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娱乐
编剧“争”到钱不等于争到话语权
相关新闻
六大编剧跻身“10万元俱乐部” 维权见成效
   据了解,经过两年来的“维权”,国内编剧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顶尖编剧的稿酬可以拿到一集10万元以上。目前国内能挤进“10万元俱乐部”的编剧有六位,分别是高满堂、邹静之、张永琛、王宛平、王海鸰和海岩。待遇翻倍,编剧话语权是否有提高? ……[详细]
热点调查
survey
博友热议
·张永琛:编剧“十万元俱乐部”早该有
·影视公司负责人:想当编剧先当枪手
·陆天明:没红的编剧就不该维权?
·石康:做为编剧 我是如何“奋斗”的
·石康:保障编剧利益 制度是关键
·陆天明:真的该为编剧们呐喊一声了
·王兴东:编剧如何签好剧本著作权使用合同?
·兰恩发:编剧维权最后别成情景剧
·张永琛:编剧遭遇不得不说的软暴力
上期回顾
《越狱》让米帅以死谢幕是明智之举
责编:火烧 霹雳熊猫 别树
网友留言

   通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但现况是,编剧从一个整体来说,是影视生产行业中的弱势群体。据了解,经过几年来的“维权”,国内编剧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六大编剧跻身十万元俱乐部。那么,编剧的待遇翻倍了,他们就能得到制片方的尊重,进而提高在作品上的话语权了吗?…[我来说两句]

  编剧张永琛:编剧争到钱不等于争到话语权

  编剧的稿酬标准,只是其市场价值的体现;其实,在会上会下,编剧们更关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能否赢得应有的“尊重”?在一部电视剧的运作过程中,能具有多少“话语权”或者“参与决策权”?所谓的编剧权益能否在《著作权法》的基础上得到保护?

  投资方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强行让编剧把20集剧往30集去抻,30集的往40集去抻,一部干净利落的艺术作品因而沦落为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有的导演和演员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剧本乱改一气,甚至不管故事情节是否连续,自得其乐。可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对编剧权益最基本的保护就是:保护作品的完整性。这一条法律,形同虚设,很少遇到哪个投资方或者导演演员能够遵守。……[查看全文]

  辩论:你认为编剧应否完全掌控话语权?

不应随意改动剧本。现在的投资方、导演或演员会出于各种原因将剧本乱改一气,导致作品不完整。没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权益保障,编剧价值就不能充分体现,高质量的剧本就是空谈。

编剧写剧本时考虑不了拍摄过程中所遇的实际问题。导演演员临时改动剧本也是随机应变,小改动影响不了大局。电视剧卖点还是取决于演员,编剧完全掌控作品话语权不太现实。

 

票数:

 

票数:

用户: 匿名发表:
 
用户: 匿名发表:

   编剧说待遇:早该有编剧“十万元俱乐部”

  理由一:编剧是投资方的一棵摇钱树

  好的编剧,写出好的剧本来,对于投资方就是一个好项目,可以用这项目空手去圈钱、赚钱甚至可以用一部好剧本来挽救濒临倒闭的公司。不说别人,就上面这几位编剧,在最近这些年为投资方带来的利润少说也能有10来个亿。这么大的赢利,怎么就不可以给编剧涨涨身价? …[查看全文]  

  理由二:编剧待遇与明星身价本末倒置

  近几年,影视圈越来越“好莱坞”了,明星的身价越抬越高。大腕明星,早已将“十万元”甩在了身后,十七八万屡见不鲜,有的已高达二十万一集;对于编剧而言,即使是十万元一集,也仅仅是一个二流明星的身价。不是都在喊“一剧之本”吗?可到了真格儿,就本末倒置了。 …[查看全文]

  理由三:市场效应逼投资方砸重金请编剧

  编剧的稿酬达到十万元也好,超过也罢,相信这不是编剧自己要来的,而是市场逼出来的。有的投资方在市场中连连碰壁,终于明白过来:没个好剧本,投资风险太大了!没有个好剧本,吸引不来好导演,也请不来大腕明星。投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砸重金邀请好编剧加盟。 …[查看全文]

  编剧说权益:编剧们想争话语权,难!

  张永琛:编剧遭遇不得不说的软暴力

  ——资深编剧 主要作品:《京华烟云》、《夜幕下的哈尔滨》

  在这样一个创作氛围和创作环境下进行剧本创作,可想而知会给编剧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的压力。创作极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可事实上,根本做不到。这就是编剧真实的生活,影视剧中“一剧之本”的病根:编剧们大多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在种种软暴力的蹂躏下生存,这么说毫不夸张。…[查看全文]

  陆天明:编剧争权并不是为在剧组称王

  ——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命运》、《大雪无痕》

  圈内的那些人只是在得到剧本之前,在恳求编剧为他们写剧本的时候认可这句话,一旦剧本到手,他们可能连编剧姓甚名谁都忘得干干净净了。普遍的在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会找人去改动剧本,在改动过程中更不会去征求作者的意见。除了在片头上署作者名字,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在宣传海报上印编剧名…[查看全文]

  石康:好编剧转行做制片才能做得了主

  ——新锐作家、知名编剧 主要作品:《奋斗》

  好编剧成了制片人,如吕海岩,我认为他是最聪明的编剧,他设法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编剧身上,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身体力行,在发行剧集时体面而理直气壮地喊出“卖编剧 ”的人,他捧红的女演员被称为“岩女郎”,这与张艺谋“卖导演”的说法不谋而合。…[查看全文]  

  编剧维权,不仅中国,在美国也一样。不过,美国编剧以胜利告终,而中国编剧的维权之路还很漫长。编剧提升话语权,参股或转制片人是条出路,制度上改用分红制也会是个突破。总之,编剧只有利益与话语权得以保障,才能踏实用心地创作高质量剧本,我们观众才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电视剧。[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