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心灵震撼 展盛世情怀
  不只关注小情小爱,而是关注情感背后更多能震撼心灵的东西,这让胡玫在挑选本子时比很多导演要纠结更久。对于这个寻觅已久,在心中已经有很多解构的上海商战题材,胡玫更是慎重,看了很多本子。她说:“如果只是一个望族的情感故事,那就别找我。”
  总记得胡玫以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绝对不是个自信的人,但我绝对是个坚持到底的人。”其实,我们不妨将她对剧本的纠结与反复打磨理解为“不自信”的一种表现,而这种对每一部作品的“战战兢兢”让她总是能充分从观众、投资者的角度去考虑,做出一部被观众认可的过硬的作品。
  当初拍《乔家大院》,原剧本的基础是以情感戏、家族关系为主线,是胡玫的进入让作者有了很大的改变,她觉得还是要表现晋商的精神实质,呼唤一种商业精神——“诚信”经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胡玫希望通过自己的片子“塑造‘真善美’的事物,“对振奋当下社会心态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她的坚持。有人将此解读为胡玫的一种盛世情怀,而这种情怀从《雍正王朝》开始到《汉武大帝》《乔家大院》,到《望族》,始终贯穿。也许正如她拍电影《孔子》接受采访时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天道酬勤。”
  

  搜狐: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望族》这个剧本的?一开始您就觉得它是您一直想找的么?

  胡玫:我也一直在看上海的本子,但这些想法一直没有好的平台和好的载体,其实之前都挺绝望了。很多本子都没有反应出上海上世纪初的国际地位、时代的特点。
  后来周冰冰找我的时候,反复说《望族》的本子很好,我想能好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华谊兄弟王中军王中磊在一次活动当中跟我说本子特好,我想华谊兄弟在选片子上还是比较挑剔的,所以就引起了我的重视。

  搜狐:听说沟通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不是马上就定了下来?

  胡玫:我是这样的态度,如果你光写一个望族写一个人的情感故事,那就别找我,毕竟有很多做爱情故事的导演,我也不是说不能做爱情故事,但是我总希望我的片子不是单纯的讲一个人生故事,我总希望让一个长时间占有人们生活空间的播放,能够更有意义一些。

  搜狐:剧本后来也有一些改动,您为此还参考了很多历史的资料?

  胡玫:我把我关于那个年代的想法和周冰冰一说,她也特别兴奋,她的想法和我一样,后来就开始做一些调研,到上海去,跟以前证监会的主席谈了谈他的经历,包括无锡的民族工业,博物馆,然后找到一些实地的厂址。
  我从一开始,非常想营造出上个世纪的上海那种面貌,而我们塑造的上海人的气质跟《围城》里上海知识分子的特点是不同的,上海的这些民族工业家是十分大气的,他们在得失之间赢取微利,他们不记各人得失,可歌可泣。到最后拍完,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没过瘾,很值得拍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