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


     李安的电影,有一个主题,横亘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褪去,不管是《冰风暴》里遭遇的家庭破裂与修复,还是《喜宴》、《饮食男女》、《推手》里的中西冲突和家庭成员间的意见不合、观念博弈,故事到了最后都基本流向一个结局:家庭成员间的和解。李安本人不否定自己电影里的这样一个主线,他其实应该是欣然向往,在家当了六年“家庭煮夫”的李安,对于家这个概念有更细致的体会,个人经验使然,于是,在他的电影里,每个家,都有了个“和解”的注脚。
搜狐:《Taking Woodstock》里依然有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的关注,男主角Elloit跟父亲从浅浅的拥
     抱到最后父子俩深沉的拥抱,两人相互理解的深入很能说明问题,您为什么会始终贯彻这一元素
     并且总是以较乐观的和解方式来结局呢?
李安:可能跟我的个人经验有关系吧,因为最终你不管怎么冲突,多数的家里面还是以爱作基础的,
     爱能够作为基础把它处理掉,包括压抑,事情总是因为压抑爆发,后来又以新的压抑方式收尾,
     最终还是要维持一个关系,那就分道扬镳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我自己的家庭还没有这种现
     象,所以我很自然的有这样一个新的了解,新的处理方式,然后日子继续过,不会撕破脸,这大
     概跟我自己的经验有关,我想,应该跟很多人的经验很像的。







     李安对于家庭关系上的经验主义,让他在“家庭三部曲”里游刃有余地刻画了东方式家庭里无处不在的紧张关系和冷暖冲突,故事的背景挪到1969年那场影响欧美的音乐节,虽然对于家庭的刻画依旧存在,但是,李安说,他自己的故事已经讲完了。
搜狐:您自己的生活的影子有投射到这部电影里吗,就好像当年的家庭三部曲一样?
李安:我自己的影子其实很少。讲我自己的事情其实没多少,讲三部片也就完了。可是以前我生活的
      经验培训了我的个性啊,我的看法啊,这些东西还是会留下来的。
     在《Taking woodstock》里留下来的李安的影子,集中在男主角Elloit身上,李安自己说,Elloit身上的无所适从的样子,跟他个人就很像,不经意间,那种表情就会浮现出来,而他寻找男主角时,便是寻着那张“无所适从”的脸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