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经验能否解决“非诚困扰”
            文/果子
 
  2010年初,内地各大卫视之间开始掀起了一场以综艺节目为主战场的“综艺大战”。一度被选秀节目垄断了近5年的电视荧屏呈现出了罕见的“百花齐放”。尤其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更是一时风光无两。然而由它所引发的社会话题和有关节目道德底线的讨论也随之而来,且愈演愈烈。甚至广电总局都不得不出面调控。
  当拜金女、富二代、歧视农民等社会问题屡屡在节目中被提及,有些人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直被我们当做借鉴对象的台湾综艺节目早在十年前就已经遇到。当媒体市场由封闭到开放,一方面催生了台湾综艺节目的繁荣,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恶性竞争也促使大家开始去挑战道德底线。如今面临着比内地更严峻问题的台湾综艺节目已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搜狐娱乐也首度走进台湾,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去调查走访。台湾综艺节目过去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和当前思考,或许可以给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人一些有益参考,从而走出这场“非诚困扰”。
表象:完整繁荣的产业链条
  “台湾以前只有三个频道,现在有一百多个。但是收视的人口跟广告量其实是没怎么增加。以前只分三份,现在要分一百份,所以每个频道一定要开节目,因为你不开节目就没有人看,就收不到广告费。而如果这个节目不好的话,你的频道数还会被调到很后面。所以说,大家都在很努力的做节目。”——制作人、主持人 梁赫群
 ①梁赫群:王牌大贱谍也曾被人骂
 ②梁赫群:将心比心现在新人
 ③梁赫群曾敷衍主持人 如今现世报
 ④梁赫群:节目不好?收视率教育你
 ⑤梁赫群40转行?被老板忽悠当主持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台湾综艺节目都堪称亚洲翘楚。从70年代末张小燕主持的《综艺一百》以及张菲一举成名的《黄金拍档》,到90年代末民营电视台纷纷崛起后,《我猜》、《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大学生了没》等等,台湾综艺节目几乎是在这十几年间瞬间爆发,进而繁荣至今。
  大多数台湾电视人把综艺节目的兴起归功于台湾电视事业的“解禁”,也就是民营电视的出现和壮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当台湾还只是中视、台视、华视三台当家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会有如今100多家电视台林立的局面。电视台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加,于是台湾综艺节目从最开始的十几个发展到几十个甚至如今的上百个。综艺节目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成为了台湾电视业的重要支柱。有一大批艺人、主持人、制作人、制作公司等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各取所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足以证明台湾综艺节目产业的规模和繁荣。
  当然,对于内地的观众来说,台湾综艺节目还担当着“沟通”的功能。它已经和台湾电视剧一起,成为内地观众了解台湾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和桥梁。
动力:市场化运作催生综艺节目的崛起
  “在圈内,大家都知道我化妆比男艺人还快,上厕所、吃饭、换装都比男艺人还快,所以他们就很有压力说。但我们这里的摄影师就很感谢说,想不到我们录影,还可以有晚上出去喝酒的时间。所以我比较喜欢集中、有效率的一个工作态度。”——主持人 陶晶莹
 ①陶晶莹变身CEO 成本估错月月赔
 ②天后也怕冷场 工作神速似超人
 ③陶晶莹爆恩爱细节 老公感动落泪
 ④陶晶莹:只对全裸SAY NO
 
