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生戏剧 窥历史沉浮
  正在央视热播的《望族》,就故事而言与《大宅门》《乔家大院》《大染坊》都可称是商战剧。这样的题材对于胡玫并不陌生,出自其手的《乔家大院》已珠玉在前。这也就多少让人们在对《望族》的期待中多了几分严苛、几分挑剔。
  对于这样严苛与挑剔,胡玫似乎并不在意,因为这是她早在《乔家大院》时就想拍的题材,一部讲述民族资本发展史的电视剧。
  “我对那个时代有着浓厚的兴趣,期望透过两个家族的命运发展,以及由此交织而出的跌宕人生,从中看到中国的民族资本是如何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的。”也许正是源于这份大情怀,胡玫的作品总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驾驭感和大气厚重,人物命运在历史背景下的那种大悲大喜、生死沉浮也被其把握的十分精准。
  其实,在胡玫的自我解读中,她对于人性的无奈,历史的不可重复等等这些命题,都有着自己的定见,而这些都会直接地带到她的作品中。而这次,作为浙江人的她,透过这部戏不但要传达民族精神,同时也夹带着感恩。
  

   搜狐:为什么选择了上世纪初这样一个年代来讲这个商战的故事?

   胡玫:我对上海民族工业的历史开掘一直情有独钟。在拍《乔家大院》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乔致庸的后辈乔英霞实际就把生意做到了上海,算是执民族工业之牛耳我当时想为什么不拍乔英霞的故事?应该拍那一段,那一段在上海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那时候西方资本进入中国,大量的有志之士,民族工商业的志士仁人,为民族工业振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那时候国民政府不支持我们的民族工业,致使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改写。

   搜狐:从《乔家大院》到《望族》,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剧本么?

   胡玫:对,关于这段历史,我其实期待他表现的东西比较多,希望能表现出一种对比来。历史是面镜子,这是我为什么爱拍历史戏的原因。
   那时候很多西方的商人,把上世纪初的上海看成探险家的乐园,说她是像巴黎一样壮观的城市。为什么我们的上海商人大量的在商海沉浮沦落,主要是那时候中央政府、国民党政府的问题,四大家族在垄断着中国的经济,他们不支持不扶持中小型企业。
   到我们的今天,建国仅仅60年,我们在世界金融风暴里平稳度过,我们多少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引起世界的关注。
   这两个时期,同样都是大变革的时期,但映照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国家与当年的国民政府本质的不同。在任何个时代,靠着个人的力量,靠着民族团体、协会的力量是不足以与西方国家抗衡的,是需要国家需要政府的扶持。我希望反映这样一个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