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采访对象,在采访中回馈给你的,远比你主动寻求的要多,邹静之就
是这样的采访对象。一同前去的同事甚至笑称,采访邹静之的过程,就好比听
了一场《百家讲坛》,获益匪浅。而这场《百家讲坛》中,最难忘的,是这句话
:“上帝让一个人一辈子写的字,说的话,估计是有定数的”——他用这句话,
来形容自己在挑选题材进行创作时的选择。
    一如演员挑剧本,邹静之也会挑题材。《康熙微服私访记》和《纪晓岚》
都有浓烈的戏说成份,《五月槐花香》讲的是经商,《我爱桃花》讲的是情感
,实际上,在邹静之前期的作品中,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脉络,源于他的
一个“心结”。


   邹静之:我写作是因为我有痛苦。我检阅最初我自己写的戏,老觉得别人眼里的我,不是我认为的那个自己。我就拼命想说明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用写作来说明,但是后来发现,我为什么要说明我是什么样的人?很多人见了我后说,哦,你是说戏说戏的。刚开始我还有点不舒服,然后我就写了《五月槐花香》,我心说,我写一部现实主义的让你们看看,然后说我写感情戏不行,写丫鬟、老妈子还行,然后我写一个《我爱桃花》,完全的情感的让你们看看,后来,我发现我已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我为什么要在乎这个?我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眼里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

    搜狐:之后发生了什么?

    邹静之: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真正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我最早写《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有的评论稍微说得有一点(不好),我的头就会炸,我的母亲给我说了一句,“一个人怎么能让所有人说你好呢,让所有人说你好,这个人多可疑啊”,我话让我特别明白。


    现在的邹静之,看待写剧本这件事,说是写一部少一部,而年轻的时候,他觉得是写一部多一部。他觉得上帝让艺人一辈子写的字,说的话是有定数的,一个人不可能像超人一样一辈子写满屋子的字,所以,现在,接下的本子,邹静之希望是他能写的,愿意写的,有挑战的,或者,能穿透时间的,就像十几年前写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十多年后的今年,各大电视台还时不时拿出来播几次。


上一页 下一页