 
  1997年,台湾第一家民营电视台成立,很多台湾人习惯把那一年看作是综艺节目甚至是整个台湾电视行业开始崛起的契机。相比之下,其实台湾综艺节目比内地起步并没有早太多,但却能在十几年间迅速壮大繁荣,这当然有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台湾综艺节目得以产生和发展最根本的促进力量。而出生于“一切向钱看”经济型社会的台湾综艺节目也带着浓重的商业气质。在台湾中天电视台很多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你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效率”二字。无论是像陶晶莹这样的大牌主持,还是负责服装道具的小场工,几乎所有人在现场的行动都是用“跑”的。不仅如此,这种根植于社会形态中的经济思维以及直播分离的体制,也让综艺节目更多的时候被作为一种商品来制造和呈现。因此台湾成功的制作人无不兼具着艺术家和商人的双重智慧。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做节目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满足市场、娱乐观众。
  如果是经济腾飞奠定了台湾综艺节目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市场的竞争则是台湾综艺节目能够迅速崛起的动因。97年前,台湾人称那是“老三台”时代,97年后,今天的台湾人自己都数不过来究竟有多少家电视台在同时放着各种各样的节目了。市场份额没有变大,但瓜分的人变多了,为了获得更多的份额,每家电视台都在节目上下足了功夫。俗话说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相信这句话放在台湾综艺节目上再合适不过了。极度的市场化让台湾的综艺节目在竞争中不断的优胜劣汰,从而总结出自成一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而这种经验和模式反过来又能促进台湾综艺节目的繁荣。
  除去客观因素,拥有一批台前幕后的优秀人才,当然也是台湾综艺节目崛起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中天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你能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专业”。无论是访谈类的《康熙来了》,还是嘉宾众多的《大学生了没》,基本上录制过程都是一气呵成,就连音效都是现场配制。
 
 
  场边有专人不断的提示节目时间,主持人以此把控节目进度。这无论是对前期内容策划、录制和主持人的临场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营造现场氛围,在每个笑点上,台下带头笑得最大声的,一定是现场的制作人和导演。而除了这种专业的素质,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也被看做是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尤其是制作人必备的素质。“通常一个想法就很快成为一个节目”,台湾综艺节目教父王伟忠如是形容他们大多数时候的工作状态。
录制现场处处可见台词提醒的纸条
节目录制现场音效的配合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台湾整个社会风气对综艺节目的强大支撑和影响。最近有本很红的书叫《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忠信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把2000年陈水扁和2008马英九的选举胜出都归结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欢乐的竞选方式。换句话说,台湾民众大多向往欢乐的社会氛围,都喜欢凑热闹。事实上走在台湾街头,你也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综艺节目在台湾会有这么大的辐射力了。而且这种风气也会贯穿一档节目的制作始终。例如大多数综艺节目的录制现象虽然紧张却笑声不断,《全民最大党》的现场音效是一位年近50的老爷爷,尽管录制了这么多年,却还能在现场被主持人逗得前仰后合。而节目录制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被逗得不行而直接与主持人或者嘉宾对话。这种突兀的方式非但不会影响节目的进程,反而加深了节目的效果。无论是节目制作人、主持人、艺人还是普通观众,大家都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被娱乐着,也同时娱乐着其他人。应该说真的很难再找到比台湾更懂得发扬娱乐精神的地方了。
 
 
现状:极度自由化引发了道德危机
  “台湾综艺节目竞争激烈是说它的媒体和市场高度自由化,看你的节目好不好,节目不好,和电视台关系再好也被拿下。而且台湾2000万人口,却有100多个台,那种恶性竞争已到了大家会去挑战人性最低劣的东西。”——金牌制作人 詹仁雄
 ①詹仁雄:不抄别人点 不走别人路
 ②詹仁雄:打了场怪环境里干净仗
 ③小S的发光不偶然 她太好笑太奇怪
 ④台湾综艺内地不适 詹仁雄道破
 ⑤金牌制作詹仁雄 :我不做抄的
  尽管仍保持着“综艺老大”的位置,但台湾综艺节目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尤其是针对节目内容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已经开始质疑台湾综艺节目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对台湾综艺节目的众多质疑中,最多的当属对节目内容低俗化的争论。台湾节目素以尺度大而著称,吴宗宪的荤段子、小S的上下其手、越来越火爆私密的话题、穿得越来越少的嘉宾……这些似乎已经越来越成为台湾综艺节目的标签。曾是很多台湾人引以自傲的文化性在目下的节目中几乎荡然无存。就连很多制作人也坦诚,除了仅存两三档节目还在坚持着文化导向之外,台湾的节目已经开始妖魔化了。这也是台湾综艺节目当下遭遇的发展瓶颈。
  极度的市场化催生了台湾综艺节目产业的诞生和繁荣,但反过来也逐渐形成了节目之间的恶性竞争。台湾新闻记者的强悍众所周知,09年八八水灾,第一个冲进被洪水阻截重灾区的不是政府的救援队伍,而是新闻记者,足见在台湾做新闻的竞争压力。而综艺节目的竞争几乎如出一辙。当市场份额不断的被压缩,收视率成了抢夺市场的唯一指标。
 
