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懵”了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红楼梦》?
            文/丹飞
新版《红楼梦》
  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红楼梦》,是一个智商问题。这是个人智商,也体现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内的集体智慧水准的高下,同时也关涉群体性审美趣味,投射群体性心理病灶。用心理分析学派的话说,就是《红楼梦》症候群。
  形成风气的《红楼梦》对待方式有:其一,考问版本;其二,考问作者。由《红楼梦》衍生出一门“红学”以来的各个时期都不乏有人质疑高鹗的作者身份,比这个问号更大更惊叹的则是质疑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其三,考问满纸“荒唐言”背后的故事。尽管小说家言者必然是“如有雷同”云云,这一派还是无限热衷于对号入座,渴望在故事的背影里打捞几把“辛酸泪”;其四,续红楼。有接前八十回续的,有接一百二十回续的,有新写红楼的,要么自认才华不让,要么不满原作、续书人物、故事,要么心中郁结不吐不快,多是借《红楼梦》人物浇自家块垒,且多数续作鬼气森森,续的是宝钗黛在登仙之后的鬼版红楼;其五,说红楼。此风在民国人物中间即已兴起,但势成流行则是晚近的事,考问、研究被表演化、俗化成了心得、体会、“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看来”。由此风助长的轻浮之风则反哺红学,根据几分“相似度”的类比、猜测就能列为“铁证”,以此附会出对前人研究悬案的有力佐证,甚而提起若干新发现;其六,唱红楼。林林总总的传统戏曲,舞台上演了之后录音、摄像,或灌制唱片、小电影、戏曲电影;其七,演红楼。传统戏曲也有演的成分,在电影电视网络兴盛之前戏曲也是演红楼的干将,但影视及新媒体的发现打落了戏曲的国戏、娱乐正宗地位,演红楼成了电影电视剧的专属;其八,秘而不宣。认定《红楼梦》妙不可言,但不可说,不可读,不可演绎,一说就是错,一演绎就是亵渎。
  任何对《红楼梦》的演绎都是读解方式之一种。任何内力充沛、声势浩大的正解和误读说到底都是造成众声喧哗热浪的“祸首”。什么是正解,什么是误读,中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什么是正,什么是误,谁又堪充任判定正误的裁判,饶是曹雪芹复活也拎不清这团乱麻。曹公最多只能说“我本意”怎样怎样,他者怎么读解已非曹公所能左右——一句流行的话怎么说来着,作品创作出来就不是作者的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问题是,素有拜神、竖立正宗传统的华夏子民,读解《红楼梦》竟然得不到统一版本的正解,这件事简直是天打五雷轰,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王制、帝制时代的子民以三纲五常尤其以天子旨意为正解,破除帝制和专制之后的子民以自我意志为正解。这一“自我意志”包括自产的以及被他人意志感化而形成的意志。自我意志认定的“正解”于是多版本冲撞,形成总体大同、细部撕裂的奇特效果。
  《红楼梦》症候群即是《红楼梦》是神作,是震古烁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放之四海而不输外人的最高大作。由为《红楼梦》祭起神坛到为曹雪芹祭起神坛,进而宝钗黛等被祭上神坛,曹雪芹咳唾是珠玉,红楼人物行止吃用是云英。《红楼梦》本身已成为领略《红楼梦》之美的眼障。这词儿像绕口令,却是红迷群动而生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说《红楼梦》,每个人又都像红楼续者一样借红楼菜园浇自家块垒。从宝迷、凤迷尤其是黛迷、钗迷对掐的惨烈程度即可知所谓大同,只是封神封圣正统正宗的集体无意识,是填补肉身空洞的需要,也是集体和个体的情结凝结。
