得比较猛。

      搜狐娱乐:所以,拍这部电影是最难的吗?相对之前的3部半电影?

      姜文:正相反,因为专业人士多了,而且我们分工也比较细致了,你比如说以前除了写剧本、导戏,我还得帮他演一遍,比如说非专业演员之类的,但在这部电影里没有这种情况,因为大家都是非常专业的演员,且不说葛优和周润发了,就说廖凡、邵兵、姜武、张默,你不需要给他做示范,而且他们准备的很充分。






      姜文:我非常感动的是,以葛优为首的一批演员,非常敬业,即使没戏的时候,也不离开组,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说可以回去,不回,就在那儿,这真的挺让我感动的,他们互相在那儿帮助,然后,拍这场戏的时候,这一圈的人在这儿看着,拍那场戏的时候,那一圈人在那儿看着,我觉得挺好的,特别像过去那种演话剧的气氛,然后,葛优也经常帮我们出主意,尤其是在我演戏的时候,有时候我忙不过来了,拿着一个小监视器看自己的戏,比如说我在水里,监视器也过不去,就划船给我一个小监视器,看不清楚,就是这种天,葛优看了就告诉我,老姜,这场应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我好多场戏都是在葛优的指导下完成的,我们俩彼此之间都会有互相监督的这么个情况。

      搜狐娱乐:有人说,你们俩之间的组合有点类似张伟平和张艺谋之间的组合,二位觉得这种比喻合适吗?

      马珂:从原理上来说,是一样的,导演和制片人,一个拍片,一个卖片。

      搜狐娱乐:姜文导演在跟马总合作之后,相比合作之前的片子,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

      姜文:丰富吧,精彩吧……哈哈哈,而且更轻松愉快吧,我是说从片子里体现出来的,我原来啊,把四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了,这是不好的,又累、又不利索,我觉得比喻 成赛车是很好的:我是开车的,旁边得有一个领航的,后面还有换胎的,现在都配齐了,现在我专心开车,这个你就能看出来,专心开车,发挥的水平会比较好。(全文完)

     【返回封面】 【视频专访姜文】 【戛纳电影节专题】 【戛纳视频报道

文:逃逃 采访:峡客 摄影:马森 设计:朱帅 制作:Dawn 特别感谢: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