 
  而为了提升收视,各个电视台不得不屡出奇招。于是最能引起观众好奇,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劣根性的内容频频出现——偷窥、断臂、绯闻、暴力等等,渐渐成了综艺节目的家常便饭。而这样的节目在把观众口味变得越来越“重”的同时,也无形中将整个行业带入到了可怕的恶性竞争之中。
  恶性竞争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恶性循环。当市场竞争变得激烈,首先影响到的必然是节目的成本。而成本的压缩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节目质量的下降,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竞争。如此反复的结果,只能是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而当正常的话题和节目形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台湾的综艺节目又该何去何从,相信这也是很多台湾电视人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未来:创新能力和拓宽市场或是出路
  “电视这个东西,包括很多影视文化的东西,要跟当地的文化非常密合契合在一起。我也很反对一些电视节目就只把国外节目引进来就好。我觉得要闻到自己土地的味道去做节目,这才是最好的制作人。”——台湾综艺教父 王伟忠
 ①豪言 我一辈子都"欢迎大家收看"
 ②拍砖 新旧媒体的关系像爸爸妈妈
 ③箴言 做节目要闻到土地的味道
 ④心言 活的精彩因眷村滋养我灵魂
 ⑤想拍 王伟忠的台湾老饭团
  对于台湾综艺节目现状的担忧和未来的方向,其实台湾的电视人们比任何人都要早的有了清醒的认知和思考。但正如制作人兼主持人赵正平所说,目前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态势已经很难扭转,唯有努力创新才是新的发展之路。
 
 
  对于创新的思考,恐怕王伟忠和詹仁雄最有发言权了。当十年前台湾的综艺节目还在抄袭日本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努力的从台湾本土文化中发掘属于台湾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也创造出了台湾综艺节目历史上很多个“第一次”。王伟忠则把创新的途径总结为“到生活中去”。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电视人要活在社会里”的创作方式,相信也会为未来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种出路。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之路在于拓宽市场。台湾的市场毕竟有限,在信息高度爆炸的今天,这个市场早已趋近饱和,甚至是超载了。但如果很多人一直努力达成的大亚洲市场能够最终成型,那么台湾综艺节目将可以在更大的市场中掘金,从而缓解目前由于市场压力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从长远来看,这或许也是一条解决之道。而全球一体化的道路也为这一设想奠定了基础。只是不管市场大还是小,相信把节目做好,才是不败的竞争之道。
后记:
  2010年初,内地各大卫视之间开始掀起了一场以综艺节目为主战场的“综艺大战”。一度被选秀节目垄断了近5年的电视荧屏呈现出了罕见的“百花齐放”。虽然节目质量的提升看起来远没有节目数量飙升速度那么快,但内地综艺节目整体爆发的趋势已然形成。这样的竞争今天仍在,且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同时大批台湾主持人和制作人纷纷北上,但事实上是败多成少。这说明内地和台湾还是存在着太多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中寻找规律。能够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当然好,固然不能,至少吸取点教训也是有益无害的。
台湾综艺栏目《综艺大哥大》
台湾综艺栏目《全民最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