  这种对《红楼梦》的盲目信心好比是婴幼儿对母亲的无限度依恋、小男孩在青春期到来前对父亲的盲目崇拜,是生理上的哺乳期过后还没走完心理断奶期的典型表现。显然婴幼儿和小男孩在走完心理断奶期之前谈论母亲或父亲,所谈都是幻象。走过心理断奶期再来谈论母亲或父亲,会形成一个惊人的蜕变:完美的幻象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缺陷甚至一无是处的新的幻象。也许只有自己做了父亲母亲,甚至只有到了大限将至那一日,才会看清父亲母亲的真面——真面一直存在,只是不曾捧一颗公心去看。谈红亦作如是观:没走完心理断奶期,谈红就是谈红的幻象,一说就是错也许真的不是妄言,说得越多也许错得越多。
 
  在心理断奶期如何谈红?我给的药方是:第一剂,祛魅。不祛除遮挡在《红楼梦》体外不可触碰的魅,谈红永远过不了断奶期。此剂适合长年累月煎服,经临床心理检验无毒副作用,每遇异议就生急起捍卫之心,立即加大剂量煎服。哪天不再目空一切唯红独尊,能够心平气和地与人谈论红楼得失,哪天才可以停止服药。第二剂,构筑红楼博物院。书、戏曲、影视、动画等各类演绎作品实物、道具、置景、创制人员资料等等尽数收入,《红楼梦》所述物事悉数搜罗来,没有的也不搞山寨版,顶多搞示意图、造像,最妙引入科技,以3D效果模拟不可再现之物、之境,可触摸,可自由切换角度,可深入。第三剂,构筑红楼网络博物院、红楼手机博物院。乃第二剂的电子版。第四剂,构筑红楼影视动漫游戏城。任一历史版本的影视动漫游戏置景等全数搬入,以后再拍,照例在此城置景、拍摄,万种红楼融于一城,自建拍摄、租借拍摄和对研究者和游客开放多种功能合而为一。第五剂,构筑红楼体验园。体验园不是门票再低也门可罗雀的大观园。体验园也可以理解成游乐城,以幻真的情、景、人、游、食、影音诗画等情景体验、基于《红楼梦》及各类衍生作品又不拘泥于此开发的游艺、游乐等温和或刺激的综合性娱乐设施。第六剂,开发红楼梦大型体验式游戏。大搞角色扮演,借鉴魔兽、三国杀等成熟模式,开发道具、私服,拓展、延伸、衍生情节,勾引玩家以玩红楼为风尚。第七剂,开发红楼梦网络社区。开心网、QQ农场提供了经营模式,剩下的就是设计设置具有情感依赖和消费粘性的社区生活、娱乐项目了。第八剂,启动红楼梦全民写作计划。从红楼人物全谱写作、红楼部分人物写作、借红楼酒瓶灌装现代红楼新酒多层面发动全民写作,新“红楼”人物可以置身在清,也可以置身在明、隋唐、秦汉、三国、民国、文革和当下,人物可以叫宝钗黛,也可以是葛优冰冰翠花。第九剂,上一剂择其优者,融入或全新启动第二至第七剂的产经模式。第十剂,第八剂择其优者,影、视、动画化,扫除嗟叹、阴柔、女怨男痴、男人女相之风。第十一剂,如上成果各国各地区版权经营、全球推广。第十二剂,申遗申吉尼斯,用法度保护中国创意和中国创造,免除可爱的韩国等国民的可爱抢注、抢认风。
 
  第十三剂,整理国故运动,史上与《红楼梦》同等伟大或各有各的伟大的经史子集、思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史传、学术、汇编等各类大家伙一股脑刨出来,研究、解读、演绎、推而广之。第十四剂,建立红楼梦企业集团,整装上市,借股民之手做更大做更强。第十五剂,开办红楼梦大学,与多所大学新设的国学院互为补充,与世界汉学界嫁接,部分取代当前虚热的“国学”、读经班——最大的优势是如上产经实践悉数成为红楼梦大学的学习案例和实践基地,这个顶端资源优势,没有哪一家可比。旗下的红楼梦研发院则直接研发产经项目和产经模式,在商业实践中迎接真刀真枪的检验。
  如上十五剂,虽有不经之谈,也有启智发蒙、开辟言路之功效。尤其是,其中的产经论调是大商业谋略,值得玩味。至于有偷师甚至据此实践者,则无疑是商业大才,鼻子够能闻腥的。谈红有风险,个论须谨慎。我深明此理,但拗不过说真话的欲望,我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
  > 罪状一:准备不充分,受累不讨好
  > 罪状二:铜钱额上贴,窗帘身上披
  > 罪状三:选角不靠谱,外形都不符
  > 罪状四:演技不过关,都把规则潜
  > 罪状五:贵族不优雅,红楼似青楼
  > 罪状六:镜头疾如风,观众喊头晕
  > 罪状七:画面太阴森,音乐如聊斋
  > 罪状八:编剧不给力,像听广播剧
  > 罪状九:细节bug多,删改惹争议
  > 罪状十:宝玉娶宝钗,悲喜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